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卓
(佳木斯大学 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想教育策略探究
李大卓
(佳木斯大学 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高校中家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开始日益增加并且影响到了许多优秀大学生的成才和今后的人生道路,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则能够及时缓解这些高校家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本文从阐述高校家庭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入手,探究了高校家庭贫困生思想教育的策略。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问题也开始渗入到大学这一象牙塔中,并且这一问题导致许多家庭出身相对贫困的学生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而没能度过一个健康、阳光的大学生活,因此对于家庭贫困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予贴切的思想教育,就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有着更好的大学生活以及更高的成才概率。
高校家庭贫困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自卑心和敏感性较强、容易产生嫉妒和偏执情绪、自闭和孤独感较强等问题。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高校家庭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1.1自卑心和敏感性较强
自卑心和敏感性较强是贫困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通常来说自卑感和敏感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对于自身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但是这一能力和品质并不是“学习能力”“运动能力”“交流能力”等后天努力而形成的能力,反而是家庭环境、父母工作、家庭贫富等先天决定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学贫困生与其他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并且都能从学校获得同样的情绪引导和知识教育,但是会因为父母下岗、失业等问题让他们节衣缩食,在青春年纪过着较为窘迫的生活,这种所谓的“穷人”的标志成为了大学贫困生大学生活中始终无法散去的阴影,也就促使了贫困大学生形成较强的自卑心和敏感性。
1.2容易产生嫉妒和偏执情绪
容易产生嫉妒和偏执情绪的主要原因是贫困大学生心中存在的心理落差,而且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时是无力填补这种落差的。虽然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妒忌情绪,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妒忌情绪超过其应有的临界点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许多贫困大学生并不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对于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缓解,因此在产生较为强烈的嫉妒情绪时无法通过正确的判断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就会由情绪上的妒忌过渡到行动上的偏执,从而会导致许多大学生无法正确地面对自己、面对老师和同学。
1.3自闭和孤独感较强
自闭和孤独感较强是每个年轻人都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是每个人在程度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由于“贫穷”这一因素导致其自主认为与其他大学生存在很大的生活体验差距,从而会倾向于自闭的行为来避免受到伤害,但是这必然会导致孤独情绪的产生。例如:许多贫困大学生存在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容易发脾气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在人际交往中害怕自己的言行举止被旁人讥讽和嘲笑,最终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长此以往对于贫困大学生今后的人生也会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
高校家庭贫困生思想教育策略是一项系统性的策略,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精神、教会学生合理宣泄情绪、将思教工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高校家庭贫困生思想教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2.1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精神
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工作人员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强调“先天决定起点,后天决定终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努力观和奋斗论,从而能够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经受得住磨砺,并且勇于迎接面临的任何挑战,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人生。在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精神时,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地借助榜样教育和模范教育的力量,来让贫困大学生向着自己心中永不言弃的偶像学习,来做到暂时克服贫困生活带来的不利因素,通过努力学习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更好的基础。
2.2教会学生合理宣泄情绪
合理宣泄情绪是一个成熟人的标志,即只有成熟、理智的人才有能力和毅力对于不良情绪进行忍耐和克制,然后通过合理的渠道来对于其进行宣泄、缓解或者是消除。而工作人员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就应当针对家庭贫困生适当地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并且将树立良好心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贯穿始终,让大学生能够在面临交际挫折时可以能够通过不影响他人的渠道来宣泄压力和失望等情绪,并且能够让其在今后的人生中远离孤独感和自闭感,能够始终怀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这本身对于大学生今后人生的成长也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2.3将思教工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任何的教育工作都是以服务学生生活为基础,思想教育工作本身也并不例外。因此,工作人员在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时,应当注重将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寝室联谊、学生会工作、校社团活动等各类学生活动来将教育的成果深化,并且在这一深化过程中更加需要着重发挥大学生参与意识强、具有朝气的特点,来放手将活动交给贫困大学生自己组织、承办和协调,从而起到增强家庭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友谊。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人才,而大学生的成才需要身心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大学思政工作人员应当对高校家庭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着清晰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策略,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免受心理负担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74
G641
A
1673-0194(2016)14-0240-01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