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玥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江苏 淮安 223001)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经济领域,城乡之间经济科技交流不断加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然而,相对来说,文化之间的城乡交流显然没有跟上经济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之下,社会的进步单以靠经济的发展拉动显然是不科学的,只有当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能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在强国的组成要素中,文化这一要素常常被忽略。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乡土文化相对城市文化更不为人们重视和保护。
迪格儿印第安人有一条著名的箴言:“开始,上帝就给每一个民族一个陶杯,从杯中,人们饮入了生活。”乡土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攫取和形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乡土文化自然是滋生和培育于广大的乡村地区。对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来说,农业的发达是决定其文明产生的关键。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农业在我国黄河地区得到充分的发展,致使国家模型和农业文明开始从我国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农业的发展始终推动着历史的前进。而在这农业文明中,乡村模式的聚集生活方式,孕育着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中国乡村文化里,无处不透露这着中华民族人民生活的气息,无处不显示着中国乡村农民的智慧结晶,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与气魄。即使是在如今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中国,乡土文化依然以其独具特色的涵义而无法替代地存在着。在不同的时间内,乡土文化的核心含义——中华民族的品质精神和智慧结晶不会改变,时间只会为乡土文化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同时,相应的上层建筑之——文化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基本方针为基点,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其中,乡土文化在“十一五”计划中五项农村文化建设措施的指导下,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农村文化投入稳定增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农民自办文化潮流涌起,自办文化繁荣;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城市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援助机制形成,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以社会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二元体结构,从而导致中国出现城乡社会二元体结构。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乡之间同样存在着文化的二元体结构。城市建设中形成的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建设成果显著、文化服务系统完备、市民文化参与积极性高、市民文化素质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得到政府倾向性扶持的城市文化结构与农村建设中形成的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文化建设成果欠缺、文化服务体系不够成熟、村民文化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村民文化素质有很大提升空间、文化保护和传承未能得到行政性机构的重视的乡村文化之间的对比尤为突出。笔者认为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并不是要求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要融为一体,而是把乡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放在同等的地位,两种文化的投入要以国家绝对的财政支持以避免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因城乡之间经济的巨大差距而导致两种文化在建设中存在不平等的情况,同时,加强城乡的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首先,在国家对乡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大投入之后后,各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然而,在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同时,许多设施未能像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那样充分发挥其相应的功能,还有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一些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次,乡土文化建设的经费不如城市那样充足的,资金缺口大,最终导致某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
在乡村地区,村民文化素质远低于市民,所以,在对待文化建设的价值观上城乡之间存很大的差别。村民对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对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导致乡土文化未能很好的保护甚至遭到破坏的重要因素。再看,参加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儿童和青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开始向城市文化看齐,这样的现象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村民未能把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看作自己的责任,这是文化建设中的最大缺失。
政府在乡土文化保护和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现在,国家提倡城乡一体化,政府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引导和加强城市地区援助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建设。对于现在的基层机构村委会来说,文化组织建设能力相对薄弱,文化建设的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做好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镇、县等政府机构又没能真正的下到基层来指导,市、省级政府也只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城乡一体化而加强与乡村边远地区的经济交流,文化方面的城乡交流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引导城市扶持农村的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各级政府未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没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中,没能积极制定完备的乡土文化建设体系,是政府在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中最大的不足。
国家是推动乡土文化发展的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乡土文化是农村文化的代表,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得以保护和建设,才能立足于民族之林。国家必须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为推动农村的乡土文化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引导国民对乡土文化的重视;国家还要制定法律法规,以规范乡土文化的建设,为保护乡土文化提供法律保障;统筹兼顾,促进城乡之间文化的交流,以缩小城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差距。
政府是乡土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第一,政府必须为乡土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作为为乡土文化发展的阵地;第二,政府要对农村地区加以政策性的倾向,为乡土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第三,政府要为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保证乡土文化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联系,做到各级政府都能对乡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认识,促进乡土文化的发展;第五,政府要主动承担农村乡土文化建设体系形成的责任,加强政府在乡土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功能。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95:39,71,77.
[2] 同春芬,党晓红,王书明.农村社区管理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7.
[3] 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光明日报,2006-2-16.
[4] 金红华.论新时期农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