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水 木 上官涛 文/图
就业扶贫:创建扶贫车间 打造幸福快车
□ 本刊记者 水 木 上官涛 文/图
新城镇新建五金塑料仿藤家具厂培训车间
初冬时节,时有凉风吹过,但依然暖意洋洋。当记者一行来到新城镇分水坳村精准扶贫就业车间时,贫困户刘银香一边熟练地编着藤椅,一边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现在日子好过了,2003年因为车祸左腿截肢,在家呆了十几年,现在在家门口做工,一月可挣1000多元,还可照顾六岁的女儿,工作顾家两不误,我真的好开心!”
新城镇分水坳村精准扶贫就业车间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方仕萍向我们介绍说,今年以来,大余县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县内服装制衣、仿藤家具、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由乡镇组织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实现了“农民变工人”、“厅堂变车间”、“麻将手变编织手”的三大转变,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如期摘帽、如期退出提供了坚实保障。截止目前,全县75个村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500余人,贫困户日收入可达60-100元,大大促进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预计在今年底全县所有村(居)都可建立扶贫车间。
近两年来,大余县制衣、电子、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招工难,而农村有大量的贫困群众正为就业难而发愁。能否搭建一个平台同时化解“两难”?这是县委县政府着力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大余县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基础上,出台了《大余县就业扶贫车间工作实施方案》、《大余县“百企帮百村带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精细化遴选企业、规范化建设扶贫车间的同时,制定一系列激励保障政策,主要有: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扶贫车间的贫困户手工费补助;每一个扶贫车间财政补助1万元用于标识牌、音响、茶壶等相关设施完善;挂点扶贫单位补助车间租金、水、电等费用3年;县精准办、相关金融部门加大对扶贫车间企业信贷扶持力度,使企业享受或参照享受“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目前已为扶贫车间办理100万元的贷款;县人社局积极为扶贫车间提供劳动就业创业贴息,并提供100个就业岗位补贴,给所有车间主任每人每月700元,一年可贴补84万元等等。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大大降低了扶贫车间开设成本,充分调动了广大企业主参与扶贫车间的积极性,也为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有了好政策的引导,如何精选出适合贫困户自身特点的企业,从而让贫困户真正地迈开幸福步伐,这是重中之重。针对贫困户大多不离乡土、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甚至有的身体残疾,扶贫车间必须精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企业。
在这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年轻有为的本地青年赖新建进入了新城镇南丰村村书记叶南京的视野。赖新建,从赣州农校毕业后,进入宁夏某部队当炮兵,后又到东莞打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过硬的仿藤编制技术及管理经验。2015年12月,在村书记叶南京极力邀请下,赖新建返乡创业。叶书记积极帮助赖新建选好合适的场地、协助办理各种执照及各项设施、人员配备、员工培训等事宜。2016年2月,由赖新建投资兴建的“新城镇新建五金塑料仿藤家具厂”正式投产使用。厂房、仓库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仿藤家具,年产量100万件,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220人,带动75个贫困人员就业。如今,赖新建想投资成立研发部,再做一个大产房,带动乡亲们一起创业,同时也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梦。
据村书记叶南京介绍,现在该厂在全县乡镇已开设了27个扶贫车间。一方面,每年节约场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100万元左右,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用好用足产业扶贫政策,赋予村集体股权,让贫困村、贫困户分享开发收益,同时,农村闲置的土地、民房、仓库得到了充分利用,产生了租金收益,达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现如今,有更多的企业,如康富达仿真花卉厂、赛博电子厂等陆续在镇村开设了扶贫车间,它们正以昂扬的姿态绽放在大余的每个乡村角落。
有了好政策、好企业,还要有贫困户的积极热情参与。为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大余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极力吸引贫困户“眼球”。
贫困户刘银香接受记者采访
首先,加大宣传,舆论造势。通过流动彩车、有线电视、短信平台、沿街标语、散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宣传就业扶贫的相关政策,同时还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采茶戏为载体,将扶贫车间的有关事项编入戏中,寓教于乐,大大激发了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的意识。
其次,趁热打铁,强化培训。组织落户企业与贫困村签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企业力争在技术、信息、就业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援助,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同时,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专业化、精深化就业培训经费,支持扶贫车间对招录用工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培养贫困户劳动技能。贫困户只要有就业意愿,自觉积极参与培训,即可迅速获得简单的一技之长。目前,全县共有5000余名贫困户通过培训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如,新城镇店孜里村单亲特困母亲黄茂娣是第一批在仿藤家具厂学习培训的贫困户,一个星期的培训黄茂娣就达到了一天能编制藤椅8张左右的速度,一天收入保证能在80元左右,月收入近2000元。
新城镇新建五金塑料仿藤家具厂展示的藤制家具
“感谢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现在我们不仅在家门口挣到钱,而且再也不用担心照顾不到家里的孩子了!”黄茂娣一边飞快地编着藤椅,一边欢快地对记者说。
看着黄茂娣脸上绽开的笑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扶贫车间的引领下,大余县的贫困户正踏上了幸福快车,唱出了欢快的幸福歌!
■责任编辑:黄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