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沁轩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如俗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在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以貌取人,而应多挖掘别人的优点,多给别人的优点点赞。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有些金子埋的土层可能深一些,沉淀得更久,挖出来时价值也可能会更大。所以,对别人多一些了解、多一份赞赏,或许你有一天会发现对方的优点真的很多。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吃别人家的饭,住别人家的屋,无所作为。亭长妻子反感他,好心的漂母尽管救济了他,但也不相信他所说的报恩。甚至屠户的儿子都嘲笑他,让他忍受胯下之辱。可是后来韩信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功绩显赫,所得成就绝非当初不耻他的人所能及的。那些以“貌”取人者,万万没想到曾经一无是处的韩信会被封为淮阴侯。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总有人在他朴素的外表下,藏着无数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成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或许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就是你要寻觅的高人。中科院有位很有名的“布衣院士”李小文。他身形瘦削,头发凌乱,总穿着一袭青衣,赤脚穿布鞋,怀里揣着的是一个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半圆形黑包。不修边幅的他如若湮没在人海中,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糟老头。但另一方面,他才高八斗,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造诣颇高,成就斐然,扬名海内外。他是一名“伪装者”,他外表朴素,却是国人的骄傲。面对这样为国争光的人,我们又怎能以“貌”取人?
有一群人,他们也是“伪装者”,在鲜亮的外表下,伪装的是沾满铜臭味的双手。近几年,国家整治贪污的力度很大。这些人民公仆,本应恪尽职守,为民造福。但他们只专注于面子工程,表面上为民着想、为民服务,背地里却贪图安逸享乐,手里抓着的是受贿得来的大把钞票,眼里看着的是各种酒局、各种玩乐。面对这类人,我们同样不能以“貌”取人,要破开云雾见天日,看清他们的真面目。面对这样一群不顾人民疾苦的人,我们要用法律来鞭挞他们。
不以“貌”取人,体现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涵养。一个人可能潜力无限,也可能心术不正,都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看本质,而非简单地以“貌”取人。
(指导老师:何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