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鲁西北的父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

2017-01-05 21:39王贞勤
党史纵横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聊城抗战日军

王贞勤

在抗战初期,山东有这样一位国民党将军,面对国民党大军的节节败退和南逃,通电全国发出了“决不南渡”的铮铮誓言,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率部同日伪作战80多次,收复保卫了鲁西北32个县,开创了轰轰烈烈的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战新局面,最后以壮烈殉国实现了其“全其愚忠”的诺言。他,就是被作家刘白羽誉为“鲁西北的太阳,鲁西北的父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

誓死不渡黄河南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一意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卢沟桥的炮声,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但是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节节败退,不到一个月,平津相继沦陷,日军长驱南侵。

1937年10月初,日军攻占德州,侵入山东。当时任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的范筑先,按照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南撤的命令,率第六区军政人员离开聊城退到黄河北岸的齐河渡口观望。在共产党员的建议下,他在齐河官庄召集了部属会议,决心班师回聊城。他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我决心留在黄河以北守土抗战,愿随我回去的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退,决不勉强。”随即亲自给韩复榘打了电话,表达了回聊城的决心。

范筑先回到聊城后,为了激励部下,慷慨激昂的表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要效法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力挽危澜,救民水火。要誓死守土,抗战到底!不论何党何派,抗战者一律欢迎;不抗战者,即我亲兄弟亦不所容。

10月底,日军进逼黄河北岸。韩复榘匆匆南逃,第二次命令范筑先撤退。范筑先拒绝了南撤的命令,他思绪万千,不能成眠,决定通电全国,表明心迹:……筑先黍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日寇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所望饷项械弹,时予接济。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全国各大报纸纷纷登载了这一通电,给全国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通电发出以后,范筑先面对国民党地方政权土崩瓦解,土匪蜂起,民团纷纷筑寨据守,散兵游勇到处骚扰的混乱局面,依靠共产党和爱国青年,很快初创了鲁西北抗战新局面。不久,范筑先将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组为抗日游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员,王金祥任参谋长。同时建立政训处,共产党员张维翰任处长,中共鲁西北党组织负责人张霖之、姚第鸿和赵健民等都到政训处任职,政训处实际上成了中共党组织的公开办事机关。范筑先还让政训处在每个县都派驻了办事处,中共不少干部都担任了政训员。为恢复和建立抗日政权,范筑先亲赴各县视察,先后建立了20多个抗日县政府,有10名共产党员先后被委任为冠县、寿张、范县、馆陶、邱县等县的抗日县长。

在范筑先的支持下,聊城还先后成立了若干抗战群众团体,如聊城妇女救国会、聊城战地服务团、聊城青年救国会、聊城儿童救国团、抗战移动剧团、冀鲁青年记者团等;先后出版了《山东人》、《抗战日报》等抗战报刊;成立了政治干部学校,范筑先亲自兼任校长,共产党员张郁光任副校长,齐燕铭为教务长;成立了军事教育团,袁仲贤任教育长,胡超仑任训育长;还创办了随营学校等。一时间,鲁西北的抗战事业蓬勃发展,有了“山东红了半个天”的说法。

鲁西北当时有土匪、民团二十几股,少则几百人,多则一两千人,大股的更有四五千人,还有一些国民党散兵游勇,也打着抗日旗号到处扩充势力。有人劝范筑先率兵围剿这些土匪和溃兵,范筑先说:“我们是全民族抗战,有血气的中国人都不愿当亡国奴,我们要用抗日的道理来说服他们,使他们成为抗日的力量。”

为此,他不辞辛苦,甘冒风险,亲自去各部做说服工作。他收编国民党溃兵齐子修部时,齐摆开阵势,架起机枪,杀气腾腾,如临大敌。而范筑先只身骑着自行车前往,正气凛然,与齐子修见面就说:“你们这点人马跑来跑去,还不叫鲁西北的民众把你们吃掉吗?我们国家和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为国效劳的时候,不要乱跑了,随我抗战去吧!”几句话说得齐子修无言以对,遂同意编入范筑先的部队。范筑先的抗日游击司令部很快发展到35个支队,三路民军,约6万多人。范筑先让政训处给每个支队都派了政治工作人员,普遍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后来又制订了各支队轮流整训的计划。他严格约束那些接受改编的土匪、民团头面人物。对遵守军纪、作战有功的给予提升和重用;对畏敌不前、违犯纪律的毫不姑息,严厉处罚;对心怀二志,不积极抗战的,则采取不同形式予以撤换,使各部队很快走上了抗战轨道。

