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
中国已堪称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和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等均居世界第一,但就目前而言,还不是物流强国
物流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这一概念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对于中国而言,“物流”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物流”。
1978年11月14日至12月9日,国家物资总局组织“中国物资工作者赴日考察团由副总局长陶为带队一行门人到日本访问考察,首次带回了“物流”的概念。在考察报告的第五部分,介绍了日本物流,对物流有如下描述:“国家物资总局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有关同志,山东、陕西、广西三省区主管物资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外贸部的两位翻译同志共十七人,组成中国物资工作考察团,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二月九日,到日本访问。考察团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和日本工业技术文化中心的协助下,分组访问了商社、工厂、工地、储调中心等单位,并请日本通产省、运输省有关官员,日本钢铁联盟、物的流通协会、兴业银行等单位的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察对如何改进我们的物资管理工作很有启发。自此,中国拥有了“物流”。
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已进入到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物流业已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国家对发展现代物流业也越来越重视,甚至提上总理的会议日程。2011年6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会议结果一致认为中国必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并在会上提出八个方面来促进物流的健康发展,同时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促进中国物流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三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2016年7月,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推进互联网+物流,既是发展新经济,又能提升传统经济”。
中国已堪称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等均居世界第一。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
2016年11月,第三届中国物流(都匀)国际峰会在贵州都匀召开,来自海内外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物流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物流业发展问题。会上,中国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耿书海说:“中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突出,物流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仍面临成本高、效率低、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当加强统筹规划,着力补齐物流‘短板,积极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推动物流业在重点区域创新和率先发展,完善物流枢纽布局体系。”
合理的物流能够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料;合理的物流,对于消除迂回、相向、过远等不合理运输,节约运力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物流,可以减少库存,加速周转,更充分地发挥现有物资的效用;物流在装卸、加工、包装诸方面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聚焦现代物流新模式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因此,现代物流观念迭出,理解它们,或许有助于理解当下物流蓬勃发展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方式:
流通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物流方式也向全球化发展。企业的原材料、零配件来源于全球的原材料市场,产品销售区域也是世界范围的。为了资源的优化,全球经营的企业也会在世界各地设定生产基地,这种全球经营的模式必须带来物流全球化。全球化物流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特性。
物流一体化。物流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为了保持顾客的忠诚度,必须迅速满足顾客需要。从接受顾客订单开始,启动采购、生产、库存、配送等活动,从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来看,是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过程。但是,要满足顾客要求,不仅企业内部物流过程要一体化,企业与其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商、销售过程涉及的销售商们必须很好地配合,即这三者的物流活动必须统一、协调地运作。因此,在现代经营环境下,不仅要求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还要外部物流的一体化。
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经济向信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企业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物流需求也以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为特点。订货周期变短、时间性增强,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增高、物流的柔性化要求增强。企业物流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所要求的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通过适当的服务形式得到适当商品的要求。
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活动的运作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和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减少非增值的物流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物流自动化。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先进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等手段广泛使用。运输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为形成现代物流提供了物质保证。
物流社会化。在现代物流时代,物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制造性企业如果既从事生产制造,又要从事运输等物流活动,可能会给企业的资金带来负担,同时也不能充分利用社会物流的能力。因此,许多企业都将自己的物流活动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制造性企业、物流服务企业的联结,使社会物流活动的效益得到体现。第三方物流形态成为现代物流的主流,带动了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种观念实际上与社会经济的大要求是分不开的。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为了长期、持续地发展,人类必须学会维护生态环境,并要求我们的各种经济生活都不能损害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展物流,也应该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障人类健康发展。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制定运输、包装等法规时,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对物资的循环使用、防止破坏环境的思想,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物流活动时,一定要注意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