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康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2017-01-03 05:58左琼华王天华李永彪
地质找矿论丛 2016年4期
关键词:铅锌金属矿铅锌矿

左琼华,王 伟,王天华,李永彪

(1.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昆明 650217;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昆明 650003; 3.云南宏昆矿业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



云南镇康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左琼华1,王 伟2,王天华3,李永彪3

(1.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昆明 650217;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昆明 650003; 3.云南宏昆矿业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

镇康地区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是云南省重要的铅锌铁铜多金属矿矿集区之一。区内以铅锌矿为主,次为铁、锡,伴生铜、银;已发现超大型铅锌矿1个,中型铅锌矿3个,小型锡矿1个。文章认为区内的寒武系沙河厂组、核桃坪组及保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和奥陶系是本区重要的赋矿层位,铅锌多金属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多分布在区域褶皱核部断裂带上,往往与夕卡岩型铁矿及夕卡岩体相伴,且产于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因此,区内的磁异常及区域低重力场中的次级重力高异常是寻找铅锌多金属矿的主要标志,而铅、锌、铜、银等元素的化探异常及重砂异常范围可指示铅锌矿的存在区域。

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靶区优选;“三江”成矿带;镇康地区;云南省

0 引言

镇康地区地处横断山系之南缘,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1-2]。带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超大型芦子园铅锌矿、小河边-天生桥大型铁矿、乌木兰小型锡矿、放羊山铅锌矿、罗家寨铅锌矿、小干沟金矿、木厂铌矿等矿床(点),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

众多专家和学者在镇康地区曾开展过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所做研究工作较多、研究程度较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4]。但是,将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区块进行成矿规律来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借助云南镇康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工作,旨在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入手,对成矿带及典型矿床特征、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镇康地区铅锌多金属成矿规律,力图对区内的矿产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1 成矿地质背景

镇康地区属特提斯成矿域(Ⅰ1)—“三江”(造山带)成矿省(Ⅱ2)—保山(陆块)Pb-Zn-Ag-Fe-Au-Cu-Sn-Hg-Sb-As成矿带(Ⅲ3)—保山(地块)Pb-Zn-Cu-Fe-Hg-Sb-As-Au矿带(Ⅳ6)部位[5]。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共伴生组分多,总体表现出矿种多样性、成矿区域集中性明显,具有大、中型铜铅锌、铁矿床等特点。

镇康地区出露地层,除石炭系、上侏罗统、下侏罗统及白垩系缺失外,从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图1)。其中,奥陶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分布最广,且上寒武统—二叠系为稳定地块型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中生界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基性火山岩建造,上部有磨拉石沉积[6-9]。区内构造以SN向、NE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为主[7,10-12]。NE向次级层间构造破碎带是寻找夕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的最佳部位,如超大型芦子园铅锌矿。镇康木厂有印支期碱性花岗岩体出露及其锡多金属矿化。以寒武系为核部的镇康复背斜深部,物探推断有隐伏中酸性岩体存在。

图1 镇康地区区域地质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Zhenkang area1.喜马拉雅期构造层;2.燕山期构造层;3.印支晚期构造层;4.印支中期构造层;5.印支早期—华力西晚期构造层;6.华力西中期构造层;7.华力西早期构造层;8.早加里东晚期构造层;9.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10.燕山期花岗斑岩;11.印支期花岗斑岩;12.印支期碱长花岗岩;13.印支期闪长玢岩;14.辉绿岩(脉);15.实测逆断层;16.实测正断层;17.平移断层;18.性质不明断层;19.背斜(轴);20.向斜(轴);21.地质界线;22.不整合线;23.假整合线;24.矿点及编号;25.褐铁矿/赤铁矿;26.铜矿;27.铅锌矿;28.锑矿;29.多金属矿;30.锡矿;31.硫铁矿;32.铌矿;33.汞矿;34.重晶石矿;35.石灰岩矿;36.大理石矿;37.黏土矿;38.石膏矿;39.褐煤;40.热泉Ⅵ-1.青木岭复式背斜;Ⅵ-2.南伞—大东子隆起;Ⅵ-3.大寨—火石山坳陷;Ⅵ-4.芦子园复式背斜