主动出击杀敌顽

范筑先1882年出生在山东省馆陶县(现属河北省)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辍学,曾给贩粮人推车,以养家糊口。生计的艰辛和磨难,养成他正直倔强的性格。后来卫河泛滥,无法维持生计,遂离家从戎,开始军旅生涯,从一名士兵直到升任旅长。1929年,他投奔冯玉祥将军,任高级参议。“九·一八事变”后,他任山东第三路军少将参议,后调沂水、临沂任县长,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员兼保安司令。

抗战全面爆发后,范筑先率部在一年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80多次,收复保卫了鲁西北32个县。1937年11月22日,日军派出一支侦察小队南下侦察情况。范筑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率警卫队、政工队70余人,在聊城梁水镇伏击日军侦察小队,打死小队长1名,缴获战马5匹等战利品,这是范筑先率部与日军进行的第一次交锋。这场战斗虽小,但影响极深远,极大坚定了鲁西北军民的抗战信心。

1937年11月27日,日军为了报复,派出步骑炮兵300余人,进犯堂邑。范筑先率部截击,打死打伤敌军70余人。同年12月,日军为在鲁西北寻找黄河渡口,以便袭击济南,12月26日侵占高唐、博平、茌平三县交界的南镇。范筑先立即率部阻击日军,杀伤敌80余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企图从滑口渡河的军事计划。

1938年3月至7月,范筑先曾多次与日本的土肥原师团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1938年3月21日,范筑先为配合中国军队的徐州会战,率部阻击增援的日军土肥原师团,并一举收复范县。同年5月3日,日军土肥原师团由平汉线出动千余人进占濮县,6日又占范县。范筑先率部发起范濮战役。范筑先率第2、5、6、21、22支队,向范县敌人发起进攻,9日收复范县。随后直奔濮县展开围攻战。6支队和21支队在濮县公路打伏击战,敌伤亡近百人,范部仅一战士负伤。这次伏击战是伤亡少胜利大的一次战斗,受到范筑先的表扬。5月25日,突击队在濮县东门外附近的麦田中巧袭出城放马之敌,毙日军30余人,打死战马20余匹,缴获战马30匹和枪支弹药等大批战利品。6月8日,范筑先率部在濮县石墓头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毙敌20余人,击毁汽车数辆,13日收复濮县。范濮战役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大小10余次战斗,迫使敌人退出范濮地区。

范筑先在旧军队多年,任过各种军职,战斗经验丰富,在战斗中总是周密侦察,精心部署,善于捕捉战机,主动打击敌人。尽管当时年近花甲,但他打起仗来经常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在濮县七里堂战斗中,炮火十分激烈,他奋不顾身,亲自端起机枪猛烈射击敌人。援军到后,又率部反击,经过白刃格斗,终于击溃了敌人。

1938年夏,范筑先的次子、青年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噩耗传来,范筑先强忍悲痛,仍镇定地慰问部队,鼓励挺进大队队员们继续战斗。他说:“抗日是长期的,不流血牺牲,怎能换来胜利呢?我们要以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子孙后代不当亡国奴。”

接着,他命令他仅20岁的二女范树琨继任队长。为不让夫人武治国因失子太过悲伤,他劝慰夫人说:“树民为国牺牲,是咱范家的光荣,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你有这样一个好儿子呢?”当时,他还收到了许多慰问电报和信件,就在《抗战日报》登载了答谢启事,说:“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承各方函电慰问,弥深感激。马革裹尸,男儿应俱夙愿,既获疆场殉国,死后何憾!”深深表达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崇高风范。

席卷鲁西北的抗日浪潮和范筑先的抗战精神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38年7月,曾是朱德总司令秘书的作家刘白羽等人,陪美国驻华大使馆海军武官埃文斯·卡尔逊,偷偷越过日军的封锁线,到鲁西北访问,并与范筑先会晤。刘白羽后来在题为《记范筑先将军》的报告文学中,热情赞颂他是“鲁西北的太阳,鲁西北的父亲”。卡尔逊是第一个深入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的外国军事观察家,卡尔逊发现无论是在烈日之下还是在漆黑的夜晚,会场上到处都是情绪蓬勃的人群和一片欢呼声,显示了鲁西北军民高涨的抗日士气,令卡尔逊深受感动。他回国后,先是在《太平洋》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的游击战争》一文,随后又出版了《中国的双星》一书,用很大的篇幅,生动记录下了他在鲁西北访问的感人情景,把范筑先称作为“我们的全部旅行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个人”,盛赞了范筑先英勇抗战的伟大功绩。

