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瑞
秋末了,体弱的我还是没能抵住寒流,病了。吃药,打针,均不见好转。那日,我回到家,一入门便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是药香味儿。“妈——”我试探着喊了一声。“回来了啊。”妈妈在厨房应道,“看你生病老不见好,便去给你拿了一服中药,是你外公留下的老药方呢。”
中药,外公……记忆似波涛汹涌,扑面而来。
外公是一位中医,他的诊所就是那一方小院,几间老屋。屋里摆着高大的药柜,规整的抽屉里放满了各味草药。院中种着薄荷、萱草、家菊,屋后的野菊花开得正灿烂,蒲公英上的小伞蓬松着,微风一吹,满天飘扬。记得我小时外公常常教我:“家菊,补多于泻,明目去火;野菊,泻多于补,御寒暖身。这草药呀,只有对症才能发挥最佳功效。”
幼时,我记得外公整日让我抄写中药口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那时,陪伴我的是院中咕咕噜噜冒着热气的药罐发出的药香。
长大些,我会帮着外公采些最普通的蒲公英、野薄荷、金银花等草药了。天气晴好时,我和外公一起在院中晒制草药,什么橘皮、麦芽、甘草、柴胡、葛根、牛蒡子,等等,好多种。我极喜欢做这事儿,空气中,药香混着阳光,弥漫,绽放。这种独特的味道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唯有外公这里才会有。
闲暇时,外公会煮各种茶,夏天煮甘草、茉莉、普洱、罗汉果,冬日煮红枣、枸杞、桂圆。我会因煎药有功受到奖励,也会因追问冬虫夏草究竟为何物而受到外公责备。
中药的神秘在于其炮制的秘密,炮制得当,一可减毒性,二可增加疗效,三可改变归经。而现在,似乎很多人都忽视了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外公曾经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真正认真研究草药药性的人并不多了,许多草药本身的特性被人篡改、乱用,药圃里培育出的高产草药基本药性全无。这些乱象,会毁了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呀!”最后,他总是哀叹:“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怕是要消亡了。”
可是到最后,却什么都不用愁了。
他救人无数,却治不了自己的病。
屋中的药柜、草药被转卖,院里的草木再无人问津,院子大门上了一把大锁,锁住了满院的药香,也锁住了一切的往事。
秋属金,在不知不觉中降临。那年的白露时节,菊花开得异常绚烂。我心中明白,那是它们对外公最后的哀悼。
我就这样失去了外公,失去了那个充满药香的世界。
“发什么呆呢?”母亲在一旁唤我,“药凉了。”
药凉了。我的外公永远地去了,唯留下药香,在这秋天里,满满地储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