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形成区内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含矿热液,形成区内众多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点)。

主要矿床的成因与地层、构造、火山作用、燕山期隐伏岩体、印支期碱性花岗岩有关。将1∶5万重、磁异常进行叠加套合后发现,重力剩余异常形态与磁异常特征相似,且正、负异常伴生,展布方向主要为NE向,且延伸较长、规模大、极值强、与地质构造背景展布方向相吻合(图2,Ⅰ、Ⅱ、Ⅲ异常区),与已发现呈带状分布的大中型矿床套合程度高[12]。

图2 镇康地区重、磁异常综合图Fig.2 The integrated 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map of Zhenkang area1.剩余重力异常零值线及注记;2.剩余重力异常负等值线及注记;3.剩余重力异常正等值线及注记;4.重力负异常编号;5.重力正异常编号;6.磁异常编号;7.多金属矿;8.铅锌矿;9.铁矿;10.锡矿;11.金矿;12.铌矿;13.锑矿;14.硫铁矿;15.石膏矿;16.褐煤矿;17.重、磁异常区

据1︰5万化探成果[13-14]显示,以Pb、Zn、Cu为主的成矿元素主要分布在芦子园复式背斜轴部附近,与区内已知矿产展布一致;铅锌铁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套合好,有多个浓集中心,异常浓度梯度变化大。从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可看出,Cu、Pb、Zn、Ag、W、As、Sb、Hg及W、Sn、Bi、Fe、Ni、Mo是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这些元素形成规模巨大的区域异常,不仅含量高,而且变异系数大,呈分异型分布,表明该区地层不仅富集这些成矿元素,而且在有利成矿部位的后期叠加成矿作用中使这些元素进一步浓集,形成强异常,是找矿的重要信息。化探异常显示,由南往北具有由Cu、Pb、Zn、Ag、Mo、W、Ni等逐渐向Pb、Zn、Ag、As、Au、Sb、Hg再到Sb、Hg的元素温度分带特征,应按此元素分带规律找相应矿产。

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2.1 芦子园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2.1.1 矿体特征

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镇康复背斜的核部。区内断裂、褶皱发育,断裂主要有NE向、NW向两组。NE向组断裂控制了全矿区矿体产出形态,属容矿构造;NW向组断裂错断NE向组断裂和矿体,对矿体和地质体起破坏作用。矿体产于沙河厂组(∈3sh2-3)大理岩、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及断层破碎带中,共圈出3个矿带(图3、4)[19]。

(1)Ⅰ号矿带

位于矿区北西部,呈NE向延伸,矿带长约270 m,宽40 m,由11个矿体组成。矿体倾向325°~356°,倾角50°~70°,单个矿体长120~240 m,厚0.73~5.15 m。矿体平均品位为w(Pb)=0.78%~1.96%,w(Zn)=1.30%~7.0%。该矿带矿体规模较小,铅锌品位低,以氧化矿为主[18]。

(2)Ⅱ号矿带

位于矿区中部。根据工程揭露结果显示,矿带总长大于3 000 m,总体走向为NE,倾向NW,平均倾角58°[17]。目前已在Ⅱ号矿带圈定铅锌矿体7条,其中Ⅱ-V1、Ⅱ-V3、Ⅱ-V5为主矿体。

图3 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区地质图Fig.3 Geological map of Luziyuan Pb-Zn deposit in Zhenkang area1.火烧桥组第二段;2.蒲缥组第二段;3.蒲缥组第一段;4.保山组第二段;5.保山组第一段;6.沙河厂组第三段黏板岩;7.沙河厂组第二段大理岩;8.核桃坪组粉砂质黏板岩;9.夕卡岩;10.辉绿岩;11.铅锌矿体/铁矿体;12.实测地层界线;13.实测性质不明断层;14.推测性质不明断层

