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艳秋
摘要:伴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我国市场化经济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单位对其经济效益越发的关注,特别是对成本的控制日显重要。道路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承担载体,且大多数隶属于独立性较强的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单位成本控制的状况,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支出的大部分来源于沥青拌合站,因此,道路施工单位要想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有必要围绕沥青拌合站为核算对象,以合理筹配资源提高单位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导向。文章总结阐述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的特点来深究其成本核算中的问题,经研究发现:遏制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主要问题聚焦在思想意识、管理制度构建和成本核算管理实践活动两大角度,基于问题剖析本质,有针对性的从意识和实践两大角度为构建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和应用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以期达到控制单位成本支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成本核算;问题;策略;沥青拌合站
一、引言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也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扶持力度,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态势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也不断关注自身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谋取发展,选取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沥青拌合站成本管理控制为研究对象,经资料梳理和研究发现:当前道路施工企业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聚焦度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具有经济的作用,以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象,着实需要关注,简要总述如下。
首先,道路施工单位加强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是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环境下,道路施工企业紧抓成本控制的关键着眼点,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道路施工单位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次加强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有利于减少道路施工单位资金的非法流失和舞弊挪用现象的发生,将建设资金更好的聚集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同时也有效降低国家财政的补助,缓解地方存在资金的压力;从长远看,加强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是道路施工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以保障单位资金的充足性,防止单位资金流断裂,对单位保持平稳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与积极意义相悖的一些问题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成本支出不够细化、会计舞弊现象、成本核算混乱不够体系等现象越发需要引起关注。因此,本文将基于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并且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加强对道路施工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提供借鉴。
二、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
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施工单位自身经营运转的特征,因此基于道路施工单位自身的特征,通过已有研究资料,总结出当前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道路施工单位成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由于施工项目一般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整体系统,前期需要投入很多的材料费用、人工成本等必要支出,总之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比较复杂,加之需要处理偶然因素下的成本支出的核算,所以,当前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管理相对较为宽松,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很大程度是由自身核算体系进行核算,然后报备道路施工单位,道路施工单位对其监督控制相对较为薄弱。其次是目前道路施工单位对其附属单位成本管理上偏重点比较明显,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产品质量过于关注,对其成本核算管理相对弱化,并且成本核算管理上带有较多的人情因素介入,比如成本核算管理上项目带有很大选择性,核算项目不够齐全,是当前一大特点。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这两大特点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今道路施工单位在此方面成本核算管理上的窘境。
三、道路施工单位对加强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瓶颈点
当前我国道路施工单位在成本核算管理尤其是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中遇到了瓶颈和难点。基于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经过研究和系统的总结得出:阻碍其成本核算管理的问题主要聚焦在意识、制度和实践推行这两大方面上,通过系统的梳理,概括如下。
第一大角度是成本核算管理思想意识和成本控制制度构建方面。首先,部分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受其单位效益至上的影响,其自身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意识与当前新经济环境相脱节,成本核算尤其是以单位整体利益为基准点的全成本核算的意识较为薄弱,一味的过度关注质量、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精细化和量化管理,投入产出率被严重忽视,成本控制效果大大减弱;其次是相关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细化,很多道路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宽泛性严重,偏重于对附属单位行政方面的约束,规章制度的完善上主次不清,对极其重要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往往缺乏详实的细则。
第二大角度是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实践上的诟病,主要体现在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实施体系的管理不到位,成本核算管控的整个过程不严谨,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的规定,比较典型的是很多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的成本核算管理从一开始的成本预算支出方案的编制、审批、成本支出的实施过程、成本控制业绩考评等一系列重要流程表面化弊端凸显,甚至有些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无端缺少或者被忽略。除此之外,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监督比较匮乏,也是导致其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乃至整个单位经济效益下滑的重要根源;当前着重关注的一点是,由于种种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不少道路施工单位整体的成本控制和核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较为落后,加之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体系的复杂性,致使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在各个子单位、部门之间进行的协调度较低,道路施工单位整体的成本核算管理衔接融合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本核算管理尤其是全成本核算在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中实施的难度,因此需加大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伐。
四、道路施工单位对加强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讨及路径
(一)提高道路施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强化全成本核算思想的灌输
想要加强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的力度,达到单位精细化和高效益的发展,必须先从强化相关成本核算人员的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提高全成本核算的重视度。首先是让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道路施工单位的整体成本核算管理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加大成本核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强化成本核算的思想尤其是全成本核算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采用:一是加大道路施工整个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宣传和培训,采取一切可用的渠道。此外,通过建立起合理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薪酬奖惩体系,以此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成本节约的意识。最后,道路施工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实际行动将起到很大作用,以此来提高医院相关人员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完善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其成本核算执行的规范体系化
完善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尤其是会计管理制度是提高其自身单位经济效益,控制成本支出的关键点之一。道路施工单位管理层必须将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纳入到单位战略发展的核心,根据道路施工单位目前对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指导和规范沥青拌合站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规范化为出发点,准确而精细的制定适合自身单位发展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这是基本前提。着实构建会计核算制度,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譬如对成本预算支出方案的编制、审批、成本支出的实施过程、成本控制业绩考评等一系列重要流程进行严格的制度界定和规范,对成本核算管理形成良好的指导。
在制度完善的同时必须加强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执行体系的规范和优化,严格贯彻落实制度规定。首先,对于成本核算管理的各个过程进行实行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实施相互制约,减少会计舞弊问题的出现。其次要强化和规制成本控制各个步骤和流程,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严密的管控,严禁成本核算管理中形式化和人情因素的掺入,注重借助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强化支持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规范体系化执行。
(三)建立和完善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当前不少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效果不佳,相当一部分源于对成本核算中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主客观风险把握不透,成本核算管理过程监督无力。因此,道路施工单位必须关心和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整体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逐步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对于任何违反成本核算管理的行为严加管理和惩处,切实维护道路施工单位制度和执行的规范体系。其次,不断完善监督体系,避免监督和检查机制常态化后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四)借助当前信息化条件,加大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水平
当前经济发展早已离不开互联网,不断优化的信息化条件对于提高单位成本核算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道路施工单位加强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提供了平台。实现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信息化符合道路施工单位经营发展和强化对附属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道路施工单位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较为落后不适合当前单位实际状况的现象,道路施工单位应该不断的结合自身特征,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和建设,为实现道路施工单位对附属单位沥青拌合站成本核算管理的高效化、全面化、精准化等奠定基础,减少成本核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现象,最终降低道路施工单位整体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孟黎黎.道路工程施工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方法[J].财经界,2014(23).
[2]耿加会.如何进行预拌混凝土成本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5(06).
[3]李洪生.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核算研究[J].管理观察,2014(10).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公路管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