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莉 张立 吴岭 李玲 鲁桂兰
(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3)
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沙莉 张立 吴岭 李玲 鲁桂兰
(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3)
目的 回顾性总结5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经验,为埃博拉病的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2015年3月15日-5月15日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收治的5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治疗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中,4例有明确疫区、传染病接触史;临床首发症状为低热、头痛、关节痛,逐渐进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消化道症状,进而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或休克倾向;治疗护理主要是严格落实安全防护、充分补液、对症支持、维持循环稳定及心理疏导;5例患者中死亡1例,治愈率80%。结论埃博拉病毒病感染患者未经治疗快速出现脏器衰竭死亡,及时治疗及护理可改善预后。严密的安全防护、准确的病情观察、早期充分补液及营养支持、有效的心理疏导是治疗及护理的关键。
埃博拉病毒病; 消化道症状; 低血容量休克; 护理
Ebola virus diseas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Hypovolemic shock; Nursing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严重消化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体液和排泄物直接和间接传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1]。南京市第二医院受命组建国家第四批援非医疗队赴塞拉利昂进行埃博拉疫情控制,2015年3月15日-5月15日,共收治疑似患者80例,其中确诊埃博拉病情感染患者5例,生存4率,生存率80%,该5例患者在病程早期并未表现为严重的高热,而是以呼吸、心跳加快、低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现将该5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15日-2015年5月15日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治疗中心收治的109例患者,经双重引物核酸检测证实埃博拉病毒阳性的确诊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有明确疫区、传染病接触史4例,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5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是低热(37.3~38.0℃),快速进展为毒血症状,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头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呼吸增快,症状严重3例出现低血压反应,其中1例出现肝区疼痛、黄疸、少尿,见表2。
表2 5例患者典型症状与体征
续表2 5例患者典型症状与体征
注:1 mmHg=0.133 kPa。
1.3 方法
1.3.1 一般治疗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供的埃博拉诊疗手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发热头痛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止痛,消化道症状给予胃复安、蒙脱石剂对症支持,腹泻者给予口服ORS或给予补液治疗,根据出入量保持正平衡。其他症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有出血倾向者予维生素K1、止血敏、止血芳酸等对症支持。
1.3.2 特殊治疗 5例患者均予以抗病毒治疗,3例重症患者早期均存在低血压表现,予以液体复苏治疗,复苏按照晶体液30~40 mL/kg标准,恢复血压到基线水平,同时给予人静脉丙种球蛋白5 g静脉滴注,持续3 d。
1.4 转归 5例患者中1例死亡,患者为65岁老年女性,入院时已经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急性期出现少尿、无尿,入院第3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4例均治愈出院;5例患者入院检查,核酸PCR检测阳性,其中3例重症患者病毒载量[2]明显高于2例普通患者;病毒载量与症状具有一定关联性,见表3。
表3 患者转归
2.1 严密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被 WHO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 Biosafety level 4, BSL-4)病毒,同时也被视为生物恐怖工具之一[3]。此次援塞抗疫的最终目标是“打胜仗、零感染”,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是埃博拉患者治疗护理的首要指标,所以此次的安全防护也是采用的最高级别。根据WHO埃博拉防控指南,消毒试剂全部采取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制剂、60%过氧化氢(山偌士消毒液)以及70%乙醇(百能免洗手消毒液),医护人员进出隔离病区须穿戴11件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30道脱卸PPE步骤,15次手卫生处理,整个流程没有丝毫马虎,我们在前期培训就与前一批302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多次沟通,模拟现场的建筑布局、30 ℃以上的高温环境进行3 d的实战培训,确保人人防护装备穿脱合格,能在高温环境下坚持1 h以上,并对出现滑倒、晕厥、皮肤黏膜暴露等意外做了应急预案演练,正式进驻隔离病区都是双人搭班同时进出,以便相互监督照应,同时还有人员在监控室通过对讲机进行监督、遥控指导,在最初1个星期,由于现场地面湿滑、空间狭小、人员紧张,有两名医务人员出现在缓冲间滑倒以及手触地面两个意外发生,所有医护人员穿脱PPE均符合流程,对发生的意外,现场按照应急预案流程进行处理,通过回看录像确定应急处理方法正确,符合标准。在11件PPE中,只有长筒胶靴是重复使用的,对它采取的是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制剂浸泡—清水冲洗—晾晒—山偌士消毒机表面喷洒四个消毒步骤,确保安全。