图4 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区71号勘探线剖面图Fig.4 Section of line 71 of Luziyuan Pb-Zn deposit

Ⅱ-V1矿体,位于Ⅱ号矿带偏上部,赋存于沙河厂组二段,含矿岩石以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和夕卡岩为主。矿体总体走向NE,倾向NW,平均倾角56°。目前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1 647 m,控制最大倾向延深大于900 m,矿体真厚0.60~30.55 m,平均厚度6.36 m。单工程平均品位为w(Pb)=0.30%,w(Zn)=2.56%;伴生铜、银,w(Cu)值平均0.22%、w(Ag)值平均9.85×10-6。

Ⅱ-V3矿体,位于Ⅱ号矿带中部,沿沙河厂组二段大理岩与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含矿岩石以夕卡岩、大理岩、片岩为主,其次为板岩和辉绿岩等。矿体长大于1 650 m,控制矿体最大倾斜深大于850 m,矿体倾向NW,平均倾角63°。单工程控制矿体厚0.76~25.96 m。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为w(Pb)=0%~3.64%、w(Zn)=1.23%~14.49%。矿体平均品位为w(Pb)=0.38%、w(Zn)=2.72%,主元素锌的品位变化系数为53%。

Ⅱ-V5矿体,总体上位于主矿带的下部,沿沙河厂组二段大理岩与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形态较简单。含矿岩石以大理岩为主,其次为板岩、片岩、夕卡岩、辉绿岩等。目前控制矿体长大于1 400 m,控制矿体最大倾斜延深大于750 m,向下未尖灭;矿体平均倾角54°;矿体厚0.80~23.38 m,平均6.64 m,厚度变化系数70.67%,属厚度较稳定型矿体。矿体平均铅品位w(Pb)=0.55%;单工程锌品位w(Zn)=0.62%~15.73%,矿体平均锌品位w(Zn)=3.28%。氧化矿中伴生有益元素含量w(Zn)=0.08%~0.49%、平均0.27%;w(Ag)=5.30×10-6~12.50×10-6、平均9.32×10-6。硫化矿中伴生元素铜、银,铜含量w(Cu)=0.02%~0.16%,平均0.09%;银含量w(Ag)=2.70×10-6~6.70×10-6,平均4.79×10-6。

(3)Ⅲ号矿带

位于矿区之南东部,呈NE向展布,长约950 m,宽150 m。赋存于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第三段中上部结晶灰岩、大理岩、绿泥石英片岩、夕卡岩中,主要由26个小矿体组成。单矿体呈脉状产出,倾向NW,倾角45°~60°,全为单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程度低。控制矿体长度大于120 m,厚度0.43~3.25 m。单矿体品位w(Pb)=0.52%~4.70%、w(Zn)=1.09%~5.53%,多为为低品位氧化锌矿。

2.1.2 矿石特征

区内按含矿岩石不同可划分为大理岩型铅锌矿石、绿泥石英片岩型铅锌矿石、夕卡岩型铅锌矿石、夕卡岩型铁矿石等主要类型。

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及黄铁矿,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和重晶石。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及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细脉状及团块状构造。矿区近矿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夕卡岩化、绿泥石化、硅化、钾化、黄铁矿化及大理岩化。

2.2 小河边铁矿床地质特征

小河边铁矿床为芦子园—小河边—天生桥铁矿化带的一部分。小河边铁矿床位于此矿化带的中部,向南延入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向北延入天生桥铁矿;其长约450 m,宽约130 m,属于夕卡岩矿化。

含矿地层为寒武系沙河厂组二、三段(∈3sh2、∈3sh3),共圈出5个主矿体[9],产于夕卡岩带中,基本沿NE向断裂展布。矿体走向NE,倾向NW,倾角47°~83°,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局部受构造控矿,赋矿岩石为阳起石夕卡岩,局部为辉绿岩(图5),控制长约400 m,平均厚25 m。矿石全铁品位为w(TFe)=37.87%~40.44%。

