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胜军 于 超
战区国防动员运行机理探析
岳胜军 于 超
国防动员作为战区“主战”的保障要素,应当担负什么职责、具备什么功能、发挥什么作用、怎样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为此,要着眼履行“主战”使命,把准战区国防动员的功能定位;着眼融入“主战”体制,建立战区国防动员工作机制;着眼构建“主战”体系,推进战区国防动员准备落实。
国防动员 战区动员 运行机理
作者:岳胜军,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动员局副局长,大校;于超,驻沈铁军代处会计师,中校
机理是一定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工作方法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则和原理。研究机理问题,实质上就是探寻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战区作为联合作战指挥机关,担负着应对本战略方向、本区域安全威胁、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使命。国防动员作为战区主战的保障要素,应当担负什么职责、具备什么功能、发挥什么作用、怎样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也是推进战区国防动员准备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防动员的根本职能是平战转换、潜力转化,可以说,转化既是国防动员的主体内涵,也是本质属性。战区国防动员,就是使战区辖区内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过程,是使国防潜力向国防实力转化的过程。要搞清战区国防动员的功能定位,必须着眼履行主战的职能使命,把握“转化”这个核心要义。
搞清动员部门的职责定位。这次调整、设置的战区动员部门,与原军区体制下动员部门的职能有很大不同。原军区动员部门既管“战”,也管“建”,而且“建”的任务繁重,经常抢占“战”的中心地位。战区动员部门,是主战体制下的动员部门,其主要功能是聚焦“战”、为了“战”、保障“战”。一是联合指挥的作战保障部门。国防动员是直接服务打仗的,是不可或缺的作战保障要素。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中,国防动员部门承担着指挥协调后备力量运用、组织动员潜力转化等重任,是支撑和形成联合指挥能力的重要保障机构。二是局部动员的组织实施部门。战时,成立战区国防动员指挥机构,融入战区联指中心,由动员部门依照国家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协调各省国防动员机构进行局部动员,统筹辖区动员潜力资源调配,落实国防动员任务。三是动员需求的提报评估部门。从“战建一致”的角度看,“战”是核心和根本,“建”必须围绕“战”来筹划实施。战区作为专司作战的机构,必须及时提出“战”的需求,以需求牵引建设。战区动员部门应依据总体作战预案,论证提出总体动员需求,并评估、审核和汇总战区军种及任务部队提出的动员需求。四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协调部门。动员部门是战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行业系统进行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也理应成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协调部门,因为战区主战的一些军事需求,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些重要项目,需要通过深化军民融合这个途径来提供保障。
搞清工作指导的功能定位。战区主战,要求工作指导也必须向打仗聚焦,紧紧盯住“战”来筹划、落实。平时抓准备。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建立上下贯通的动员指挥机构及指挥信息系统,调整和优化动员资源结构布局,周密组织国防动员系统的日常战备工作,推进重大民用基础设施贯穿国防要求。急时抓运用。急时应急,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功能。战区联指中心在组织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强化动员意识,就近就地用好民兵预备役各类应急队伍,使后备力量成为应急行动的先锋和拳头。应细化军地各方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分工,完善抢险救灾军地联合领导和联合指挥机制,坚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省军区系统的军地协调作用,由省军区系统提出军事力量动用的意见建议,统筹现役部队和后备力量的救援行动,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与效益。战时抓行动。依据国家颁布的动员令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组织平战转换和局部动员,重点是指导部分地区和行业转入战时体制和战时状态,调整区域财政政策服务保障战争,加强对交通、金融、能源、网电、粮食、医药等行业的管制,组织后备力量快速动员集结,按需推进国防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
搞清动员系统的功能定位。适应现代战争信息主导、精打要害、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等机理,着眼弥补现役力量不足,将国防动员深度融入联合作战体系。营造战略威慑“大声势”。国防动员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国防动员能力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彰显的是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既是一种国家战略能力,也是一种国防威慑能力。平时,要把国防动员摆上战略位置,纳入军事战略体系整体运筹;战时,要通过发布动员令,组织局部动员,配合军事力量的威慑行动。构建动员支前“大体系”。坚持把补充兵员作为首要任务,将民兵预备役专业队伍和打仗急需的专家型人才补充到军兵种部队,保证部队齐装满员、动员扩编和战损补员需要;坚持把科技支前作为关键任务,从信息通信、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军工企业等单位抽组专业保障队伍,采取定点保障、伴随保障、机动保障相结合的方法,全程支援联合作战行动;坚持把前运后送作为基础工作,动员组织民航、海运等民用运输力量为部队行动提供持续的服务保障。建立预征预储“大基地”。以边境地区和战役通道为重点,建立前后衔接、重点支撑、征储供一体的装备物资储备体系;按照平战一体、结构科学、方便调用、注重效益的原则,统筹建立国家、省、市整体配套,种类齐全的经济动员中心;采取实物储备、市场储备、资金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储备效益,既尽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备战打仗需要,又不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巩固安全稳定“大后方”。维护战略后方的安全稳定,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客观需要和强大后盾。应组织后备力量填补现役部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后留下的地区防务空缺,加强重要目标的警戒防卫和城市要地防空,组织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及时消除战争次生灾害,维持民生系统运转,积极协助地方公安、武警等部门维护边海防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和严重刑事犯罪。
