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建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而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文章就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概念,然后对现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稳健运营。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概念
虽然我国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充分利用国家土地、股权、规费以及国债等资产,必要时在辅之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所设立的各项资产符合融资标准的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建设以及公用事业等,并不是以市场营利为导向的。从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形式角度出发来看,财政资金出现支出高于收入的情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政府实现资金融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类型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其中直接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方式进行融资,而间接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政府与银行进行合作,通过打捆贷款和银信合作等模式进行融资。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一系列风险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权及责任不明引发的风险
首先,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着产权不明的情况,这样容易引发风险的发生。这是因为政府不能够直接通过银行贷款举债,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利用这一合法经济主体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但是融资平台本身属性存在一定复杂性,无法运用规范的法人治理构架去约束和衡量,直接引起内部控制管理问题,进而引发运营风险;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存在着融资责任不明的问题,融资平台贷取资金之后根据下属企业或项目资金需求实际情况进行转贷,这样就造成了借款主体、资金使用主体和监管主体分离的情况,贷后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很难理清责任,形成坏账;最后,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具有一定特殊性,是由地方政府设立的,难免存在着行政干预情况。很多融资平台的负责人都是由政府委派的,其投融资行为和经营行为实质上形式性较强,如果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中权力徇私舞弊影响平台正常运营就有可能引发贷款风险。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增长过快引发的风险
现阶段一些地方政府本身就存在着自身财力不足、资金缺乏的情况,为了能够确保当地经济稳健发展政府非常需要银行的信贷资金,进而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融得资金,致使其融资平台规模增长过快。举个例子,某省在2015年时在册的融资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余家,这些融资平台的负债率均在75%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平台甚至达到了90%,还有20家的负债率已经超过100%。据统计这些融资平台的贷款金额已经高于当地财政收入的1.5倍。而相对于一些商业项目来说,融资平台所投资的项目通常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不仅不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反而还表现出相反特点,难易快速回款,而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收入和土地拍卖收益偿还贷款更是遥遥无期。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增长过快融资金额迅速增加直接加大了集中偿债压力和债务风险。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息数据存在着不对称性引发的风险
相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营过程中贷款使用与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甚至当地政府对于融资平台投资活动实际情况都不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对于银行来说就更难获取融资平台的相关数据信息。由于无法顺利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银行在对融资平台开展信用评级、贷款审批以及贷后风险管理工作就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影响银行的准确判断,进而引发风险。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滋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获取私人利益,致使一些所贷取得公共资源重复配置或低效率配置,难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埋下风险隐患。
(四)多头融资、过度授信引发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有一些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着多头融资、过度授信的情况。这是因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有地方财政的保障,很多商业银行主观上对其持有认可心态,认为融资平台属于优质客户范围之内。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至少能够获取2家以上银行授信贷款,更甚者居然能够获取10家银行的授信贷款,这种情况给银行埋下了巨大隐患。第一,信贷集中极易引发风险。一些地区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地方商业银行由于是地方财政控股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偏小于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贷款,有的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金额已经占到了银行贷款总额的30%~50%,一旦发生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都非常不利;第二,由于偿债能力有限极易引发风险。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流情况都不容乐观,沉重的资产负债率以及负现金流都反映出融资平台偿债能力有限,容易引发偿债风险。
(五)融资金额巨大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发的风险
目前土地出让金收入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还款来源,同时房地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及城镇化的带动性也较强,使得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常关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土地价格的提高,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不利于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容易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诱发风险。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短期贷款较少,主要为中长期贷款,回款速度相对较慢,致使银行信贷规模和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不利于国家金融政策的顺利实施,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一)明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权和责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当积极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对自身产权和责任进行明确,积极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尽可能地杜绝政府工作人员兼任公司法人的现象,选聘专职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并积极完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平台在开展融资活动过程中必须对自身的法律主体地位、第一责任人以及承贷人身份进行明确,理清责任,为风险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首先,地方政府要重视融资平台的举债规模,设定相关指标,不仅要使负债与其财政收支相匹配,按债务总额和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举债,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借款期限与项目周期问题,确保二者的一致性;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当规范融资平台的贷款行为,对一些政府性担保、承诺行为要及时进行整顿和担保,安排专业人士对一些盲目举债、恶意骗贷和逃废银行债务及严重违约行为进行调查,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进而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融资平台信息数据的透明度
相关部门应当投入一定资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督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好自身经营管理状况、投融资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在平台上公布相关信息,使其能够接受市场的监督,间接起到防控风险的作用。同时,银行要事先与融资平台签订协议,要求融资平台按照规范的会计要求定期向贷款银行报送经营管理相关数据,以便银行顺利开展贷后管理工作,为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保障。
(四)重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评估和处置工作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融资平台贷款时应当重视风险评估工作要积极收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政府债务负担、产业政策、项目风险以及平台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信息,采取前瞻性风险分析方法综合评估贷款风险,进而考虑是否对其进行贷款。同时,对于已贷款项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风险强度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置,尽可能实现实时监控,控制和防范大面积违约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五)重视政策协调工作
地方政府应重视政策协调工作,在充分运用当前财政、货币、信贷和产业政策基础之上,重视对多种调控政策和措施协调配合进行强化,进而使银行信贷结构得到整合和优化,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金融资源撬动实体经济发展。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当地经济稳增长,提高财税收入的目的,切实解决政府公共投资的资金瓶颈问题,使政府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度得到一定缓解,间接起到防控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引妹.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管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风险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2]余子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来龙去脉与风险规避[J].改革,2013(01).
[3]张亮.政府融资平台的经济效应与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13(01).
[4]张玉新.地方政府土地融资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3(01).
(作者单位:济宁滨河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