矿石矿物主要为褐铁矿、磁铁矿,次要黄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黄铁矿等矿物;脉石矿物有绿泥石、透闪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阳起石、石榴石等;主要为氧化物矿石。矿石为它形细—微粒状、自形—半自形粒状、包含结构等,浸染状、细网脉状或填隙稀疏浸染状、块状、土状构造等。

3 成矿区划分与成矿条件分析

3.1 成矿区划分

图5 小河边铁矿36号勘探线剖面图Fig.5 Section of line 6 of Xiaohebian Fe deposit

图6 镇康地区成矿远景区、找矿靶区分布图Fig.6 Distribution map of prospective area and prospecting target in Zhenkang area1.Ⅰ—Ⅲ级成矿远景区及编号;2.A级找矿鞍马区及编号;3.B级找矿鞍马区及编号;4.C级找矿靶区及编号;5.多金属矿;6.铅锌矿;7.褐铁矿;8.铅矿;9.锑矿;10.锡矿;11.硫铁矿;12.铌矿;13.汞矿;14.重晶石;15.石灰岩;16.大理岩;17.粘土;18.石膏;19.褐煤;20.热泉

镇康地区共发现多金属矿床(点)72处,其中金属矿产51处,依据主要矿床特点、控矿地质条件、矿化规律及物化探异常的空间分布关系,由北西向南东总体分三级(Ⅰ—Ⅲ)共5个成矿远景区(V-1—V-5),如图6所示。各远景区中又可划分出不同级次的找矿靶区(A、B、C区)。

Ⅴ-1(麦地河—金竹水锑、铅锌、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该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区内茶叶林断裂被后期NW向断层分割成多段,从展布形态分为NE向组、近SN向、NW向组。区内有金竹水褐铁矿(编号4)、南红坝铅锌矿(编号13)、麦地河铅锌矿(编号44)、公涨锑铅矿(编号65)、新寨锑矿(编号66)分布。

Ⅴ-2(铜厂铜、铅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该区构造轮廓清晰,以NE向断裂、裂隙为主。区内有铜多金属矿、铅锌矿点4处及大面积铅锌、辰砂Ⅲ级重砂异常,在矿化中心区叠加有成矿温度高的W、Ni、Fe等异常。

Ⅴ-3(仁和—忙丙铅锌铁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位于镇康复背斜的北西翼,断裂主要有NE向和NW向两组。NE向断裂沿背斜轴部发育,多属张扭性断裂。区内有芦子园铅锌矿、小河边铁矿、天生桥铁矿、放羊山铅锌矿等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15-18]。

Ⅴ-4(水头山—罗家寨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位于镇康复背斜南倾伏端乌木兰背斜北西翼,区内断裂、褶皱较发育。断裂主要有NE向和NW向两组。NE向组断裂控制了矿区矿体的分布、形态,属容矿构造[19];NW向组断裂错断NE向组断裂和矿体,对矿体和地质体起破坏作用。区内有明朗茶厂铜矿(编号31)、放羊山铜铅锌矿(编号34)、罗家寨北铅锌矿(编号39)、罗家寨西铅锌矿(编号40)、窝拖寨锡矿(编号43)、乌木兰锡矿(编号57)、大堆堆锡矿(编号58)、象塘硫铁矿(编号59)、松坡寨铁矿(编号68)、水头山铅锌矿(编号61)等矿床(点)多处。

Ⅴ-5(木厂—小干沟铌、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位于镇康复背斜(芦子园复式背斜)南部倾没端的南东翼,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从展布形态分为NE向组、NEE向组和NWW向组。区内有木厂大型风化壳型铌矿床(编号61)、小干沟金矿(编号64)、木厂上寨铁矿(编号69)、滴水铁矿(编号70)等矿床(点)分布。此区具有磁异常及化探异常叠加的现象;小干沟金矿深部共生铅锌矿、铜矿,花岗岩中局部具钼矿化,表明此区具有多期次的叠加成矿特点。因此,在此区应加强深部探索及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磁异常查证工作,有望获得好的地质找矿成果。

