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名匠风范录
——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综合报道之一

2017-01-04 09:17
中国石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刘建华技师大师

□ 本刊记者赵士振

□ 本刊记者 陶 炎

□ 本刊记者 龙泰良 通讯员 吴 超 唐潇滢

□ 本刊记者 刘继宝 通讯员王庆辉

□ 本刊记者 薛相才

□ 黄予剑 付喜艳

□ 范 明

□ 黄 静

□ 卜晓芹 陈 东

石化名匠风范录
——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综合报道之一

□ 本刊记者赵士振

编者按:近年来,集团公司涌现出一批优秀技能人才,他们不断学习钻研、苦干实干、传承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石化纪录”。为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营造学技能、比技能、争当技能大师的良好氛围,《人物》栏目将从本期起,综合报道18名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张吉平:钻井设备的“妙手神医”

张吉平是胜利渤海钻井总公司柴油机工高级技师。只有高中学历的他,1984年在胜利油田参加工作。张吉平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每次设备出现故障,他们只能坐等老师傅。

“他们能修,我为什么不能?”于是,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成为张吉平生活的主旋律。

在弥补理论知识短板的同时,他还注重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他经常将一些钻井机械上更换下来的旧部件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到拆装自如为止。

更厉害的是,为了练听力,张吉平时常在柴油机旁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渐渐地,他掌握了什么是柴油机正常声音、什么是不正常声音,练就“听音辨症”的绝活儿。

针对钻井施工现场多在沙漠、滩海、戈壁等恶劣环境,设备润滑油极易受到污染和进水变质这个难题,张吉平不断查资料研究,四处请教专家,方案改了几十遍,图纸画了500张。

凭着这种执着的精神,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成功研制出“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彻底解决了这个长期困扰钻井工人的难题。该方案的推广应用,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每台机器每年还可以创造3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有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张吉平用游标卡尺测量设备内外径。王伟才 摄

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凭着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张吉平先后研发80项创新成果,其中60项获奖。他被评为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中国石化技能大师,是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而且获得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他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誉为新时期“学习创新型石油工人标兵”。

刘建华:加氢裂化领域的蓝领状元

□ 本刊记者 陶 炎

刘建华(左)在现场向徒弟徐杰传授操作经验。莫文琦 摄

刘建华,扬子石化芳烃厂加氢裂化联合装置生产主管,多次荣获“加氢裂化工种”技能竞赛第一名,被誉为蓝领状元。作为中国石化加氢裂化领域的蓝领专家,刘建华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带徒水平享誉扬子。

然而,做刘建华的徒弟并不容易,刘建华带徒非常严格,这一点徒弟徐杰深有感触。

徐杰大学毕业一来到装置,刘建华对他就提出很高要求,即便出差在外,也不放过培训考核。有一次,刘建华出差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对徐杰现场考试。结果,徐杰有两道题答错了。刘建华没有批评他,而是带他到现场去纠正错误,并且叮嘱:不能只看书本,要多跑现场。

刘建华带徒还另有秘诀,就是对徒弟的考试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操作室,还是在巡检路上,他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都是日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难题。2015年,在扬子石化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刘建华带的3位徒弟,包揽了前3名。

刘建华常常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奉献出来。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编写出《加氢裂化装置标准化操作手册》,使职工培训效率大大提高。为增强培训效果,刘建华还组织拍摄大机组的切换视频,制作联锁装置逻辑图,开发加氢裂化仿真软件,让枯燥深奥的专业技术变得易懂易解。

吴金源:装置吹扫“技术大拿”

□ 本刊记者 龙泰良 通讯员 吴 超 唐潇滢

吴金源精心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湛活 摄

吴金源,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茂名石化炼油分部联合二车间1号渣油加氢装置与2号柴油加氢装置班长,二十七年如一日扎根一线,是青年职工眼中的技术大拿,行业内公认的技能大师。

渣油加氢装置检修前的吹扫是个精细活儿,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塔、罐、管线内残留的物料吹扫干净,确保装置达到动火条件,是关系检修安全与效率的重要基础工作。车间把这项“急难险重”任务交给吴金源,看重的正是他过硬的技术。

“吴师傅,这段管线蒸汽输入一个多小时,怎么还没打通?”小杨摸着冰冷的管线,焦急地问。

“残留渣油紧黏在管道壁上,比其他介质吹扫难多了。干好这个既要有好的吹扫方法,又要有足够耐心。”吴金源耐心讲解,仔细查看管线的走向和形状。

只见他拿起蒸汽吹扫把头,一会儿调大压力对准地漏中心猛吹,一会儿调整蒸汽吹扫把头的角度和压力,沿着地漏壁慢慢推送蒸汽,一点一点地“瓦解”拐角处聚积的渣油。蒸汽吹扫把头像一把手术刀,在他手里灵活转动着,渣油污泥被一块一块地由内向外冲出。