战区主战体制,核心就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国防动员作为战区联指的保障要素和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支撑,必须全面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立可靠、有效、顺畅,与作战指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建立战时动员指挥机制。国防动员行动是军民协作、军地联动的行动,无论是组织平战转换,还是调配潜力资源,都需要构建军地结合、精干权威的动员指挥机构。要着眼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制相融合、与地方处置突发事件指挥机制相衔接,依托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吸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建立战区动员指挥机构,由动员部门承办相关事宜,统一筹划组织和指挥协调局部动员行动。要整合省、市、县(市区)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军地联合的动员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区域内的国防动员行动。要研究明确后备力量动员结集、转服现役、快速机动、支援保障等不同阶段的指挥协调和保障关系,确保对动员实施连续不间断的指挥控制,使动员行动、作战行动、保障行动有机衔接。
建立动员需求提报机制。要尽快建立职权明晰、关系顺畅、运行稳定的动员需求提报机制,切实把部队需要什么、地方有什么和能够提供什么搞清楚、对接好。在职责分工和流程上,应由战区机关、战区军种提出动员需求,由战区动员部门梳理汇总和审核评估,协调战区辖区省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对接落实动员任务,涉及跨战区和国家行业系统的动员任务,还应及时上报军委机关相关部门,由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下达动员任务。
建立多方信息互通机制。领导和指挥体制改革后,省军区系统及国防动员工作由军委国防动员部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军种也承担部分动员建设和准备职能,而动员行动由战区组织指挥。为促进“战”与“建”的协调、融合,应在军委国防动员部、军种、战区动员部门之间,建立重要情况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包括后备力量部署和规模调整、结构优化、实力变化,重要战备演训活动,参加抢险救灾、反恐维稳行动等,都要提前通报计划、征求意见,事后反馈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动员力量、保障资源向打仗和准备打仗聚焦用力,用“信息流”导引“动员流”,用“动员流”统筹“行动流”,用“行动流”控制“保障流”。
建立区域军民融合机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对军民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战区作为本方向最高指挥机构,在军民融合上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应依托战区有关部门建立军民融合协调机构,围绕战区任务和联合作战行动需要,提出军民融合需求和重大融合项目,协调地方军民融合机构贯彻军事需求,推进项目落地,及时解决战区涉及军地的重大问题。
建立联合作战体系,是战区履行主战使命的根本依托,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路之路。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以军民融合发展为途径,逐步构建与战区使命任务相契合、与联合作战体系相融合、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国防动员体系。
把掌握潜力底数作为基础工程。全面准确掌握国防动员潜力信息,是组织实施国防动员行动的前提和基础。要依据国家潜力调查目录,制定战区潜力调查指标体系,统一调查统计的范围、内容、项目和格式,并从下至上进行组织调查统计,逐级汇总,逐级审核,确保数据信息准确无误。要适时对重大动员潜力资源进行专项调查,掌握数量、规模、分布及保障能力情况,以及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军事需求等,研究确定征用补偿的方法。战区应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战区军种和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建立潜力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接收各方信息,建立与一体化指挥平台相兼容、与作战数据库相融合的动员潜力信息系统,确保战时组织动员的需要。
把制定动员预案作为主业主责。要依据战区战略、总体作战预案和战区军种提出的动员需求,依据切合作战实际的动员指导方针,制定联合作战行动总体动员保障预案和不同作战行动分支动员保障预案,以及专项行动任务动员保障预案。要结合战区联指中心组织日常战备和在岗训练,开展动员指挥推演,探索动员部门编组方式,完善动员部门的运行流程。要结合战区指挥所演习,把国防动员行动和后备力量运用贯穿联合作战行动全过程,贯穿陆、海、空、天、电、网各领域,多角度、全方位检验动员预案的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依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预案,完善预案。要适时推进预案落实,将预案确定的动员任务落实到地方具体部门、具体单位、具体人员上,确保召得回、征得来、用得上。
把参加应急行动作为实践平台。组织指挥抢险救灾、重大活动安保、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战区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防动员履行平时应急功能的实践舞台。后备力量寓军于民、熟悉社情、信息灵通、就近就地、反应迅速,能够在应急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主力作用,坚持首用民兵预备役力量,就地就近投入救灾行动,快速救灾,控制灾情蔓延;在边境管控中发挥补盲作用,在边境形势趋于紧张的情况下,适时组织民兵哨所、民兵应急分队配合部队管边控边,弥补边境管控的盲区和薄弱环节;在海上维权中发挥辅助作用,适应海上斗争形势需要,组织海上动员力量,配合海军实施海上侦察监视和警戒,参加海上维权斗争;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保障作用,针对地方发生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组织民兵分队参加搜索、救援和外围管控任务。
把强化动员演练作为重中之重。要强化战区本级国防动员指挥训练,重点研练建立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定下动员决心、组织平战转换和局部动员、复员等内容,加快动员指挥能力的生成提高,探索动员深度融入战区联合指挥体系的方法路子。要结合战区指挥所演习,组织以上带下的国防动员演练,重点演练潜力信息运用、动员能力分析、指挥控制通联、动员任务对接、保障计划制定、动员行动协调等内容,打通行业系统的指挥链、保障链。要着眼战区作战体系短板,常态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参加战区和军兵种组织的联合实兵演练,促进遂行作战任务整体能力的提升。
把检验动员能力作为有效抓手。长期以来,考评标准未量化、目标牵引不明晰,制约着国防动员能力的生成提高。检验评估战区国防动员能力,首要是制定战区动员能力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以标准牵引建设,以建设支撑能力;前提是从战区机关、战区军种和省军区抽调精干人员,建立动员能力评估组织,统一组织协调评估工作;关键是要把检验评估贯彻到日常战备、联合值班、联合训练、应急行动等经常性工作中,采取静态查与动态评、定性评与定量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战区筹划组织和指挥控制动员行动的能力。要把检验评估作为战区推进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的重要途径,结合战备拉动、后备力量参加联合演练等活动,重点检验评估省级国防动员机构和预备役部队的动员能力,综合评定动员集结、支前保障、指挥协调等能力。
(责任编辑:何 荷)
E25
A
1002-4484(2017)03-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