3.2 成矿条件分析

3.2.1 地层与成矿

镇康地区铅锌矿无一例外地与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沉积作用关系较密切,不同矿床具有不同的特征。区内古生界地层(特别是寒武系地层)中成矿元素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其控制着本区铅锌矿床的分布,其中,寒武系沙河厂组、核桃坪组及保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和奥陶系地层是本区重要的赋矿层位[20]。如芦子园铅锌矿床、小河边铁矿床、罗家寨铅锌矿、枇杷水铅锌矿等均产在该地层中,具初始矿源层特征,丰富的成矿物质基础,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3.2.2 构造与成矿

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极为发育,断裂以SN向、NE向、NW向和近EW向4组断裂为主,矿(化)点和异常的分布与区内构造关系密切,并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断裂控矿

NE向断裂为研究区主要控矿断裂,区内矿产分布与之一致。NE向的压转张扭性断裂是区内储矿构造,如芦子园矿区、大红岩矿点、大东子铅锌矿点、勐堆电站铜矿点、大凹子汞矿点等。在断裂挤压破碎带内,断裂多期次的活动为矿床(点)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2)褶皱控矿

区内褶皱控矿总体上以镇康复式背斜在芦子园附近最为明显,芦子园多金属矿、乌木兰锡矿等均受背斜控制。除此外,区内控矿之褶皱,多为次级褶曲,主要分布于镇康复式背斜芦子园附近背斜的翼部及镇康复式背斜西南段,以短轴背、向斜为主要,轴向NE向、EW向,后者多为后期叠加的小褶曲。如小干沟金矿,在区内受NE向褶曲控制。铜厂铜矿赋存于NE向、EW向之向斜两翼。此外,大柏树锑矿、红木岭锑矿,在区内均受NE向青木林背斜控制。向斜盆地对沉积矿产的控制亦较明显,如户乃褐煤矿点产于新近纪—古近纪断陷盆地中。

3.2.3 岩浆岩与成矿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依据镇康地区物探研究成果资料,主要的中酸性岩体(岩基)为隐伏状态产出[5-6,12],地表出露的主要为木厂岩体。该岩体为一不规则的岩株,岩株大致沿40°方向延伸,长约4 km,宽0.6~1.5 km,面积约4.5 km2[21];主要岩性为碱性长石花岗岩,少量霓石碱性长石花岗岩,并与碱闪石英正长岩相伴生;同位素年龄值217 Ma~253 Ma,属印支期;其岩石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w(Na2O+K2O)/w(Al2O3)值较高,属于与区内的上三叠统牛喝塘组第二段流纹岩同期、同源、近地表侵入的过铝过碱质的次火山A型花岗岩。岩体内稀有、稀土元素丰度普遍较高,形成了Ba、Rb、Zr、Y、Pb等微量元素异常,与锡、铌及金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岩体外接触带的蚀变玄武岩中有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产出(小干沟金矿),碱性岩体局部含金量达到w(Au)=0.25×10-3[6]。

根据区域重力、航磁资料,在镇康芦子园一带有明显的重力低和航磁负异常分布;遥感资料也显示芦子园地区存在20~30 km的中小型岩浆热液构造环。已知矿床具高、中、低温分带特点,推测在镇康复背斜核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前期勘查钻孔及坑道中均发现钾长石脉,进一步证实该区有隐伏岩体存在的可能性。隐伏花岗岩体与本区乌木兰锡矿、芦子园、放羊山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有密切成生关系[22]。矿区基性岩脉发育,在芦子园矿区多数矿山坑道及钻孔中,均可见蔷薇辉石脉,这些脉体强烈富集Au、Ag、Cu、Pb、Zn、W、As、Sb、Bi、Sn 、F等矿化组分和矿化剂组分,与工业矿体富集的组分具有一致性。矿化脉岩是连结成矿岩体和矿床的桥梁,是示踪成矿组分来源于深部侵入体的诊断性标志[15]。矿区大量脉体分布表明本区铅锌铁多金属矿的物质来源一部分来源于岩体。