合作抗战好典范

范筑先坚持敌后抗战,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与中共党组织的积极支持与帮助分不开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光辉典范。

范筑先虽在旧军政界多年,但一直保持着正直廉洁、爱国爱民的好品质,受到部下的尊敬和信赖。他很注意军队与民众的关系,经常告诫部下“顺民者昌,逆民者亡”,要官兵爱护老百姓。他生活俭朴,吃同士兵,穿粗布衣,还常拿出部分薪水公用。他任旅长时,一次战斗后部队溃散,已领了几十万元抚恤金,正是中饱私囊的好机会,他却按名册全部发给官兵,自己一分不留。

“九·一八事变”后,他愤恨国民党当局的丧权辱国,一度寄希望于“乡建运动”,但很快发现那并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二·九”运动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特别是中共中央发表的抗日宣言,使他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战才有希望。他在抗战的实践中,又受到无数生动事实的教育,进一步接受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多次讲:“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出路!”

中共党组织一直重视对范筑先的工作。1937年4月,周恩来委派彭雪枫到山东开展统战工作时,就明确指示:要争取范筑先接受党的抗日主张,在鲁西北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爆发以后,应范筑先的聘请,中共山东省委几次派干部到聊城帮助工作。

1938年1月,范筑先亲笔写信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朱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给范筑先复信,对范筑先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1938年3月,范筑先又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中共中央又给范筑先派去以原红军师长袁仲贤为首的一部分军事干部。中共中央的支持使范筑先异常高兴,他说:“武有袁仲贤,文有张郁光,写文章有齐燕铭,再象八路军那样在部队里做政治工作,发动民众,我们定能坚持鲁西北抗战。”

1938年春,徐向前率八路军129师一部挺进冀南,鲁西北特委建议范筑先到威县与徐向前会谈。范筑先到达时,徐向前、刘志坚等领导人和广大军民列队迎接,并招开了欢迎大会。徐向前致词,热情赞扬了范筑先将军不顾年高,不辞劳苦,坚持抗战的爱国精神。范筑先对八路军英勇善战,收复冀南大片国土,非常钦佩。他说:“过去鲁西北是孤军抗战,现在来了朋友八路军,与我们守望相助,团结御侮,增加了我们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信心。”徐向前设宴招待,范筑先坚持要按八路军传统的方式吃饭。他见战士端出四个盛满青菜的大脸盆很是高兴,一再赞赏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还参观了部队,听了八路军政治工作经验和战术的介绍,引起极大的兴趣,这次还议定了两军互换情报、互相配合作战等事项。

1938年9月,范筑先应邀出席了八路军129师在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中共方面的军政领导人徐向前、宋任穷、朱瑞、杨秀峰等对范筑先表示了真诚的欢迎,朱瑞同志热情称他为“抗战的老英雄”,群众贴出了“欢迎劳苦功高的范司令”的大标语,与对其它国民党地方军政首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范筑先在会上发言,表示坚决与共产党合作坚持鲁西北抗战的决心。会上,还提出了冀南与鲁西北协作抗战方案,进一步密切了与八路军的联系。

威县和南宫之行,使范筑先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新鲜东西,尤其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给他很大启发,使他对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对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有了明确的方向。他回聊城后曾兴奋地说:“共产党人才辈出,徐师长军政兼优,当今之世,要救中国,要想不当亡国奴,唯有听共产党的话。我把长子、长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学习,就是表示我这一决心。”

1938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率领一批军政干部由延安回山东,经聊城时,向范筑先转交了毛泽东同志给他的亲笔信。毛泽东在信中高度评价了范筑先与中共合作,坚持敌后抗战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鼓励他坚持抗战到底。范筑先欣喜满怀,激动地握住黎玉的手连声说:“感谢共产党的关怀,感谢毛主席的关怀!”