“通了!通了!”听到蒸汽咝咝地喷出,3个年轻人高兴地跳起来。

“法兰面、密封圈哪里有裂纹,哪里有切面,吴师傅一摸一个准儿,‘望闻问切’功夫让隐患无处藏身。”刚刚查出装置大隐患,被评为炼油分部8月份“最负责任员工”的青年职工张国明满眼都是对师傅的崇拜。

田明:善解难题的技能大师

□ 本刊记者 刘继宝 通讯员王庆辉

不久前,冀东油田柳1-30井因注入大量二氧化碳造成作业工具腐蚀严重,给连续油管切割带来困难。几次作业失败后,他们想到一个人——远在扬州的江苏油田井下作业处高级技师田明。田明用自己研制的专用工具,很快破解了难题。

1985年,田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地层测试工。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开启了他的创新之路:给测试器加油时,需要专用扳手拆装接头,非常不便。田明就在接头上焊了两个小手柄,只要轻轻一转,就可以轻松安装了。

保养封隔器时,需要将里面4组弹簧重新拆装,每组弹簧的弹力高达上千牛顿每米,需要三四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田明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推拉工具,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为摸清“自由点”变化规律,只要有测试任务,田明就跟着测试班上井,一跟就是3年。他记录了近千组数据,摸索出适用性更广、更准确的“自由点”变化规律计算公式。这套计算方法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被称为“田氏公式”。

2012年,江苏油田引进美国连续油管设备,并配备了两套进口刀具。下井后刀片容易损坏,无法切断油管。田明就从提升切刀的稳定性入手,给设备配套“减震”系统,使连续油管割刀在复杂的井身构造中,真正成为一把“如意刀”。

2010年7月6日,江苏油田“田明劳模工作室”挂牌成立,田明将自己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应用到对外服务中。

几年来,田明工作室完成创新成果80多项,申请专利20多项。工作室成员也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22人,其中1人成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成为中国石化技术能手,两人在2011年中国石化作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

田明检测保养设备。王庆辉 摄

卢建强:矢志创新的金牌工人

□ 本刊记者 薛相才

卢建强是中原油田采油四厂采油专业首席技师。他出生在一个石油工人家庭,父亲是中原油田第一代采油高级技师。受父亲熏陶,卢建强从小就立志成为父亲那样的能工巧匠。

1994年7月,卢建强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采油四厂注水二队。为弥补自己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不足,他从倒流程、加盘根等基本功一步步学起。为弄清注塞泵的内部结构,他借来注塞泵的结构图反复研究,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看图纸、查资料,直至深夜。工作之余,他自学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取得注水泵工、采油地质工等4个岗位资格证书,成为岗位上的多面手。

有了扎实的理论和操作功底,卢建强就把目光投向如何解决生产难题。在53号注水站倒班时,他发现夏天气温高时注水泵经常被烧坏,心想如果能找到一种泵温自动报警装置,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他想起哥哥熬中药时控制水温的做法,很快研制出注塞泵温度控制器:当泵温达到80摄氏度时,仪器自动报警;达到85摄氏度时,自动停泵。该设备推广当年就创效30多万元。

首次创新带来的喜悦让他兴奋不已。从那以后,工作中遇到问题,他总要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想“怎么办”,千方百计找出解决办法,甚至到了痴迷程度。

自2003年以来,卢建强先后主持、参与完成技术革新100余项,获得油田创新成果31项、省部级创新成果11项,国家创新成果4项、国家专利授权86项,累计创效3800万元。他被评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他主创的技师工作站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能源化学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卢建强(右)在13号计量站研究自动计量装置。马洪山 摄

权海峰:追求极致的数控大师

□ 黄予剑 付喜艳

1999年,19岁的权海峰成为江汉油田四机厂一名数控操作工,任务是按照技术人员编好的程序进行操作。但这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不满足于此,想自己动手编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权海峰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数控编程知识,不把问题弄清楚不罢休。一次,四机厂引进一批数控新机床,厂家技术员调试设备时,他寸步不离,边听边看边问边记。两个月后,他摸索着完成所有加工程序的转换,并对20多个程序进行优化。理论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编程互动,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权海峰有了技高一筹的实力。

2008年,他参加全国数控车工技能大赛,捧回职工组亚军奖杯,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09年,他又出战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勇夺个人第一名。

近年来,勘探开发装备投资大幅压缩,机械制造业处境艰难,提质增效成为企业发展最强音。“产品的外观要求更严了,螺纹上有点小尖角,下道工序就直接打回来返工。”权海峰说,“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现在就连产品边角的弧度,也有明确的要求,过去手工打磨,现在全改成机床加工。”