3.2.4 变质作用与成矿

伴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其期后的气液作用,使围岩在轻度区域变质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有选择性地遭受了接触热力变质,接触交代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主要形成夕卡岩及夕卡岩化岩石,并随着铁铅锌铜矿化,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与本区铅锌多金属矿关系密切。芦子园铅锌矿主要以外接触带和蚀变作用为主。

综上所述,区内晚寒武世至二叠纪为稳定地台型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是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含矿岩系和赋矿围岩。尤其是晚寒武世稳定型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形成初始富集或矿源层,为后来的叠加-改造提供成矿物质。区内控矿构造主体为芦子园复式背斜,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及蚀变作用、热液活动等,沿芦子园复式背斜轴部之纵张断裂带形成走向长大于20 km的北东向忙丙—忙喜构造蚀变矿化带,形成了叠加-改造和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以寒武系为核部的镇康复背斜深部,物探推断有隐伏中酸性岩体存在,镇康木厂有印支期碱性花岗岩体出露并伴有锡多金属矿化,在侵入岩热液影响及提供物源下,在有利围岩和金属初始富集或矿源层形成远程的夕卡岩及其磁铁矿、铅锌矿化。(隐伏)岩体上部形成钨、钼、锡高温型矿床,如乌木兰锡矿、芦子园铅锌矿等,甚至深部(隐伏)岩体形成花岗岩(斑岩)型铜钼矿等。

由以上控矿与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区内特殊的成矿富集规律[23-26],即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化)点、区域化探异常、水系重砂异常明显沿芦子园复式背斜轴部之纵张断裂带(忙丙—忙喜构造蚀变矿化带)分布,经后期构造叠加,局部形成利于矿液集聚的良好构造空间—横跨褶曲和鼻状构造。沿背斜轴主要出现中温矿物组合,代表性矿(床)点为芦子园铅锌矿床,放羊山铅锌矿点、小河边铁矿点,矿种以铅、锌、铜、银为主;南部倾伏部位则出现高中温矿物组合,代表性矿(床)点有小干沟金矿、乌木兰锡矿等,成矿元素以锡、金为主,次为铅、锌、银等。向两翼出现中低温矿物组合的异常,以铜、铅、锌为主[27]。

4 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4.1 成矿系列

依据成矿系列理论镇康地区及其毗邻区已有的成矿研究成果,镇康地区的区域成矿系列属于与侏罗-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铅锌、银、金、锡、钨、汞、锑矿床成矿;此成矿系列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与寒武系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强烈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以夕卡岩型为主导的成矿特征[28-29]。

由于研究区目前所发现的矿床具有沉积-改造成因特征,成矿作用跨越地质时期长、多种成矿作用复杂叠加,在此基础上,又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亚系列。

(1)与上寒武统碳酸盐岩有关的铅锌、铜、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晚寒武世地层沉积过程中,地层本身就是铅锌矿成矿的矿源层,在喷流沉积作用下铅锌成矿。比如,芦子园一带铅锌矿成矿的初期阶段就属于此类。后期受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影响,发现改造富集。此系列为本区的主要成矿系列。

(2)与印支期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锡、金、稀有、稀土矿床成矿亚系列。印支期在研究区内发生岩浆活动,侵入的碱长花岗岩浆含矿形成木厂铌矿,与碱长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的岩浆热液作用形成小干沟金矿。本次研究工作中对此类矿床收集资料少,故综合研究程度不高。

4.2 成矿模式

镇康地区区域铅锌铁矿成矿模式,如图7所述[31]。

图7 镇康地区铅锌铁矿区域成矿模式图Fig.7 Regional metallogenic model of Pb, Zn, Fe deposits in Zhenkang area1.三叠系;2.志留系;3.奥陶系;4.寒武系;5.推测燕山期花岗岩;6.印支期花岗岩;7.铅锌矿体;8.铁矿体;9.金矿体;10.锡矿体

