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桂金
基础教育阶段资源分布不均衡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高中教育阶段,受长期以来实行的重点发展政策影响,普通高中校际间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北京市自2010年开始启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打破这种分层发展所造成的同质化局面,历经五年的实践探索,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学校校际差异问题也再次显现。为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程度及其分布特点,本研究以70所普通高中学校(城区高中52所,郊区高中18所;示范高中29所,非示范高中41所)为样本,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建设载体、特色建设保障、特色建设成果等影响或体现高中特色建设成效的四大核心要素、20项关键指标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分析。本文重点从学校所处区域(城区高中与郊区高中)和办学层次(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两个维度进行校际间的差异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与引领带动作用,为提升首都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指明方向。
普通高中校际差异及特点
1.在办学理念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高中学校差异明显,城区示范高中更加重视学校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学校特色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调研结果表明:70所学校全部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特色促发展成为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追求。但校际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如下:
从时间上看,大部分示范高中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且多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大部分非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则是随着高中特色建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明确并完善的,有的还不够稳定。
从表述上看,大部分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简洁明了且内涵丰富,而非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一般缺少锤炼,要么内容雷同,要么表述笼统,难以体现学校独特的个性。
从逻辑上看,城区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郊区高中及非示范高中的理念与目标之间通常缺少内在联系,随意性较大。
从落实情况看,大部分示范高中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在办学实践中能够得以贯彻落实,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而大部分非示范高中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之间比较脱节,办学理念难以落地。
2.在特色建设载体方面,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则较大
在特色校本课程开设数量与内容上,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70所学校共开设特色校本课程1914门,平均每校约28门。在开设数量上,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3.32***),示范高中平均开设44门,非示范高中平均开设19门。在开设内容上,城区高中与郊区高中存在显著差异(X2=7.92*),城区高中以学科拓展类课程为主,郊区高中则以活动类课程为主。
在特色活动基地的数量上,不同区域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4.16*),示范高中平均每校活动基地近9个,有的示范高中特色活动基地多达30个,非示范高中平均为5个,最少的只有1个。
在特色社团活动数量上,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差异显著(F=7.24**),示范高中平均每校22个,非示范高中平均每校10个。在社团经费投入上,区教委经费投入差异显著(F=6.82*),示范高中的经费投入远高于非示范高中。
在特色课题研究上,不同区域高中学校差异不明显,但不同层次高中学校在课题级别上差异显著(X2=10.87**),示范高中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分别占比37.9%、48.3%、3.4%;非示范高中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分别占比31.7%、39.0%、29.3%。
3.在特色资源保障方面,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费的投入、支出与分配上,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在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经费总投入上差异显著(F=5.32*),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投入平均每校为515.49万元,非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投入平均每校为263.83万元;二是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支出上差异显著(F=5.41*),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支出每校平均为479.10万元,非示范高中的经费总支出为222.56万元;三是区教委在特色课程和社团建设等专项经费的投入上差异明显,示范高中平均每校得到区教委的经费支持远远高于非示范高中。
在学校的需求满足方面,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在学校环境、教育教学设施满足方面,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46.4%和50%,“不符合”仅为3.6%,而非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36.6%和39%,“不太符合”的比例却达到24.4%;在师资条件满足方面,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50%和42.9%,非示范高中“符合”“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31.7%和46.3%。
4.在特色建设成果发表与交流方面,不同层次高中学校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高中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特色成果发表级别上,不同区域高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6.28**)。城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成果的比例分别为46.2%、26.9%、9.6%,郊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成果的比例分别为22.2%、16.7%、33.3%,也就是说,城区高中以国家级、市级刊物发表为主,郊区高中的成果发表则以区级为主。
在特色成果交流级别上,不同区域高中存在显著差异(F=10.64**),城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会议(活动)交流的比例分别是15.4%、48.1%、11.5%,郊区高中在国家级、市级、区级会议(活动)交流的比例分别是5.6%、33.3%、38.9%,也就是说,郊区高中以区内交流为主,城区高中在市级以上会议(活动)交流的比例明显高于郊区高中。
在学校特色建设成熟程度方面,示范高中的特色成熟度明显高于非示范高中。半数以上的示范高中均认为本校特色已经成熟,仅有22%的非示范高中认为本校特色已经成熟。示范高中、非示范高中一致认为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影响力,示范高中“符合”的比例为89.3%,非示范高中“符合”的比例为75.6%。
综上所述,就北京市而言,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层次的差异远远大于学校所处区域的差异。示范高中从办学理念到办学实践的多项指标明显高于非示范高中。同时,学校特色建设受已有办学基础影响较为明显,示范高中的特色成熟度明显高于非示范高中,城区高中的特色建设成果明显高于郊区高中。
对缩小校际差异的再思考
普通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业已形成且由来已久,尽管原因复杂,但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实行的“重点中学”政策密切相关,是我国在教育资源匮乏情况下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单一的分层发展策略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普通高中教育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多样、开放、可选择的新体系,本研究为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如何尊重差异并能够将这种差异作为资源加以有效利用,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
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高中学校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实现高中教育发展转型,首先要从政策调整入手,通过优化高中教育发展结构,完善高中学校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从单一的分层发展转向多维的分类发展。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已有的发展思路和资源分配方式。在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要一视同仁,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和资源保障,甚至在某些方面要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实行分层分类办学质量评估,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高中学校的协调发展。
市区教育研究部门要营造尊重差异的社会氛围。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学校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示范高中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郊区学校及非示范高中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通过典型案例挖掘,增强郊区学校的成果意识,指导学校及时总结、固化学校特色发展成果。
非示范高中及城区高中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发展及特色发展意识。尊重并正视学校已有发展基础,走出单一发展所造成的“自卑”怪圈,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分类发展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 编辑 李刚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