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涛
(宜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江西 宜春 336000)
基于速度控制方式的电梯变频控制策略
程涛
(宜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江西 宜春 336000)
技术的进步促使电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相关技术也愈发成熟。变频控制主要利用电流和相位等的有效变化,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燃料用量的目的。在电梯的常规使用中,其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且是评判电梯质量的主要标准。本文依托速度控制,深入探究变频控制策略。
速度控制;电梯;变频控制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电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电梯速度控制方面引入高端的变频技术,结合电梯的具体使用对运行速度进行调整,构建稳定、安全的乘梯环境。另外,变频技术还可对运行参数展开探究,如果发生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以此来提升变频控制的有效性。
在现有的技术应用层面,建立在绝对剩余距离之上的速度控制、建立在时间之上的速度控制和建立在相对距离之上的速度控制最为常用。(1)建立在剩余距离之上的速度控制。此种速度控制通常是借助轿厢位置检测,让系统参照所测距离展开计算,这一计算主要是利用绝对值编码器达成,能够摆脱干扰的束缚。待明确电梯的具体运行速度后,此时,系统可依照指令远程至电梯内部的变频器,达成电梯的稳步运行。(2)建立在时间之上的速度控制。建立在时间之上的速度控制主要借助适宜的给定时间值面向变频器实施远程指令,以此来达到速度控制,此种控制存在不足,会降低运行过程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当电梯制动停止后出现速度缓冲,也存在运行检测环节,应在完成检测工作后和存储速度曲线展开比较,该时间是一个粗略值,其精准性不高,且控制点位置的落实与探索也将消耗一定的时间。(3)建立在相对距离之上的速度控制。建立在相对距离之上的速度控制依赖于旋转编码器,该技术通常是借助旋转编码器来搜寻并获得运行速度对应的信号,同时,传送至变频器,且系统会参照计算的时间传送出脉冲数,然后对该信号进行处理操作,再传送至电梯控制台,达成距离控制,完成反馈。此种方式和建立在时间之上的速度控制手段相比得到了显著改进,然而,却涌现出钢丝绳滑移的弊端,进而引发干扰问题,且数据收发与计算并不精准,降低了运行的可靠性。
电梯变频控制需采取科学的控制策略,通常从软件和硬件层面出发面向速度优化模块展开设计,在本文中,笔者也将围绕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1)从软件出发面向速度优化模块展开设计。速度优化模块在软件方面开展的设计至关重要,同时,软件犹如变频控制的生命,只有维护软件系统运行,提升稳定性,方可实现硬件的顺利运行,不难发现,软件设计非常关键。在变频控制系统中,分析其运行情况可知,速度曲线动态控制程序在软件设计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其和运行速度紧密相连。经由长期总结得出,曲线动态控制程序优化需依据适宜的速度展开,因电梯所用场合存在差别,且电梯类型迥异,致使电梯运行的适宜速度存在差异。当对曲线动态控制程序进行设计时需依照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举措。当优化改进速度优化模块对应的曲线动态控制程序时,一般选用四张曲线表,同时,依据OA、AB、BC和CD等完成优化改进。在编程环节应依据查表方式明确速度实时值。另外,额定速度和非额定速度下对应的查表公式、整体效果均存在差异,我们应联系实际围绕软件实施调整设计,只有这样方可完全发挥变频控制系统自身的作用。
(2)从硬件出发面向速度优化模块展开设计。
①优化改进R S485通信模块。对电梯而言,通信模块在其变频控制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它的运行和电梯变频控制密切相关,关乎着电梯运行的稳定性、有效性和舒适度,由此可知,在硬件层面一定要做好通信模块的改进工作。R S485通信模块主要借助内部的HVD3082芯片完成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应用活动可进行数据差分传输,R S485的基本工作原理见图1。
图1 基本原理图
分析原理图发现,TL43与TL33用来调控通信设备内部两个通信接口对应的数据收发工作,TL154速度改进优化模块用来向外传输信号。同时,该信号通常利用电源5V电源完成供电,而T164则是对速度改进模块信号自身的接收引脚进行外设发送,围绕R S485模块内部的硬件设备展开优化,让内部电源与用电保持隔离状态,防范干扰问题的出现,以此来增加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②优化改进光耦隔离模块。在电梯运行的大部分情形,内部与外部电源通常会出现干扰,制约电梯的运行,降低可靠性。在这一条件下,依托速度控制进行的变频控制需有效完成耦离模块的改进优化工作。借助光耦利用实现内部与外部电源的有效隔离,以此来防范不良干扰。常规情形中,隔离光耦通常包含数据与控制信号,我们应依照电梯的具体运行合理挑选光耦型号;
③优化改进接口模块。在电梯变频器中,其运行离不开多种设备的有效连接,且接口模块在速度优化模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知,接口模块的改进优化十分必要。接口模块的改进通常是指优化接口模块,不同的接口模块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命令通信接口为例,一般用作速度优化模块与主控制器内部的通信接口,而DC/DC内源模块则用来面向内部进行供电,控制通信接口隶属通信接口的范畴,负责速度改进模块与变频器内部的信号输送工作,JTAG接口负责连接仿真器。
近几年,电梯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具体的运行过程,其实际运行速度和整体的安全性紧密相关,由此可知,我们一定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合理改进,从而全面管控运行速度,最终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1]余琳,李晟.基于速度控制方式的电梯变频控制策略研究[J].机电工程,2016,29(8):949~953.
[2]莫雪娟.基于DSP的电梯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3]汤晨昱,赵国军.基于绝对剩余距离原则的电梯变频控制研究[J].机电工程,2016,33(3):308~312.
[4]杨林,甘锋,扈然,等.永磁同步电机在电梯系统技术上的应用与创新[J].中国机械,2015,(17):53~53.
图1 新型浮动自适应夹具
对机械产品的零件图进行重点设计,可以采用网络会谈的方式,邀请国内的机械设计基础运用方面的专家对本公司的设计图纸进行辨证分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外国的机械人才进行“网络会诊”,通过技术创新和基础性运用设计,对夹具设计的定量参数进行控制。参考德国、日本等外国先进机床夹具设计经验,对夹具工件长、宽、高数据和定位面的尺寸进行最后的优化调整,确保数控机床长期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采用SI合金的材料进行自适应夹具的设计与制作,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夹具的用途金选哪个物理性能的控制。使用SI合金夹具,其密度为7750 kg/m3,夹具的弹性模量不小于198 GPA,夹具自适应情况下的屈服强度大于885 MPa,此时的泊松比不小于0.3在数控机床设计活动中,粗、精铣外圆及其端面和倒角处,应该使用V字形口虎钳子进行夹具固定。在多工序夹具PLC流程控制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从夹具翻转设计方法出发。为了对夹具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可以选取一个通过叶片轴线的纵向截面线急性检测,更加直观的把握夹具叶片的弯曲变形情况。
在数控机床夹具的功能模块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夹具方案管理工作,从结构设计保障出发,体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在功能板块性能开发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开展方案管理技术开发工作,强调多工位自适应夹具的结构合理化设计,采用装夹具仿真设计的方法,完成CAD接口的优化处理。在用户操作界面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夹具的模型进行运动属性的分析,重视方案查询工作的开展,确保设计参数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奚鹰,张艳秋,黄俊,刘玉梅.刍议柔性夹具在数控机床上的发展与应用[J].消费电子,2014,(22):285~285..
[2]吴灿云,胡国清,王新乡,等.FestoCLR气缸工作性能实验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5):102~104.
TP273
A
1671-0711(2016)10(上)-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