从图7中可看出,镇康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系由寒武系为容矿岩石,并提供初始矿源;印支期中基性火山岩、侵入岩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其含矿流体使区内早期沉积岩内的成矿元素得到活化迁移,形成品位较低的似层状铅锌多金属矿化体;燕山期隐伏中酸性岩体侵入到碳酸盐类围岩中,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并使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接触带及其附近形成规模较大的铅锌、铁矿体,是主成矿期;后期的含矿热液沿芦子园背斜的次级断裂带运移叠加改造,产生了广泛的金矿化并形成较多的共伴生金矿及石英脉型金矿体。

5 结语

(1)本区重要的赋矿层位是寒武系沙河厂组、核桃坪组及保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和奥陶系。

(2)铅锌多金属矿受构造控制明显,与矿化有关的构造线分布区及附近是重要的矿化部位;多分布在造山带内的深大断裂带的次级褶皱核部断裂带上。

(3)本区铅锌矿往往与夕卡岩型铁矿及夕卡岩体相伴。铁矿体与夕卡岩往往有较强的磁性,磁异常为其重要的找矿标志。

(4)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交代部位(夕卡岩带)是夕卡岩铅锌多金属矿的最主要赋矿部位,以夕卡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发育的蚀变带是矿化的有利部位。

(5)铅锌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而花岗岩类岩石密度相对较低,铅锌矿及夕卡岩体及围岩密度较大。因此,区内的区域低重力场中的次级重力高在预测该类型铅锌矿床时可作为一项重要要素来考虑。

[1] 李文昌, 莫宣学. 西南“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及其成矿作用[J]. 云南地质, 2001(4): 333-346.

[2] 朱华平, 范文玉, 高大发, 等.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28(4): 63-68.

[3] 邓必方. 保山—镇康地区汞、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J]. 云南地质, 1995(4): 355- 364.

[4] 赵志芳, 卢映祥, 谢蕴宏, 等. 镇康芦子园地区遥感和GIS成矿预测示范研究[J]. 云南地质, 2002(3): 300-307.

[5]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云南省区域地质志[R].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0.

[6] 董文伟. 保山镇康地块成矿条件及典型矿床成矿模式[J]. 云南地质, 2007(1): 56-61.

[7] 李开毕, 杨淑胜, 蔡旭. 高精度磁测在镇康芦子园矿区勘查中的作用及效果[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S2): 157-162.

[8] 林冰霞. 云南省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3.

[9] 肖斌, 范玉华, 李俊, 等.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J]. 地质与勘探, 2015(3): 496-506.

[10] 陈吉琛. 滇西花岗岩类Pb、Sr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基底时代和性质[J]. 地质科学, 1991(2): 175-183.

[11] 张旗, 周德进, 赵大升, 等. 滇西古特提斯造山带的威尔逊旋回: 岩浆活动记录和深部过程讨论[J]. 岩石学报, 1996(1): 18-28.

[12] 左琼华, 王伟, 朱婉明, 等. 云南镇康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41(3): 18-28.

[13] 程增涛. 云南核桃坪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贵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9.

[14] 左琼华, 王伟, 张兴恒, 等. 云南镇康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 地质学刊, 2016(1): 23-30.

[15] 夏庆霖, 陈永清, 卢映祥, 等. 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特征[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2): 177-186.

[16] 邓云, 张兴恒, 王华, 等. 镇康天生桥夕卡岩型铁矿[J]. 云南地质, 2009(2): 148-151.

[17] 杨小峰, 罗刚. 云南镇康地区芦子园铅锌矿床控矿因素浅析[J]. 地质通报, 2011(7): 1137-1145.

[18] 吕昶良, 邓明国, 胡伟.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成矿条件及赋存规律研究[J]. 地质找矿论丛, 2013, 28(4): 529-534.

