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菊 陈明霞 张子凤 彭玉慧
(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专科护理·
改良助行器在脊柱疾病患者术后行走中的效果观察
田秋菊1陈明霞1张子凤2彭玉慧2
(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探讨改良助行器在脊柱疾病患者术后康复行走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50例脊柱疾病术后患者,分别使用改良助行器和普通助行器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收集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后心率、行走距离、血压资料,同时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主观感受。结果由于患者个体原因,剔除8例。使用改良助行器和普通助行器后心率、行走距离差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安全、舒适、省力维度呈高度满意,便捷度呈中度满意,总得分均分为(36.40±2.38)分。结论改良助行器有助于脊柱疾病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实现快速康复。
改良助行器; 脊柱术后; 行走运动; 护理
Improved walker; Spine surgery; Walking exercise; Nursing
脊柱患者术后由于椎体与椎间盘的变化,导致失去正常的生理结构,不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性。为了实现快速康复,颈胸腰手术后的患者经过短期卧床,在佩戴外固定支具后,可借助助行器进行早期的复锻炼。Skolasky等[1]研究表明,患者的运动治疗不但有利于改善其术后疗效,且运动强度、患者对运动的坚持程度等都与疗效恢复有关,故在此类患者早期下床运动中助行器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心率、行走距离、血压和调查问卷对改良助行器在脊柱疾病患者术后行走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4月在我院骨科行脊柱手术的50例患者,纳入标准:(1)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下肢肌力≥Ⅳ级。(3)研究对象知情并同意从事该项研究。排除标准:(1)脊柱骨折患者。(2)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无内固定者。(3)行微创手术者。(4)有心肺功能障碍者。剔除8例不能耐受6 min步行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完成6 mim步行,实际参与研究的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5.8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6例;其中行脊柱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20例,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3例,经皮椎体成形术2例,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9例,椎管扩大减压术3例,脊柱内固定取出术1例,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4例。患者在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前,血压比较(t=0.563,P=0.577),心率比较(t=0.714,P=0.4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基线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考虑病人间混杂因素以及不同医生主观因素影响,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别用改良助行器和普通助行器助行,改良助行器由上而下包括扶手、上护栏、中护栏、下护栏以及连接所述以上部分的伸缩支架组成,下护栏底有四个万向脚轮,并有制动器,中护栏上有坐垫,上护栏外侧设输液架[2]。普通助行器由车架、脚管和把手组成,患者在行走过程中需靠手臂的力量移动助行。患者先用改良助行器行走6 min,在这一过程中无需加速,记录行走距离、血压和心率数值;嘱患者休息30~45 min后,无疲惫感后,测血压心率,用普通助行器行走6 min,记录行走距离、血压和心率值。协助患者佩戴好支具后床边站立>3 min[2],主诉无头晕、心慌后,测立位血压、心率。
1.2.2 问卷调查 运用自制改良助行器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条目均为与普通助行器比较而设。包括基本信息、比较项目、患者偏向三个部分。其中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有无心肺功能障碍,上下肢肌力;比较项目共12个条目,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安全、舒适、省力、便捷,按Likert 4 级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反项题1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分值越高,表明改良助行器越能满足患者需求。每个维度总分3~12分,3~6分为低满意度,≤9分为中等满意度,≤12分为高满意度。患者偏向部分为第1天下床是否偏向选择改良助行器。
1.3 观察指标 运用简便监护仪,测患者立位血压心率,测三次取平均值取整数,监护仪定期监测调修,统一测右侧上肢血压[3]。问卷编制后,由研究者发放给用助行器行走过的病人,综合病人意见,修改其不理解条目后再次发放给病人直到病人能独立答完问卷;对于文化程度低的病人,由研究者代读以完成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两种方法运动前后心率、血压、距离差值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后心率、血压变化比较 见表1。
方法例数心率/次/min行走前行走后tP血压/mmHg行走前行走后tP改良助行器4284.40±14.0987.55±16.353.0950.0494.14±11.7692.56±12.41-1.3490.185普通助行器4283.81±14.6492.43±16.676.1210.00094.65±11.1191.70±15.51-1.6140.114
注:1 mmHg=0.133kPa。
2.2 运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前后心率、距离血压差值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运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前后心率、距离、血压差值变化
2.3 问卷调查情况 患者在安全、舒适、省力维度呈高度满意,便捷度呈中度满意,总得分为(36.40±2.38)分。
3.1 使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前后心率、距离和血压分析 我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使用改良助行器还是普通框式助行器,运动前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身体虚弱、腰部或者下肢麻木、手部麻木无力以及疼痛等因素,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所以心率变快;改良助行器的底端有四个万向脚轮,便于随意转动和固定,患者只需轻轻推动就能行走,能耗少,更节力,而普通框式助行器患者需要消耗相对较多的能量提着走,所以使用改良助行器行走后心率变化更小。改良助行器底盘较大,减轻患者胸腰部及下肢负荷,增强患者步态行走时的安全性和平衡性,其四个万向脚轮使得患者行走中能耗少,故运用改良助行器可以行走更远距离。本组部分病人出现运动后血压下降情况,与雒生杰等[4]研究的青壮年血压日常运动量和血压呈显著负相关的结果相符,部分病人出现运动后血压上升情况,可能由于心率加快,心脏的射血功能增强,每分输出量增加,心收缩期射血量增多,血管壁的张力增大,出现血压上升。
3.2 患者满意分析 运用改良助行器患者整体自觉更安全、舒适、省力和便捷;其中,在安全方面,满意度较高可能与改良助行器底盘稳,支撑面大,能给患者提供安全感有关。舒适度方面满意度较高,可能与护栏上备有软垫、有坐垫可坐,而且可以根据身高调节助行器高度有关,可拉伸的总高度为9 m,极大的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助行需求。省力方面,满意度,较高可能与改良助行器带轮,轻轻推动即可有关。便捷度方面,满意度处于中度,增进因素是由于改良助行器带轮以及易控制方向,而反向因素可能是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运用输液架有关。说明改良助行器有助于脊柱疾病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实现快速康复。
[1] Skolasky RL,Mack enzie EJ,Wegener ST,et al . Patient activation and adherence m physical therapy in persons undergoing [J] Spine ,2008,33(21):784-791.
[2] 王文,张维忠,孙宁玲,等.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3.
[3] 梁素华. 浅谈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09(15): 151.
[4] 雒生杰,孟申,张焱,等. 青壮年血压水平与定量计步运动关系[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3): 267-269.
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编号:JX10617801)
田秋菊(1991-),女,江苏,在读硕士,从事脊柱外科护理工作
彭玉慧,E-mail:pengpengyh@126.com
R473.6
B
10.16821/j.cnki.hsjx.2016.01.012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