烈士英名万古传

范筑先积极与中共合作,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仇恨和不安,他们派出特务四处搜集情报,散布谣言。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和民政厅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曾软硬兼施,向范筑先施加压力,挑拨范筑先与中共党组织的关系。范筑先气愤地当场驳斥:“国军南撤,地方官员纷纷逃命,只有这些热血青年,随我守土抗战。他们不贪污,不怕死,能吃苦耐劳,为什么不能信任呢?我年近六十,国难当头,良心驱使,起来抗战,此外决无他心。”国民党徐州战区曾发电査问黄河以北有多少八路军,派多少学生到聊城。范筑先回电:“凡是抗战的人我都欢迎。”

国民党顽固派为了破坏鲁西北的抗战局面,还用金钱厚禄收买范筑先的部下。沈鸿烈亲自对一个支队司令说:“你只要不听范筑先的话,我给你扩大一个旅,送500支抢、5万发子弹、2000元军饷。”又对另一个支队司令说:“范筑先现在接近八路军、共产党,你要不听他的话,我让你扩编一个师,给你10万元、2000支枪、几万发子弹。”由于范筑先将军的威望和影响,这些破坏多未得逞。沈鸿烈还让范筑先把游击司令部仍改为保安司令部;把政治部交复兴社分子接替;解散共产党的所有支队。这些,都遭到了范筑先的严辞拒绝。

顽固分子收买了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勾结各支队的顽固分子,先后制造了枪杀优秀共产党员、支队副司令王青云和支队政治部主任汪毅等事件,还煽动反动会道门暴动,阴谋刺杀范筑先。对于顽固派的阴谋,中共党组织积极进行斗争,坚决支持范筑先的进步行动。但由于范在政治上有正统观念,顾虑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关系,对顽固派的本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釆取果断措施,因而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11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一路由德州攻武城,一路由禹城攻高唐,一路由济南经东阿攻聊城。11月12日,范筑先和中共党员袁仲贤、姚第鸿、张郁光等研究如何迎击敌人,袁仲贤等提出应退到城外打游击,范筑先接受了这一建议。当晚,范筑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机关、学校的非战斗人员一律于11月13日转移到农村,由袁仲贤负责把武器弹药运到堂邑县张炉集(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一带,留少数部队担任城防,范筑先出城调集大军,待敌人来时,里外夹攻,予以消灭。

1938年11月14日上午9时许,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抵聊城东南近郊。范筑先正命令传令队等跟随他出城,恰在这时,李树椿乘坐汽车来到聊城,纠缠范筑先暂留在城内商讨并非特别紧急的部队改编事宜。

当敌人迫近城关时,先期出城的姚第鸿、张郁光发现范筑先还在城里,即商定回城“一定要把范老拖出来。”据侥幸逃出的范筑先秘书田兵后来回忆:姚、张回去后,几次催范筑先出城,但李树椿缠住范筑先不让走,并且一直拖到了下午4时左右。李树椿的汽车刚出城,聊城就被日军重重包围,范筑先、姚第鸿、张郁光等再出城已经来不及了。

范筑先遂决定死守聊城。范筑先和姚第鸿、张郁光等身先士卒,同守城官兵一起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5日黎明,敌军用飞机、坦克配合,猛烈攻城。范筑先率部继续英勇战斗,毙伤大批敌人。上午9时,东门被敌人炮火击毁,敌人蜂拥入城,范筑先等转移到城中心光岳楼继续组织抵抗。下午5时,范筑先在万寿观东北巷战中被日军飞机弹片击中,身受重伤,遂自戕殉国,享年58岁。姚第鸿、张郁光等共产党员以及守城的六七百名将士也都为国捐躯。

噩耗传出,举国震哀。1938年12月13日,重庆举行范筑先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以及蒋介石等分别送了挽联。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蒋介石送的挽联是:“碧血为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国民政府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

毛泽东获悉范筑先殉国的噩耗,黯然神伤,为中共失去这位杰出的同盟者扼腕叹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第58期发表了《哀悼民族英雄─—范筑先先生》的时评。文称:范筑先的牺牲,“是山东同胞一个极大的损失,是全国抗战一个极大的损失。我们中共党人对这位忠勇卫国、仁义至尽、真正堪称为‘民之父母的民族老英雄之死,敬致极其深切的哀悼!”

1988年,聊城市在范筑先殉国的地方修建了范筑先纪念馆,邓小平题写了“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的碑名。2009年5月,范筑先被列入“百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名单。2015年9月初,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范筑先的英名在列。

猜你喜欢
聊城抗战日军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Discussions about two models to differentiate options
聊娃儿聊聊城
花糕,我爱摆弄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