两个疑似、确诊隔离病区所有环境、物体表面、地面均采用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制剂进行喷洒、擦拭及湿拖,每日2次;对于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先用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制剂喷洒30 min后再进行处理;所有垃圾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用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制剂喷洒后焚烧处理,在5月1日我们分别对两个病区、两个床单元选择床垫、扶手、床头柜、水池、地面以及垃圾桶表面,进行六点采样,每个部位体积5 cm×5 cm×4 cm,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2 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对症处理 本组5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均有恶心、呕吐、腹泻症状, 3例重症患者腹泻频率高达10~16次/d,均存在脱水症状,表现为低血压和心率加快,早期存在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所有患者均无出血症状,1例死亡患者出现肝区疼痛、黄疸、少尿。足量的液体补充、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纠正水电失衡及营养支持是救治的关键。对严重脱水的患者,目前WHO推荐口服ORS补充液体,补充基础需要量与丢失量,但是ORS口感较差,患者常有拒绝服用现象,我们反复讲解ORS服用的重要性,并予果汁协同服用提升患者执行力;根据住院患者现状,加强营养护理,自配蛋白营养粉冲剂加强患者营养;对于消化道反应较重的患者,准确评估体液丢失量,遵医嘱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协助漱口、做好环境消毒,监督药物的补服。发热与肌肉疼痛是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的常见体征。文献[4-5]报道:埃博拉病毒感染后首先出现发热,热性不规则,体温最高在39 ℃以上。本组5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无论是普通还是重症确诊患者均未出现高热表现,仅在发病5 d内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7.0~38.0 ℃;肌肉、关节、头部疼痛是所有5例患者共同的主诉,关于发热疼痛的对症处理,WHO指南推荐不得应用影响凝血的止痛药物,对乙氨基酚是首选,配合冰力降温,贴物理降温。
2.3 加强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求生欲望 埃博拉出血热由于传染性大、病死率高,最高致死高率达90%[5]的数据让一些人直接将埃博拉病毒定义为“死神”,患者入院时大都惊恐万分,恐惧绝望。本组5例埃博拉患者中,35岁的Hawa是17岁的Tusan的继母(塞国是一夫多妻制),在此次埃博拉疫情肆虐中,他们一家先后有6人不幸感染,Tusan的生父、生母、叔叔、姐姐都已经不治身亡,只有他们2人活了下来,且在入院时症状也较严重;19岁的musa入院时病毒载量高达19.69,消化道反应极其严重;这些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在入院初期对能够生存几乎不报任何希望,情绪低落,闷声不语,对医护人员的询问也不予回答,这对医生掌握病情十分不利,当我们通过塞方护士了解这一情况后,每次查房都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埃博拉并非不治之病,早期的高病死率是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有关,现在治愈的患者已经有很多了,用出院患者的事例鼓励他们,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使其配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患者情绪逐渐开朗,能主动配合查房,提供准确的症状信息,为改进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了依据,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组5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为低热、头痛、关节痛,逐渐进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消化道症状,进而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或休克倾向,早期存在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所有患者均无出血症状,及时识别、诊断、治疗、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们医护人员克服自然条件的艰辛,挑战高温环境下体液消耗的极限,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简陋、匮乏的诊疗设备及抢救药品,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分析研究发病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早期给予液体补充及营养支持、纠正水电失衡、及时对症处理等医护措施,配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终取得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治愈率80%的战绩。
[1] Kortepeter MG,Bausch,DG,Bray M. Bas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filoviral hemorrhagic fever[J]. J Infect Dis,2011,204(3):S810-S816.
[2] 郑以山,殷国平,潘剑创,等.埃博拉病毒病五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杂志,2015,33(8):452-453.
[3] 高海女,李兰娟. 埃博拉病毒病研究的现状和思考[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6):481-485.
[4] Schieffelin JS.Clinical illnes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bola in Sierra Leone[J].N Engl J Med,2014,371(22):2092-2100.
[5] Mandell GL, Bennett JE, Dolin R,et al. Mandell, Douglas,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M].7th ed. Philadelphia: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0:2259-2263.
[6] 白浪,唐红.埃博拉出血热的前生今世——科学理性的认识埃博拉出血热[J].四川医学,2015,36(1):7-10.
沙莉(1969-),女,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传染病护理 护理管理
鲁桂兰,E-mail:hlb6512@163.com
R473.51,R511
B
10.16821/j.cnki.hsjx.2016.02.015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