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香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校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思考如何让发现教育向纵深发展。经过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我们认识到发现的基点是思维,因此,我们将发现教育的重点放在思维开发,着力打造思维课堂,让学生在优化思维方法、拓展思维空间、凸显思维个性的基础上,发现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发现自己的元认知,实现自我发展。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学科教材,构建思维结构图,分析学生学习的思维起点、认知节点、思维发展点,制定学科课程中思维能力训练目标,形成了发现教育思维训练目标纲要,使思维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1.开发测量工具,实现思维特点分析科学化
我们首先对基于问题解决的认知风格工具框架进行了构建,综合了基克的问题解决的模型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了“审题—分析问题—解答反思”的问题解决模型纵向一级框架,在此基础上,细分出二级、三级框架结构内容。我们还对比分析了Riding、Milla、斯腾伯格等人对认知风格的分类,确立了“分析—整体”的横向认知思维类别。
测量工具在纵向上关注学生解决问题共性的思维过程,横向上关注个体的思维特点,将统一规律和个人特点相结合,力求在关注个性思维特点上有所突破。
2.开发资源包,实现问题设置个性化
在工具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资源包的开发,针对不同问题为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源包。
资源包分为教师包和学生包,教师包以教学设计的形式编制内容框架,但具体内容存在着不同:教学内容分析将知识结构图转化为思维结构图;学生认知分析更注重分析不同风格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目标制定体现了思维难点、学习过程方式分类,教学结构设计实现按不同思维过程设计,整体采用同一的线性结构,但在探究环节呈现多条并列的平行线结构,尤其注重在重点环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设计问题和支架,使探究问题与各类学生的思维路径相适配,从而促进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们计划分阶段编制各年级资源包,建立资源库,使之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让教师和学生长期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3.利用资源包,实现问题解决个性化
我们构建了“启动内在动机,多角度提出问题—寻找匹配策略,个性解决问题—反思思维过程,寻找深层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同质分组的原则,将相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分成一组,在小组内利用资源包讨论和探究问题。探究过程呈现多条平行认知结构,实现个性化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集体分享交流研究成果,互作补充、互相学习,促进思维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弥补了自己的弱项。
思维课堂的构建实现了问题导学与深度思维、共性思维与个性思维的统一,通过学科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最大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获得。
通过思维课堂的建构,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变化了,教师发展了,学生成长了。
课堂实现了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活动个性化,学生们研究自己的真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碰撞思维、彰显个性,课堂教学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活力。教师关注点从自身转向了学生,听取不同的声音,欣赏与众不同的做法,课上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了学生,课下把更多的任务留给了自己——探究教学本质,调研分析学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了,积极性提高了,学会思考了,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思维能力在逐渐发展,创造力显著提升。
■ 编辑 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