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无人战争对国防资源配置的影响

2017-01-01 17:46:43严剑峰
国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军用无人战争

严剑峰 吴 燕

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战样式——无人战争,就是借助于军用机器人、无人战斗机、无人潜艇、无人作战平台等各种无人化武器装备开展的战争。随着无人化武器装备日趋智能化,无人战争正在向智能化无人战争转变,而且智能化无人战争也正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

一、智能化无人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化武器装备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可以说,智能化是无人化的高级阶段,只有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无人化战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并将渗透于未来战争的方方面面。

《今日美国报》曾发表一篇题为《新型机器人把战争带入下一个层次:无人战争》的文章,这样描述未来战争:无人机编队蜂拥而来,用精密的仪器探测、侦察与反侦察,锁定目标后,从容地发射导弹;自动编程的无人潜艇,执行水下搜索、侦察、排除水雷等多种任务;地面战场上,机器人负责弹药、医疗补给和食物的配送,等等。美国陆军第29步兵团也曾举行过一场名为“机器人战争”的演习。整个无人作战兵团由18种执行不同任务的机器人组成。演习中,地面机器人充当急先锋,遭遇隐藏的敌人攻击时,本方的无人侦察机便借机搜索并锁定敌军位置,通知巡航中的无人智能战斗机发射导弹,摧毁敌方目标,所有行动都由机器人自行完成。这场演习提供了一个“智能化无人战争”的技术样板。

随着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在陆、海、空、天等各作战空间中,都可能出现类似于“狼群”“鱼群”“蜂群”的各类无人作战集群,对敌方实施全域无人集群攻击与防御作战。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曾预言:“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作战系统。”为此,美国及早布局,投入大量资金,重点研究开发“未来战斗系统”,试图在未来所有军种中实现士兵与机器人的互联互通,逐步用机器人代替士兵上战场,从而实现人员“零伤亡”。根据美联军司令部(JFCOM)的“阿尔法计划”,到2025年,军用自主机器人将成为一种网络化、一体化的高度智能综合体,不需要人的直接参与,便可投入战斗。该计划还提出,建立一个国防部级的办公室,以便跨军种协调整合不同的研究,联合开发无人作战计划与技术,使陆海空各军种之间、各种机器人之间进行通信,并与人类进行互动。另据推测,美军已在制定未来大量使用军用机器人系统实施合同作战的构想。

俄罗斯国防部机器人技术科研试验总中心主任S·波波夫撰文,认为未来战争及武装冲突的特点和趋势,决定了军用机器人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军用机器人将参与战争的全过程,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将新技术运用到军用机器人的研发当中,不断推动武装力量的“机器人化”。

这轮由智能化无人武器装备带来的作战样式的变革,被一些学者称为“第三次战争革命(Third Revolution in Warfare)”。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化无人战争将导致作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二、研究智能化无人作战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作战效能

在无人化战争中,人工智能是无人作战系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随着人工智能“智力”水平的提升,以“强人工智能”为“大脑”的空战无人机,将学习大量优秀人类飞行员空战的经验,通过模拟人类决策过程来“思考”和采取行动,自主规划航路、控制飞行、搜索目标、处理海量数据、识别不同武器装备、自动判定威胁程度、自主决策行动;加之无人机与有人机相比所具有的大过载、长航时和隐形等优势,使得无人机将称霸未来空中战场,成为有人战机的可怕对手。

在陆战场上,军用机器人可以执行抵近侦察、精确引导、精确打击、毁伤评估、潜行突袭、定点清剿、物资输送、通信中继和电子干扰、核生化及爆炸物处理等多种作战任务,代替人在高危险环境中完成各种任务,并具有后勤保障依赖度低、持续作战能力强等优势,能有效提高作战行动的灵活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对保存有生力量、提高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带动民用人工智能装备与产业的发展

智能化无人机器人是智能化无人战争的基本手段,而智能化无人机器人的研发,涉及自动控制、传感识别、远程通信、远程控制、机器学习、集群化联网、大数据分析、无人平台技术等多个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的突破又会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与无人化战争相伴而生的反无人化作战设备,则涉及目标识别、通信阻断、目标打击与截获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也都在民用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因此,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相应的智能制造等产业,将是继房地产、汽车、个人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产业之后,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此外,智能化无人机器人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从目前来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空间也只受人们想象空间的限制。由于智能化无人系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鼓励民间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该领域,也是推动智能化无人系统进步的重要举措。

(三)有利于降低军队运营与维持成本

智能化无人装备在研制、试验阶段的成本较高,一旦研制成功、实现量产并列装部队后,就会因高效率、少人力、无训练、无需安置、批量维护、无伤亡赔偿等原因,使其维护与使用成本大为降低。

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F-22战斗机每小时的运营成本是6.8362万美元,而“捕食者”无人机的运营成本每小时只有3679美元,后者除了空对空作战以外,基本上可以完成前者能够完成的所有使命。此外,智能化无人装备降低了军人伤亡的风险,减少了对军人的数量需求,在作战时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降低了,将大大节约军队日常运行及作战的成本。

三、智能化无人战争对国防资源配置的影响

国防资源配置是为当前及未来战争服务的。因此,战争及战争形态是引导国防资源配置的指南针和风向标。智能化无人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引起战争形态、战略、战术的变革,而这又将引起国防战略、军力结构、组织编成、武器研发、装备采办、兵员征集与训练、后勤保障等资源配置方向及配置方式的调整。

