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2016-12-31 18:43:49张志平
财会学习 2016年15期
关键词:导向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文/张志平

以风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文/张志平

本文介绍了其特点及如何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审计,以期对相关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是企业审计部门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以企业将面临的风险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最终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在我国实施时间较短且发展不成熟,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国有企业必须正确看待该种审计模式的作用,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自身审计制度和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一、国有企业传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审计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偏离度较大

在当代,通用型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已不是制约企业发展增值的问题,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驾驭“创新”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传统内部审计目标停留在合规性、遵循性上,内容局限于操作层面,难以解决高管层关心的治理层面的问题,更无法应对大众创新的新形势,审计工作的路越走越窄。

(二)内部审计没有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

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定位存在误区,他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但是不负责解决问题。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否有效解决问题,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机构就应向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报告与风险评估相关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使内部审计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

(三)审计方法落后

虽然企业在不断发展,但企业内部审计的任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其主要任务仍然是考察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的管理不足,审计技术也较为落后并且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有较大区别,其广泛使用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分析技术,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定位。因此,企业应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积极使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

(四)审计结果不受重视

当前,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独立性较差、权威性较低,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被迫建立的,特别是内部审计目标主要检查审计对象经济行为的合规性,很容易就走到了被审计单位的对立面,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难以与企业管理部门展开沟通与合作,甚至陷入了无休止的推诿扯皮中。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的特点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活动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为引领原则,对企业治理、经营层风险管理效果进行确认和评价,并提供咨询保障企业目标实现,即根据评估后的风险大小决定审计资源配置、审计对象选择、审计范围确定和审计报告内容的新型审计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能使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业务部门目标保持一致

以企业的经营风险为内部审计的导向,整个审计中心就进行了前移,发现机会、降低威胁,既是股东会、董事会关心的问题,也是经营管理层、业务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审计工作就能得到高层的支持,操作层的欢迎,从目标源头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对立,容易形成合力,体现了新型管理理念。

(二)风险评估方式发生转变

该审计模式将风险评估作为最重要的审计程序,而传统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程序较为直接,由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固有风险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其错报概率较高,这种风险预测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现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则是在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对企业将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建立现代化风险评估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潜在的重大错报,这对企业风险分析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其它特点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具有很多特点:风险评估由零散向结构化发展,新型审计模式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同时将这些因素有机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审计测试程序向个性化发展,当前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弥补了传统审计模式的缺陷,在审计程序中应用了更多的个性化手段,针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审计事项和处于不同风险程度的流程环节采用了更具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方式;将重要的审计证据向外转移,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进行充分了解,从外部搜集大量审计证据,为企业风险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依据;把分析性复核作为风险评估的中心,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等多种审计手法,但究其核心,都是分析性复核。最后,传统审计模式往往忽略对审计信息的再加工,而现代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是以风险评估分析为中心的,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再加工,也会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条件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周期动态管理。制度上保证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周期循环,防止风险管理年度一次性行为。有些

下接(第142页)

猜你喜欢
导向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