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记农村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李永海

2017-01-05 07:52上官涛
老区建设 2016年21期
关键词:青山老区学校

□ 本刊记者 上官涛 文/图

踏遍青山人未老
——记农村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李永海

□ 本刊记者 上官涛 文/图

十月的秋阳,灿烂明媚。一踏上会昌这块红色的圣地,就想起毛泽东同志那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而在今天的会昌珠兰,就有这样一位踏遍青山而未老的老人,用他的“剑胆琴心”让这片土地“风景这边独好”。他,就是全国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李永海。

李永海和珠兰示范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踏遍青山 剑胆未老

十年时光,转瞬即逝,但2006年3月8日,李永海在全国政协会上的发言——《务必把贫困老区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发展的重点》依然言犹在耳。

他声情并茂地说:“三年多来,我和我的同事深入13个省、自治区的革命老区的40多个县40多个乡50多个村100多户贫困农民家庭调查研究。这是我们含着泪水所见所闻的三年,更是心灵深处受到极大震撼的三年”。

他无限感慨地说:“众多老区的县现在仍然是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许多人没有摆脱贫困,不少人甚至是极度贫困。”

他振聋发聩地说:“我们务必站在科学发展和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举全国之力,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以告慰九泉之下的革命先烈。”

而他深知,要让老区人民真正富裕起来,必须“治贫先治愚,扶贫更扶智”!

他要在革命老区建一所学校。

他要在革命老区会昌珠兰建一所学校。

他要在革命老区会昌珠兰建一所新型的农村基础教育示范学校。它必须为全国革命老区农村基础教育起到五种示范作用:第一,示范一种方向——坚持农科教相结合的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第二,示范一种格局——坚持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位一体、三教统筹的社会大教育格局;示范一种责任——坚持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示范一种精神——坚持革命老区锲而不舍的艰苦创业精神;示范一种特色——坚持创新教科扶贫发展道路的特色。

他要为珠兰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型农民,从而改变珠兰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

他要让这样一所学校“破土珠兰,普及会昌,成林赣南,燎原天下。”

这是这个老人,在踏遍老区的千山万水之后做出的庄严承诺。

这一年,他68岁。

踏遍青山 宝刀未老

68岁,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而李永海却雷厉风行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者自己的渃言。

2004年筹集50万爱心款决定创办这所学校。

2005年5月第一期工程小学部奠基,2007年5月正式启用。

2008年12月第二期工程初中部奠基,2010年12月正式启用。

2013年三期工程奠基,2015年完工。这标志着“一校五部”,即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职高部、成教部的格局基本形成。

他以雷霆万钧之力,推动着这所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

李永海多次重申创办珠兰示范学校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在会昌县乃至赣州市、江西省率先实现12年义务教育;二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把珠兰乡建成会昌县最富裕的乡镇。这是一场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扶贫展开的基层探索,却与当下一些贫困农村盛行的“读书亏本论”和传统教育体制的“唯分数论”高度不兼容。但李永海却锐意改革、逆流勇进、矢志不渝。他铿锵有力地说:“创办这所学校,就是要敢于改革,用面向全乡孩子和劳动力的教育,改变乡村的面貌,改变农民的命运!”

——他一遍遍上门说服试图辍学的孩子,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要让孩子们接受12年的义务教育。

——他从不“唯分数论”,而是要培养出能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实用型人才。由此,他坚持让学校走上农科教相结合的新路子。学校先后建立100亩“红土娃”脐橙基地、300亩中药材基地等20多个实践基地。在这里,学生不但学文,而且学农;不但读书,而且劳动。

——他始终主张,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兴邦富民的手段。他要把珠兰乡建成会昌县乃至江西省最富裕的乡,为此,学校实行村校联合,村校互聘,村校资源共享,实现以农养教,以教促农。

他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推动着农村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作为北大人,他承袭了北大特有的严谨踏实作风。十年寒暑,80余次往返北京和会昌,走访—调研—开会是常态,学校建设、招生招聘、课程设置、基地效益等等,无不在他的精准掌控之中。

有一次,要了解学校建设的具体进展,一连数问,汇报人均含糊其词,反复用上几个“基本上”差不多了。他听了就很不高兴,“你说基本上基本上,我怎么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以后跟我讲话不要用基本上,要一个确定的数字”。

看着老人殚精力竭的样子,有人劝他抓大放小,而他却一字一顿地说:“不抓细,一塌糊涂,不抓细,这事儿就不成,不抓细,钱就没了,就用不到孩子身上。那些爱心者就全部被辜负了。”

他就是以这样的干劲,用十年的时光,踏遍了赣南18个县(市、区),珠兰乡13个村,以一颗不老的雄心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而此时,他已近耄耋之年。

踏遍青山 琴心未老

走进珠兰示范学校,就可看见这样一座雕塑——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两只有力的大手护着一颗绿莹莹的嫩芽,下面是“爱满天下”四个熠熠生辉的遒劲大字。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李永海是在用生命诠释“爱”的深刻内涵。

他爱每一个孩子。“小螺号”班是学校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的希望班,也是李永海最牵肠挂肚的一个班级,班里52个学生,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他都记得……每封孩子的来信,他必用心去回,最长的一封信细细密密竟达一万多字……为了和孩子们亲近,年近八旬的他居然和孩子们欢快地跳起了绳……

宽阔的运动场

他爱每一位乡亲。学校挂点联系了郑屋、垇脑两个村小组,实行村校资源共享。学校义务为村民挖脐橙条带、装太阳能、铺水泥路、改水改电……他要力所能及地让每一位乡亲的生活真正地好起来。

他爱校如家。为了学校,他觍着老脸四处筹款,受他的感召,80多个国家机关、40多家企业和300多名爱心人士为学校慷慨解囊。他说:“为了孩子们,为了学校的发展,我愿意让‘心灵的双腿’跪下!”

而他十年不懈的努力也终见成效,珠兰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04年的58%提高到目前的98%,位居会昌县各乡镇第一。职业高中部毕业生就业率达98%,学子们凭着一技之长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500余名通过学校成人教育部培训的农民,成为乡里的致富带头人。而珠兰乡,也形成生猪、橘柚、药材三大支柱产业,乡亲们正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让我们记住这个“踏遍青山而未老”的老人——李永海。

是他,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温润了这块贫瘠的土地;

是他,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勇气和执着,让珠兰“风景这边独好”!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青山老区学校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青山的起伏
革命老区展新姿
学校推介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