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要用好“三面镜子”

2017-01-01 05:32:26扎西平措
政工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常性官兵心理

扎西平措

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部分官兵面临现实考量,产生了对个人发展前景的担忧、对能力素质差距的恐慌、对现实问题牵绊的顾虑,思想异常活跃,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作为“三个经常性工作”之一,是保持部队安全稳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紧跟形势任务发展常抓不懈,筑牢广大官兵忠诚稳定的思想根基。

用好“放大镜”,见微知著掌握心理状态。放大镜的作用是将肉眼看不清的物体放大,使人们能够清晰准确观察事物的细节。及时准确掌握官兵心理状态,是开展好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的前提。把官兵的各种心理反应放到“放大镜”下观察,才能明察秋毫。带兵人要深入官兵,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同操课,听其言、观其行,从饭量、就寝情况、训练热情等细枝末节入手,及时捕捉其思想和心理变化。要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建立家庭信息反馈机制和驻地社情联系机制,构建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布局,全方位、多侧面掌握官兵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要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点,将影响官兵心理变化的关键信息进一步“放大”,深入分析研究,搞清楚这些信息对官兵心理产生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程度如何、消除消极影响的突破口是什么等因素,确保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对准“靶心”用力。

用好“平面镜”,客观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实物正立等大的影像,体现了对实物客观性、准确性的反映。正确认知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带兵人要像“照镜子”一样客观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把心理问题的特点搞清楚,把自身的角色定位把握准,做到“三个区别开来”。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别开来。认识到思想问题是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偏差而产生的低级的、错误的想法和观念,是人的个体认知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思维方式方法的综合反映;而心理问题是由人的机体内部状态变化或外部环境、客观事物刺激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是心智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两者的形成机制、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都不相同,不能用经常性思想教育代替经常性心理疏导。把行政身份与心理疏导工作者身份区别开来。带兵人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要淡化行政身份,放下盛气凌人的“官架子”,立起平易近人的“好样子”,对待官兵像朋友一样交流、像亲人一样关爱、像师长一样引导,以官兵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好倾听、说服、激励、暗示、情绪宣泄、放松调节等工作,帮助官兵化解不良心理反应、减轻心理压力。把有心理问题的官兵与“问题官兵”区别开来。不戴“有色眼镜”看待有心理问题的官兵,抱以宽容和关爱的心态接纳他们,使其在融洽的内部关系中感受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保持心理健康。

用好“望远镜”,久久为功解决心理问题。望远镜具有长焦效应,能使我们摆脱视野的局限性,看清长远的景观。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眼光长远持久用力才能出效果。带兵人要端正对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的思想认识,从兵员成分和入伍动机中认识到心理问题存在的客观性和复杂性,从心理疏导的作用和意义中认识到开展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开展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切实把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事实抓、长远规划。把经常性心理疏导和部队日常工作有机融合起来,以常态化落实求长效,在生活中通过谈心交心了解官兵心理,在教育中通过充实内容向官兵传授心理常识,在训练中通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培养官兵健康心理,对待官兵出现的心理问题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主动答疑解惑、疏导引导,而不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连哄带骗、应付了事。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按照程序严密、职责明确、活动经常、监督严格的思路,对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的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等进行具体明确,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等功能,提高经常性心理疏导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猜你喜欢
经常性官兵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关于扎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如何用经常性思想工作解决新问题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时报(2012-02-17)2012-02-17 12:00:09
经常性疲倦
家庭医药(2004年9期)200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