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论述

2016-12-31 18:43:49徐建
财会学习 2016年15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文/徐建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论述

文/徐建

就高校而言,预算是一种主要的经济管理手段。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会从一定程度上对其运行产生相应的影响。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入手,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进行研究。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创新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业绩评估为关键内容,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依据,注重提升绩效与资源分配合理性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显著提升[1]。

二、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问题

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支持绩效评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这些高校更加注重财务状况和项目管理状况,忽视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的分析。就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而言,绩效评价人员更加注重定性考评,这种评价特点对高校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的问题

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是基础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部门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具有模糊性和多元化特点。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的模糊性特点是由其参考目标的复杂性引发的。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的多元化是由其涵盖内容的多样性特点引发的。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的特点不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对此,应该促进高校设定预算绩效目标的量化[2]。

(三)高校预算绩效运行的问题

对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就高校目前的预算绩效运行监控而言,主要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定期抽查实现的,这种监控方式对绩效信息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预算绩效运行情况的监控。

(四)高校相关人员的问题

高校相关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与预算绩效管理不够重视。高校领导的忽视现象会引发项目绩效管理的落实问题,高校财务人员的忽视现象会影响项目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这些现象会导致高校相关资源配置不合理,通过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影响高校声誉。

(五)校级预算编制过于僵化丧失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很多高校校级预算的编制过于复杂,条块分割明显,学院等基层部门缺乏财务之主权,造成权力义务的严重不对等,从而丧失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创新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校预算编制进行优化

对高校预算编制进行优化是主要的创新方法。高校预算编制的优化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高校的预算部门需要对高校实际的资金需求进行合理测算,并对预期效果目标、产出目标等相关目标进行设定。第二,在编制绩效目标之前,需要进行有效论证,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所编制的绩效目标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符。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所编制绩效目标的可测量性、指向明确性。第三,当绩效目标编制完成之后,高校财务部分需要对目标进行合理审核。财务部门应该将审核重点落在项目实施依据是否充分、绩效目标的可实现性、准确性等方面。预算编制过程的优化会对资金利用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第四,校级预算的编制应进一步粗放化,尝试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综合改革,建立运行保障经费和发展经费分类管理体制,实行两类经费统筹管理,扩大学院等基层部门自主权,从而奠定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二)加强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

高校财务部门的跟踪监控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对项目的完成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进行监控,当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时,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有效的措施调整项目进度。第二,对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进行监控。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处于正常水平。第三,对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发生调整进行监控。当监控结果显示项目实施方法存在一定变化时,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对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是否修改加强监控。

(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部门需要结合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合理选择,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预算支出进行评价。在正式评价之前,首先需要对设定的绩效目标、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当信息收集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结合适宜评价方法的选择对高校预算部门所设定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价。绩效评价对象确定完成之后,绩效评价人员需要根据评价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方案,根据评价结果撰写相应的绩效评价报告。

(四)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需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完成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建立。第一,将绩效评价报告与绩效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当绩效评价人员得出具体的评价结果之后,应该将结果及时反馈给高校党委,通过这种方式为高校领导的监督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应该将高校的日常预算管理与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当评价结果显示资金使用问题是由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引发时,应该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结论

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通过优化高校预算编制过程、加强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以及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建立,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创新,进而实现有限资源使用效益的提升。

[1]孙倩.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杜秦汉.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计划财务处)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2期)2016-10-08 01:30:27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会计之友(2016年16期)2016-08-12 15:41:37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