(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国家安全战略是引导国防资源配置的“总蓝本”。随着智能化无人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无人战争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争夺这一未来战场“新的制高点”的竞争中。为了统合各种资源,美国先后发布了《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等报告,从战略层面指导国家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及装备的发展。俄罗斯也发布了《2025年前发展军事科学综合体构想》,强调人工智能系统不久将成为决胜未来战场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对智能化无人作战平台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与定位尚不明确,研制方向不清晰,导致国内科研机构只能从研制方的想象中估计未来作战运用的可能性,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二)对国防研发投入的影响

智能化无人作战样式及反智能化无人作战样式的开发研究是先导。通过研发智能化无人战争及反智能化无人战争的作战样式,探索智能化及反智能化无人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方向和路径,引导国防建设规划的制定,进而推进武装力量、军队编成的变革,以及国防资源的配置调整。

智能化无人作战技术及装备的开发是关键。机器人的智能化问题是无人战争的重大挑战。早在2013年3月,美国就发布了新版《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阐述了包括军用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发展路线图,决定投入巨额军费研制军用机器人,使美军无人作战装备的比例增加至武器总数的30%,未来1/3的地面作战行动将由军用机器人承担。同年,俄罗斯国防部也成立了机器人技术科研实验中心,专门负责领导俄罗斯军队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

反智能化无人作战技术及装备的开发是后盾。无人化武器装备与无人化武器装备防御系统,就如“矛”与“盾”的关系,既要对敌开展无人化战争,同时又要防御敌方无人化武器装备。智能化无人战争对防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大投入,研发防御智能化无人武器的系统及技术。

(三)对军力结构及组织编成的影响

智能化无人装备的研发不仅改变了作战样式,而且对军队的力量结构和组织编成也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无人机替代有人机、无人潜艇替代有人潜艇、无人航母替代有人航母,并随之出现了无人化空军、无人化海军、无人化陆军,无人化空天部队等。联合作战就变成后方技术人员同时操控各种智能化无人装备、组成无人作战集群向敌方发起联合攻击。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减少了人员伤亡,还使得各军种间的界线变得模糊。因为,操控装备的人员所具备的素质、能力、技能非常接近。对军方而言,所需的是研发、使用与维护各种智能化无人装备的人员。军队的力量结构、体制编成、作战空间都将高度一体化。在2014年12月,俄军就宣布将在每个军区和舰队中组建独立的军用机器人连,至2025年,机器人装备将占整个俄军武器和装备的30%以上。

(四)对武器装备采办的影响

智能化无人战争需要更多的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和武器装备,这就需要军方在军品采办中打破偏好传统武器装备的惯性,增加智能化无人武器装备采办的比重。在武器装备采办过程中,应考虑哪些装备最有可能被智能化无人装备替代,从而减少其采办数量。美国《21世纪战略技术》一文断言:“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则很可能是军用机器人。”2017年,沙特一次性向中国采购的军用无人机和其生产线,加上配套的武器装备,购买总额高达100亿元人民币。俄罗斯国防工业委员会组建了“机器人技术实验室”跨部门工作组,将其作为订购方、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之间的管理中心和一体化平台,推进实现俄军部队中增加机器人装备占比的构想。

(五)对兵员征集与训练的影响

作战样式的改变直接催生军队的转型,而军队的转型又对军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影响到兵员征集与训练。智能化无人战争中的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舰船等,既替代了许多传统的、由士兵完成的任务,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操作使用、维护保障这些智能化无人作战装备。这样,军队在兵员征集方面也须做出相应调整。既要增加高技术人员的征募,又要减少可由智能化无人装备完成任务的岗位人员的征募。同时,智能化无人装备操作员的训练方式也与对一线作战人员的训练方式不同。比如,对体能的要求可能会降低,而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和智能化武备操控技能的要求则会提高。

(六)对后勤保障的影响

在无人化战争中,作战机器人不会生病、受伤,不知疲惫、不怕牺牲……只需装满燃料,即可实现长时间执勤、战斗,对常规后勤保障的需求也会降低。另外,无人化带来战争空间的扩大,对于战场数据链与战场通信的要求也会提高。当然,无人装备智能程度再高,也需要与指挥中枢进行互动,因为一旦通信受到干扰,无人装备的效能就会大大降低。

智能化无人装备不仅对后勤保障的质和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直接催生后勤保障方式的变革。智能化无人分拣、智能化无人装载、智能化无人运输、智能化无人分配、智能化无人仓储等等,都将是未来后勤保障的新常态。

[1]习近平.强化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 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新华社,2017-11-04.

[2]人工智能将改变战争形态 无人化作战主宰未来战场.凤凰网,2017-05-27.

[3]李大光.机器人与未来战争.领导科学论坛,2016-06-23.

[4]威远编译.军用机器人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及发展趋势. [俄]军队文集 [J].知远防务微信公众号,2017-10-27.

[5]Mark Smith. Is 'killer robot' warfare closer than we think? BBC News. 25 August 2017.

[6]华静一.人工智能倍增无人系统作战效能.机器人网, 2016-06-01.

[7]邹丹,李晓楠,杨浩敏.军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科技导报,2015[33:21].

[8]王田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沿科技发展与投资思考.凤凰科技网,2017-10-25.

[9]Thompson, M. (2013). Costly Flight Hours.Time. 2 April 2013.转 引 自:M. L. Cumming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Warfar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Department and US and the Americas Programme.January 2017.

[10]赵明.搭上军事智能化发展的快车.解放军报,2017-11-14.

猜你喜欢
军用无人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40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24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学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12
无人战士无人车
反击无人机
军用机器人揭秘
他们的战争
诗到无人爱处工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3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