权海峰专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宋国梁 摄

围绕压裂泵的国产化制造,权海峰潜心钻研技术创新。他研究的课题“提升3000型泵头体加工效率”为企业增效近30万元,他创造的“刀具循环使用法”,每年节约刀具费用10多万元。他先后改进50多项产品加工工艺,优化数控加工程序300个,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更好地发挥权海峰的引领带动作用,四机厂成立了“权海峰创新工作室”。近两年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立项攻关107个,42项成果获得各级创新成果奖;先后解决生产难题80多个,攻克技术难关50多个,创效400多万元,培训的员工有7人在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

毛谦明在研究烟道吹扫机吹扫管接头。范明 摄

毛谦明:爱跑现场的发明大师

□ 范 明

毛谦明是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西北油田首席技师。自1994年技校毕业分配到西北油田井下作业固井队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干就是22年。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气动注脂泵”“螺旋混配取样器”等30余个创新发明项目,其中7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降本增效5000万元,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3月,毛谦明领头的工作室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熟悉毛谦明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欢跑油井生产现场。毛谦明说,多跑现场,才能发现生产难题,他的发明创造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解决生产难题。

2001年,毛谦明在巡井中发现,密封注脂是巡检工最头疼的事情。毛谦明下班后躺在床上,笨重的注脂枪像一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他从脚踩式黄油枪得到灵感,一遍遍绘制加工草图,并在库尔勒找到一家加工厂。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反复试验几十次,他终于研发出气动注脂泵。使用后,注脂效率比以前提高6倍,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毛谦明的带领下,他的创新工作室带徒56人次,截至目前9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26人获得技师资格,培训员工2500人次。

张思豪:默默耕耘的工人标杆

□ 黄 静

“我要利用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不断创新,为催化装置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自担任集团公司技能大师以来,金陵石化炼油一部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张思豪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每天早上4点半,张思豪准时醒来,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电脑前,打开金陵石化实时数采系统,认真分析催化装置夜班的操作数据。只要发现操作指标有一点偏离,他就立即打电话通知操作工调整。早上6点,夜班操作工一听到电话铃响,就知道准是张思豪打来的,多年来从不间断。

保证金陵石化催化装置运行平稳,只是张思豪的日常工作之一。他还想方设法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去年12月,3号催化装置渣油品种、催化剂配方变化导致装置吨油效益严重下降。张思豪根据3号催化装置的产品分布变化,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催化操作方法的意见和方案。优化措施实施后,效益逐步上升。

他不停地琢磨,通过优化操作指标、改变操作方法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30条,其中24条获优秀建议奖,实施16条并获改善经营成果奖,4条建议实施后为公司增效3529.4万元。

2015年4月30日,金陵石化大师工作室成立。依托这个平台,张思豪积极参与企业人才培养培训和选拔考评工作。他们选定3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作为培养对象,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张思豪与同事先后组织催化裂化技能操作队伍能力提升拉力赛、催化裂化第一期技师高级研修班培训等活动,促进了操作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已有一名高级技师晋升为主任技师,两名技师晋升为高级技师,还有两人被评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

张思豪在给青年员工授课。徐捷 摄

汪宏辉:技艺精湛的焊接大王

□ 卜晓芹 陈 东

汪宏辉是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石油工程建设公司首席技师,目前担任江苏油建沙特项目焊接技术总工。

2011年,江苏油建为抢占高端市场引进法国焊接设备,汪宏辉带领4名技师投入研究。他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中英文焊接资料,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拽着翻译不停地向法国技师请教。

40天后,汪宏辉不但全面掌握了全自动焊接技术,还提出改变设备工作模式的建议。在20多页精准数据面前,法国技师同意试验。试验一次获得成功,节约成本200万元,法国技师大呼:“你这么改,真是太疯狂,太有价值了!”

在川气东送项目中,汪宏辉发现,焊接的数量与耗材不成正比,如何既能提高工效又能节省成本呢?他一次次计算,一遍遍演练,创新应用“二胡”引弧法、温度判断法、锯齿下拉法,成为7家参战单位学习的典型。这一套方法在江苏油田和其他地区多个重点工程都创出高效率,被江苏省命名为“汪宏辉工作法”。

在阿尔及利亚项目中,业主连续多次否定中方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汪宏辉运用国际标准,不断与业主沟通,并请业主到现场观看他的操作。最终,汪宏辉完美的焊缝赢得业主认可。他总结出的“长输管道焊接操作法”在该项目广泛运用,工效提高3倍,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美元。

汪宏辉在沙特SWCC项目现场。卜晓芹 摄

(陈安琪 整理)

猜你喜欢
刘建华技师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大白鹅
擀面条
掉鞭炮
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