[19] 王毅泽, 邓明国. 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区隐伏岩体综合推断研究[J]. 河南科学, 2013(3): 353-356.

[20] 杨玉龙, 叶霖, 程增涛, 等. 保山镇康地块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 31(4): 554-564.

[21] 吾守艾力·肉孜, 梁生贤, 邹光富, 等. AMT与重力方法在云南芦子园地区隐伏岩体勘查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5, 39(3): 525-530.

[22] 王朋, 邓明国, 曾磊, 等. 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5(4): 438-443.

[23] 朱炳泉. 地球科学中同位素体系理论与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24-246.

[24] 胡斌, 戴塔根, 谢力华. 滇西澜沧江中北段铜(金)多金属成矿特征[J]. 地质找矿论丛, 1999, 14(3): 78-82.

[25] 戴自希. 聚焦我国国境线附近(境外)的大型金属矿床[J]. 国土资源情报, 2008(1): 40-43.

[26] 陶琰, 胡瑞忠, 朱飞霖, 等.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成矿年龄及动力学背景分析[J]. 岩石学报, 2010, 26(6): 1760-1762.

[27] 蒋成兴, 卢映祥, 尹光候, 等. 云南省滇西县芦子园铅锌铁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 矿物学报, 2011, 31(S1): 204-205.

[28] 吴绍军. 腾冲铜长山夕卡岩型铅锌矿床[J]. 云南地质, 2003(2): 170-175.

[29] 薛传东, 韩润生, 杨海林, 等. 滇西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 矿床地质, 2008, 27(2): 243-252.

[30] 饶天龙. 云南铅锌资源基本特征及超大型铅锌矿床找矿前景[J]. 中国矿业, 2008, 17(3): 108-110.

[31] 蒋成兴, 卢映祥, 陈永清, 等. 滇西南芦子园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与综合找矿模型[J]. 地质通报, 2013, 32(11): 1832-1844.

The metallogenic pattern of Pb, Zn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Zhenkang area in Yunnan provinc

ZUO Qionghua1, WANG Wei2, WANG Tianhua, LIYongbiao1

(1.YunnanLandandresourcesvocationalcollege,Kunming650217,China; 2.YunnanGeologicalSurveyInstitute,Kunming650003,China; 3.YunnanHongKunMiningCo.,Ltd,Kunming650217,China)

Located in southern section of Sanjiang ore belt in the southwest China, Zhenkang 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b-Zn-Fe-Cu polymetallic deposit-clustered areas in Yunnan Province. In the area, metal deposits are mainly lead and zinc deposits, secondly iron and tin deposits with by-product of copper and silver and 1 super-large and 3 medium Pb-Zn deposits and 1 tin deposit have been discovered. Carbonate rocks of Shahechang formation, Hetaoping formation and Baoshan formation in the Cambrian system and Ordovician system are the important ore horizons in the area.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a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evidently and occur in fault zones of regional fold core and are accompanied by skarn iron deposits and skarn rock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granite and the enclosing rock. Magnetic anomaly and secondary gravity high anomly are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 of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Geochemical anomaly and heavy mineral anomaly of Pb, Zn, Cu and Ag can imply the existing area of Pb-Zn deposits.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ptimization of respecting targets; Sanjiang orebelt; Zhenkang area; Yunnan province

2015-08-18; 改回日期: 2016-09-23; 责任编辑: 王传泰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云南镇康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编号:1212011085126)资助。

左琼华(1964—),男,彝族,硕士,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现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研究工作。通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牛路2号,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邮政编码:650217;E-mail:973204266@qq.com

10.6053/j.issn.1001-1412.2016.04.004

P612,P618.4

A

猜你喜欢
铅锌金属矿铅锌矿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河南崤山东部浅覆盖区磁异常特征及其银铅锌找矿预测
河南宅延多金属矿磁异常区找矿前景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全球十大铅锌矿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