朱逸晨
求乞者在窄巷中行走,衣衫褴褛,步伐缓慢。他不停地向两边张望着,眼里是饥渴的光,他渴望能得到好心人的施舍。我也顺着剥落的高墙边慢行,踏着松松的尘土。另外还有几个人,也各自行走着。
求乞者拦住一个人,嘴里不停地讨求:“你知道的,我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饥一顿饱一顿的,这一餐只有一些杂食,而且只有一小碗……”眼泪连成一线,从眼角直流下来。他不过是在寻人诉苦,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
“这实在是不幸,可是……”路人面露凄然之色,却又摇摇头,径自走开了。他又去拦住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可那人身形一晃,嫌恶地绕过他,快速地离他而去。
求乞者连忙追上,结果却得到那人狠狠的一脚和一口浓痰。他跌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微风吹起,墙头的树上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路人的头上摇动,片片落叶随风而下,它们也无数次经受了人们厌烦的目光。
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匝匝的,如槐蚕爬上墙壁,衣服都很鲜亮,手倒是空的,而且拼命地伸长脖子,评论或怒责着打人者的行为。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希望,只生落寞。
我终决定上前去,扶起了行乞的孩子,怒视那个打人者高傲着离去的背影。他不哭了,注视着我,先是惊疑,接着眼里充满渴望,忽地又跪下去不停地磕起头来,一边磕还一边哀号着……我惊诧于他转变得如此快速,不免厌恶起他的声调和态度来。我也只想快速逃走,尽快地走。
路人们似乎倦了,喉干舌燥,脖子也乏了,甚而至于觉得干枯而失了生趣,终于面面相觑后离开了。
我忍不住再回首,他正在看着我,那一瞬间我注视到他眼中的真正的渴求。
是的,他渴望被信任,即使有了本不该出现在他这个年龄身上的圆滑,也是为生计所迫。路人的厌烦、疑心甚至憎恶,才使得孩子只能如此这般的乞求。我捏着口袋中的零钞,又转身回去递给了他。从他震惊与感激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人间信任的美。
微风吹起,围观者早已散去,但在广袤的大地上,在空旷的星空下,耀眼地起舞着、升腾着的是希望与信任……
指导老师:任会启
本文无论从环境渲染、氛围营造,还有用语的冷峻,都让我想起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的文章来,不知是不是小作者有意在效仿学习之。简洁冷峻的语言风格,颇富深度的文章立意,都让我喜欢,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