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的厌恶

2017-01-05 18:05
大自然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达尔文本能崇拜

“死亡”,绝对可以被列进人类最不想谈论的十大话题之一,很多人甚至对死亡感到厌恶,并且一直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后代远离“死亡”这一主题。我们经常会教导孩子们不要去碰触死亡的东西,我们会告诉他们那些动物只是“睡着了”,过世的老人只是“走了”……而不愿意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只希望他们不要面对死亡的“残忍”。很多公园中,死去的树木和植株会被整个移去,因为它们很可能会让人感到萧条和产生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即使是那些可能和“死亡”两字有关联的动物,例如埋葬甲、乌鸦、老鼠和狐狸,我们也总是对它们有一种厌恶或嫌弃的感觉。

达尔文应该是最先关注人类如何对死亡及其相关物产生厌恶感的科学家。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达尔文写到:中等程度的厌恶感会体现在很多面部表情上,比如将嘴大张开,就像要吐出嘴里的东西;或是吐口水;或是将嘴唇噘出;又或是发出类似于清嗓子的声音。这些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中均普遍存在的厌恶表情显示这些行为应该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人类对死亡的本能性厌恶。这种本能反应很可能是一种逐渐进化出的行为,让我们远离这些可能带来危险的尸体,例如远离存在于腐败的尸体上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并防止自己感染到一些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

反过来,人类也异常崇拜长寿的生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龟鳖类一直就是长生不老的典型代表,在佛教文化中,它们还曾被视为一种神奇的圣物,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直至今日,很多人也将放生这些动物看作是一种“积德行善”的行为。在苏州市西园寺中曾生活着两只被称为“神鼋”的斑鳖,相传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就被放生于此,也有新闻称这两只是在光绪九年(1883年)放生,寿命应为100多岁,并一直存活至2007年。这两只身长超过1.5米的巨大斑鳖,从古至今来这里的香客都以能看到它们的真容为吉祥幸事,足可见人们对这些生物的喜爱甚至崇拜。

猜你喜欢
达尔文本能崇拜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我崇拜的那条“龙”
达尔文与进化论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奇遇达尔文之船
崇拜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