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东 姚可忠
“绿”满清华园
——清华大学国防生群体带动全校国防教育普及
陆学东 姚可忠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与军队签订《为军队培养干部意向书》,由此拉开了国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序幕。近20年来,学校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把国防生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国防生到部队任职后普遍受到好评,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目前,清华大学国防生队伍正以“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的鲜明特征,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也有力推动了全校国防教育深入普及。
国防教育 国防生培养 清华大学 普及
作为全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有着心系国防、科技拥军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与军队签订《为军队培养干部意向书》,由此拉开了国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序幕。近20年来,学校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把国防生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国防生到部队任职后普遍受到好评,涌现出覃文强、楚科纬、乐焰辉、谷振丰、李高杰、李振华、孙力舟、田悦等一大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清华园中,国防生队伍正以“忠诚、勇气、血性、荣誉”的鲜明特征,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也有力推动了全校国防教育深入普及、健康发展。
清华校园里,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专题讲座,这类讲座不但面向全体国防生,也面向全校师生。
2014年“军旗别样红”活动现场,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在讲座中以中国梦为主线,从世界舞台、建国历史、当代时局三个角度,生动讲述了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共产党人追寻并坚守中国梦的感人故事,讲座以“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祖国的人,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作为结束语,有力激发了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热情。2015年,在“海军日”系列活动中,辽宁舰舰长张峥,“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清华毕业生、海军陆战队某旅护航特战队副队长李振华,分别来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逐梦大洋、建功海疆的感人故事。一段段传奇又充满热血的经历,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现场的国防生和普通生纷纷立下志向,希望能够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员到海军部队一线建功立业、挥洒青春。2017年3月,“大功三连”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来到清华园,报告团5名成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大功三连”用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连兴连、铸魂育人的感人事迹。不少参加报告会的在校同学在随后的交流中表示,学校一直鼓励在校生携笔从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有机会一定选择参军入伍,就要像“大功三连”官兵一样,在军营里释放青春正能量,让青春在为国奉献中闪光。
国防教育讲述军营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传递着国防梦、中国梦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清华国防生在国防教育中受到激励,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无数清华学子在国防教育的感召下踊跃报名、光荣入伍。仅在“大功三连”服役过的清华学子就有7人,他们中2人参加比武竞赛并夺魁、5人立功受奖,其中1人荣立一等功、1人荣立二等功。
为加强教育管理,学校将国防生编成国防生大队,借鉴部队管理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而这个特殊的组织,正逐渐成为广大师生认识国防、了解军营的平台和窗口。
每年5月,校园里总有这样一项比赛,每次比赛都吸引着众多青年学子指点江山、运筹帷幄,这就是国防生大队承办的国防知识竞赛。这项赛事每年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参赛对象从最初的国防生拓展到全校学生,现在更是面向北京地区所有高校学生,比赛的内容涵盖军事历史、武器常识、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略,等等,不仅为热爱国防、关注军事的“军迷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高校师生增长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发挥了良好作用。
从2015年开始,清华国防生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军事比武,先后参加“精武杯”“强军杯”“剑鹰杯”等全军比武竞赛,参赛队员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各项比赛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此,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纪实栏目》还专门拍摄制作了《清华“女兵”比武记》专题片,进一步扩大了清华国防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受此专题片的影响和鼓舞,2016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学生军事特训队”,特训队不仅选拔了许多优秀国防生,也吸引了不少普通学生积极参加。
像这样军味浓郁的校园活动还有很多:国防定向生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们围绕主题谈古论今、激昂青春,普通学生也到场加油助威;国防定向生元旦晚会,一个个充满蓬勃朝气、富有阳刚之气的军事题材类节目,吸引着许多在校同学前来观看;“国防生日”现场,庄严的升旗仪式、整齐的队列表演、嘹亮的军歌合唱,都将青春的迷彩色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清华国防生”的身份就如同一张名片,而每张名片的背后,都述说着清华国防生的感人故事。
门良杰,本来是2008级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的一位普通学生。2010年的一天,骑自行车上课的途中,校园主干道上大幅的国防征兵标语“好儿女,当兵去”六个大字突然闯进了他的视线,一下子触动了他身体里最敏感的神经。“当兵去!”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国防事业,让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成为他坚定的信念。于是,他第一时间到武装部报了名,后来进入“大功三连”服役。退役回到学校后,他又递交申请书,选择加入国防生。2013年8月,门良杰申请成为新闻学院国防生新生班级的辅导员,他希望用自己在部队生活的经历和积累的经验帮助国防生新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部队。为了让新生尽快认同自己国防生的身份,门良杰坚持每天早上带领全班出操训练,即使在天气恶劣时,也从不中断;他十分注重对国防生同学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每一次集体训练,他都不让任何一名同学掉队。很快,门良杰所带的国防生班就树立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风气,在全校国防生评比、比赛中获得多项优异成绩。毕业后,门良杰分配至辽宁舰工作。两次穿上军装,门良杰认为,这是“以一种最朴实的方式,让自己和祖国贴得更近”。
在清华园里,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参军入伍、立志建功边疆的李高杰,女子导弹发射号手、现任国防生老师的王晓丽——越来越多的“清华国防人”用自己的选择与担当,在这张名片上书写了更多绚丽多彩的画面。
作为清华大学本科生的最高荣誉——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简称特奖),是每名清华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它主要表彰奖励在学业科研、科技创新、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等各领域有突出表现或综合素质突出的同学,每年评选不超过10人。尽管名额非常紧张,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在每年的本科特奖答辩会现场,却总能看到一身戎装的候选人,站在答辩席上讲述着国防生求知报国的心路历程,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位评委和观众。迄今为止,已有9名在校国防生获此殊荣。
每周四清晨,当清华园还在沉睡中时,总有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身着戎装,迎着晨曦朝阳,踏着铿锵步伐,行进在学校东操场的跑道上——这是清华国防生每周组织早操训练的场景。此外,每周的西大操场、紫荆操场上,也时常响起国防生集合的口号,他们奔跑的身影和整齐的队列总是引人驻足。在清华紫的底色中,国防生们用一抹绿色书写着多彩的青春,正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春色渐满园,“绿意”正盎然。这是一个“科学的春天”,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就推动科技兴军作了深刻系统阐述,向全党全国全军发出了科技兴军的动员令。新的使命召唤更多清华人投身国防事业,为实现科技兴军贡献聪明才智、书写壮丽人生篇章。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
A
1002-4484(2017)05-0067-03
陆学东,解放军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主任,大校;姚可忠,解放军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干事,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