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乡监管所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对农家宴进行餐前快检。
优化服务,致力于监管人性化。在推行网上审批的同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食品药品监管所制作了公务联系卡和食品经营许可审批“一体化”办理流程图、一次性告知书、申请书范文、学校(幼儿园)食堂布局平面图及小型餐饮店布局平面图等相关材料,供办事群众阅取。通过广西区食品药品综合业务监管平台受理本乡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所有许可申请、现场审查、整改复查等材料均通过网络上传,缩短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预约办公、电话通知等便民服务措施。针对部分农村行政相对人文化程度偏低、观念陈旧、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特点,利用多功能培训室,组织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业主系统学习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并将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与考核,纳入行政审批的内容,强化生产经营业主的质量和安全意识。
结合实际,致力于监管地方化。该所在辖区内“拉网式”摸清行政相对人的数量、分布、类别等信息,给每个行政相对人建立档案,按照“目录、简介、场所图片、相关监管材料”立档,清楚地反映行政相对人的基本信息,并且建立行政相对人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根据行政管理区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分布特点,将监管区域分区划片,形成2个监管“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了对应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协管员、信息员,明确了监管区域、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将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纳入网格管理,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定标”,不留死角盲区。监管中,按照“首查建制—复查完善—三查规范”三步骤,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上门监督检查的动态监管模式。引导基本合格的经营单位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完善;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下责令整改书,督促其按要求限期整改,接受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经营单位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对严重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经营单位责令其停止营业,力求每个行政相对人规范化生产经营。
破旧立新,致力于推行移风易俗理事会模式。为解决农村50人以上聚餐监督管理难、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先后筹集投入17.5万元在7个行政村建立移风易俗理事会,共配置餐具、桌椅各90套,冰箱、炊具7套。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党支书担任,副理事长由村主任担任,理事会成员由村干组成。理事会制定有制度、章程、实施细则,并要求村民举办红白喜事改变以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习惯,按照新办、简办的原则操办,统一到公共食堂办理宴席,喜事白事不能超过15桌,每桌控制在300元以下。理事会的成立,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