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帆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武汉 430015)
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社保监督效能的策略研究
张帆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武汉 430015)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以所向披靡之势恢弘而来,尤其是信息技术在信息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高效应用,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完美结合,以及相关应用的实践,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今,人们更加大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社保监督管理,而信息化已经贯穿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保的监督效能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信息化技术;社保;监督效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社保监督作为有效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创新激励理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保监督中的广泛应用,为社保监督降低内部管理协调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在这种背景下,社保监督中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大大的提高了。它不再简单地表现为滞后于社保监督过程的事后反应和事后监督方式,而是演变成一种实时监督的控制手段。因此,提高社保的监督效能,成为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举措,而社保监督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改革为政府效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1社会保障服务的性质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达到和谐社会目标的有效社会制度手段。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①社会保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政策,同时众多国家政府都将社会保障作为本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发展内容;②社会保障制度以公平为出发点,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为前提,以保护和防范社会成员的各种社会风险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宗旨;③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内容广泛的社会保护;④对于陷入生活困境者,不同国家和不同方式的援助,将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共同维持国民的高效生活水平。
1.2社会保障监督的背景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的,其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还涉及城镇居民。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保险费的征集及管理和支配、保险项目及标准、保险实施范围执行和监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4个文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与企业职工根据上述条例享受的大体相同;1952年公布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的规定》,使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得到了较好的医疗保障;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及之后相继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和《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逐渐形成了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监督机制。
1.3社会保障信息化监督的应用
不可否认,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信息化贯穿社会保障的各个层面和不同环节,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全面的、覆盖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管理支持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使社会保障管理的各个流程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从而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和社保监督效能的提升。
2.1社会保障基金的基础理论
从理论层面来讲,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中,安全性原则和社保基金运营监管的“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分析精确地说明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过程管理中,通过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有效的互相监督与管理社保基金,以防止主体之间进行共谋寻租行为,最终达到保证社保基金运营安全的目的,
2.2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现状及问题
本文通过社会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规模与投资收益两方面论述社保基金的运营现状,并从社保基金的运营现状中分析转制和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资金缺口和空账运行: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造成基金流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受到约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的制约因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中的产权权益保护不力等不安全性问题。
2.3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不安全性分析
笔者从社会保障基金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两方面分析造成基金运营的不安全性原因。社保基金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①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②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力度缺乏刚性措施;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机制。社保基金运营的外部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①基金运营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②社保基金的多头管理与监管约束力不足;③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化程度低。
3.1信息化建设的借鉴
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在运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改变社会格局,在提升社保监督执行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政府应借鉴国外实践案例推进信息化在社保监督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学习国外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借鉴经验与方法,扬长避短,取其精华,从而提升我国社保监督效能。
3.2信息化视角下社保监督的对策
针对上述社保监督的实行障碍和基金监管问题,在以往社会保障监督与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笔者对社保监督执行力策略与模式进行剖析,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从而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法。在宏观上,地方政府要明确执行理念、执行主体、执行制度、执行信息、执行方式,建立良好的执行环境等要素管理;在中观上,对社保监督的信息发展策略、信息运行优势、部门职能范围、法律标准体系、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传播服务渠道、信息透明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分析;在微观上,明确社保监督的建设过程,整合执行信息资源、关注社会信息诉求。
3.3信息化视角下社保监督的建设过程
在制定社保监督策略的方法、方式、程序中调整,在执行因素的发展、环境、任务、审视与推广中控制,不断完善社保监督的信息平台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考虑如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推进服务型社保监督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全面提升社保监督的执行力。
近年来,广东省为了加快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各个业务和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相继出台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计划》等规划文件,使全省的信息化应用得到大力普及,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此背景下,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投入逐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但对比国外和其他省份,广东省目前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广东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最初以市级甚至县区级统筹为建设层级,当时建设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随着其他地区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有的地区已大大超过了广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根据广东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建设情况、成效和问题,国家提出了社会保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文化决定论,同时,通过建设信息系统来实现各级社会保障数据和业务统一集中管理和处理,达到了信息共享方式的最佳效果。目前,以服务群众、服务业务、服务决策为主线,坚持统一建设、资源共享、示范带动、确保安全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目前,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战略需求甚至重要趋势,笔者相信随着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保体系在社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滕霞.信息化视角下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
[2]宁华强.信息化条件下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3]熊藜霈.广东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01
F842.3
A
1673-0194(2016)14-0143-02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