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6-12-31 02:35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文精神人文

包 韵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湖北 武汉 430080)

目前我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或是高等教育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却难以实现。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桎梏,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各类教育中实用主义严重,特别是培养合格技术工人,蓝领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更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实训课程排满了学生的课表,而语文等文史类课程日趋边缘化。反观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往往又是基础知识十分匮乏的初高中毕业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十分有限,如何将他们培养成真正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人文精神的培养必不可少。职业教育不能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的理解并加以运用,发挥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1 中等职业教育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中“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中职教育应该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在开展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重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还必须放到重要位置。要努力做到以人文教育促进专业技能教育,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但中职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人文教育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一是重技能的培养模式导致语文等人文学科得不到重视,语文课教学课时十分有限;二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文化基础课程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并非专业课程不重视,认为语文水平的高低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没有直接影响,语文课在学生那里得不到重视;三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偏重教授实用性强的知识,习惯进行知识的灌输,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到位。以上这一系列原因就造成了当前的学生人文知识匮乏,文化素养不高,理想信念缺失,法律意识淡漠,以至于人文精神在当前也就无从谈起。

2 何为人文精神及人文精神的作用

人文精神是存在于我们人类内心,是对自我关怀,具体表现在对自身尊严、价值、命运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追求,对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各种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珍视,对自我能实现完美人格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期待。人类被誉为万物之灵,也在于我们珍视人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都有着自己最珍贵的人文财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象征,也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至关重,它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纽带,也是激励这个国家和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反观我们的中职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教授,更重要在于对学生身心的重塑,特别是在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十分普遍,他们的身心健康急需得到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健全的人格,完善的身心,无疑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具有积极作用。

3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中职教育中语文相较于其他课程,是一门尤其能凸显人文精神,启发学生人文意识的学科。同时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语文对于学好专业课程,对于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的提高,对于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也能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不可或缺。而现实情况令人担忧,在教学方面始终是偏重技能的培养,人文精神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如何能成为民族复兴,振兴民族工业的基石。所以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同时有着重要人文教育功能的语文课,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使命。语文作为中职生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人文学科,通过语言文字等知识的传承,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有益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达到人文精神所要解决的,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的问题,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如何与自然、与社会、与其他人处理好关系,在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学会与周召环境和谐相处。因此,中职教育要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十分必要。

4 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培育人文精神

4.1 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人文精神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如何把不利的人口负担变为有利的人力资源,教师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的任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文化、有尊严,都要依靠今天教师的辛勤培育。

第二,教师要积极维护教育的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天职,当前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平现象,但是教育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能为每一个受教育对象提供相对公平的学习环境和向上流动的机会,我们当前所面对的中职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需要帮助他们改善生存状态,使他们看到通过勤奋学习,实现自己上升的通道。中职教师要在教学中,抛弃应试教育的那种刻板的、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

第三,教师要宽容和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做到与学生一起感同身受,关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期待和受挫时的沮丧心情,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去体验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包容他们的错误,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宽容和善待学生,是教育的一种有益方式,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点拨。

4.2 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熏陶学生的身心

我们教学中面对的中职学生基本都会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尽完美的家庭环境、义务教育阶段不适合的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他们自身素质和修养有限,这样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如虚荣享乐、行为散漫、自制力差、自私偏激、盲目自信或自卑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掘教材中的有益营养,利用语文课程内容相对丰富、表现人物和事件比较多的题材,紧扣课文的语言,挖掘课文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深入体会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和事件所蕴含的意义,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领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孕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比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这一小说时,引导学生辨别是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虚荣心的代价和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物质享受对自己的危害,同时学习主人公敢于担当的精神;讲到余光中的《乡愁》,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乡、对亲人的那一份情感,对父母亲情的认识;再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等古代文学的讲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感受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明。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人或事物,通过学习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结合,让学生自己产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的感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的人文素质。

4.3 发掘语文教学中的道德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很多人看来中职学生是应试教育下淘汰下来的“差生”。这样的学生基本都有着内心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等共性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学生又往往不愿多付出,贪图享乐,自己的人生目标模糊,对待学习缺乏动力。有一些学生只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对自己道德和修养的要求。他们在与人相处,尊师重教、礼貌礼节上做得十分不足,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文精神的缺乏。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道德因素,用持之以恒的耳濡目染和感同身受方式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让课堂所学成为学生自身道德水平提升的推动力,最终经过积累和积淀,成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多选择能启发学生理想、信念和梦想的文章,讲深讲透。讲到孔子、孟子,可以着重向学生讲解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凌然正气。讲到杜甫,可以发扬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情怀,激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操。同时教学中还可以多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家人,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引导,使学生对学习有信心,使他们感受到作为未来劳动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更多的理解他人、理解父母、理解社会,逐步激发他们心中的正能量。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既具有实用语言工具的作用,又承担着播撒人文精神,陶冶情操,净化身心的作用。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对中职毕业生作为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职业教育领域开辟出人文精神培养的广阔天地。

[1] 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念,黄涌.教师人文读本[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

[3]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文精神人文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