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龙
(郑州工商学院 机械与电信工程学院,郑州 451400)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汪金龙
(郑州工商学院 机械与电信工程学院,郑州 451400)
目前,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尤其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力量的民办高校,应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变革,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提升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民办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应作出的改革。
互联网+;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其人大议案中正式提出“互联+”概念,同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于7 月签批《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至此,“互联网+”概念真正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具体来说,“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
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建设学科和组织专业,以应用为主导构建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以能力为取向进行教学评价[2]。
2.1 缺乏统一、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有不少民办高校在教学上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在教学内容上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造成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在课程考核方面,大部分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的方式,以传统的试卷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
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由于适应性不够,应变能力很低,在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时,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导致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机制缺乏。在一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时间被用来安排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理论知识过多,而能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很少。同时,民办高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大部分注重的是知识的完整性,没有考虑到和社会需求的衔接关系。因此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3]。
2.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
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个大难题。很多学校基本上都存在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同时,很多学校对教师不重视培养,再加上薪资水平不高,造成师资的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该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合适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举措。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特点,并在社会市场就业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3.1 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基本原则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同时,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4]。
3.2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育人的整体功能性、活动的序化性以及设计性和调控性,同时又具有人财物的供应与消耗共存等属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效能的基本保障。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积极构建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加强课程内容改革和优化专业体系结构是基础。
具体来说,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加强课程内容的改革,进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教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要优化专业体系结构,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结构[5]。
3.3 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已成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一直偏少,主要原因一是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师多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较为薄弱;二是民办高校长期以来对“双师型”教师不够重视,缺少一定的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的薪酬水平低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就妨碍了“双师型”教师的引入和培养[6]。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3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实行岗位聘任制,引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积极和创造性;二是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要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不断学习并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鼓励专业青年教师参与到企业中去,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实践经验,并将积累的经验融入课程中,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三是进一步拓宽师资引入渠道,从行业和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当实践教学导师,充实实践类教学师资队伍。
3.4 深化校企合作深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有企业急需,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有学校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和就业问题。因此,需要积极倡导推行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定点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关系,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共利、合作共赢。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与用人单位合作各类资源的共享,进而开展产学研等多方面合作,使学校成为地方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人才储备库。增强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建设,学生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对毕业生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方便企业选用和了解合适人才,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紧密联系。这样,就实现了在为学生就业铺路的同时,也能反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7]。
当前,“互联网+”正在对教育行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下,全面推进民办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为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以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1]佚名.“互联网+”就是这么简单[EB/OL].(2015-10-20)[2016-12-10].http://www.wtoutiao.com/p/uceShk.html.
[2]肖瑶,吴灵均,曹丹.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J].智富时代,2014(8):54-55.
[3]杨燕妮,唐铁山.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江苏教育研究,2014(12):12-14.
[4]佚名.“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EB/OL].(2015-06-15)[2016-12-10].http://mt.sohu.com/20150615/n415018656.shtml.
[5]孙艳.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研究[J].才智,2015(29):19-22.
[6]王娟,吴宪祥.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版),2016(2):33-35.
[7]邓清林.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困境和出路[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Reform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practical tal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Wang Jinlong
(Mechanic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400, China)
At present,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profoundly change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has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face of“Internet+”era, private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force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nform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establish Internet thinking, use“Internet+”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reform problem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ternet +;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reform of training mode
郑州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项目编号:ZSLX2016506。
作者简历:汪金龙(1985— ),男,河南光山,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