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欣
1950年初,中央决定进军西藏,邓小平找到18军军长张国华,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谈话凭党性。”张国华立即答道:“一切听从党安排。”受领任务后,张国华毫不迟疑,迅速带领部队离开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繁华川南,进驻环境恶劣的西藏,他的女儿也因此病逝途中。
2015年底,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陆军第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集团军上下义无反顾地投入改革洪流,没有一个人发牢骚、撂挑子,计较个人得失。在妻儿老小依依不舍的泪光里,他们走得雷厉风行、毅然决然。
时代关口看忠诚,改革大考见党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军事行动,彰显的是忠诚这一政治品质,闪耀的是党性的光辉。当前,“脖子以下”的改革全面展开,推进力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有改革就会有牺牲,刀锋所指,疼痛难免。诚然,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以“赶考者”的姿态迎接改革大考,但也有少数同志因为单位转隶、岗位变化、政策调整,担心会丢掉“既得利益”,影响“发展利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情愿”。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担心“自己的奶酪”被动,跳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习主席强调:“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当口,我们要有定力、有担当、有韧劲,继续蹄疾步稳向前走。”由此可见,改革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以什么姿态对待改革、以什么行动投身改革、能不能经受住改革考验,考验的是党性的强度、忠诚的纯度。取舍有大义,去留见丹心,越是关键时期越显党性本色;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改革关头越显责任担当。党员要姓党,并非简单的表态,而是自觉的行动;党员有党性,不是凭一时冲动,而是靠点滴养成。作为党员、作为军人,要像张国华军长和所属官兵那样,要像27集团军官兵那样,把坚决听党指挥化为行动之要,始终心中揣着忠诚、耳边听着号令、眼睛盯着全局,做到拥护支持投身改革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
改革是党性的试金石,党员是改革的排头兵。党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装出来的。“观操守在利害时”,是否真正对党忠诚,是否真正服从组织,是否真正公而忘私,能不能讲党性就是最好的考验。去年底,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榜样》一经播出,就打动了无数人。该节目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勾勒出普通共产党员的群体像,描绘出共产党人身上蕴含的党性。这些真实的事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党性就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工作中。正是因为有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才让我们不断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时下,“脖子以下”的改革最能折射一名党员的党性。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决服从改革大局,不做逃避矛盾的“鸵鸟”,不当阻碍改革的“绊脚石”,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军令号令、听从组织安排,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规守矩上见行动,甘当改革路上的“铺路石”,勇当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誓当改革前行的“拓荒者”。
当前,调整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论是撤降并改还是进退走留,我们都要以“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姿态立起党员好样子。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要主动把作为放在首位,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时刻思改革之责、干改革之事、强改革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唯有如此,方能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时代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