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阶段的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新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渐的深入人心。而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我们母语的载体,在我们的日常交流沟通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理说应该是教育学科中最简单、学生最感兴趣、效果也应该是最好的。然而教育现状并不乐观,现阶段的教育也不能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盲目的求新、求异,令高中的语文教育乏味,并且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应对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缺乏情感教育
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精神并未深入人心,在实际的教育进程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高中语文兼顾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更是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个性鲜明、情感深厚。自《诗经》、《楚辞》等开始,一直到当代著作,诗歌一直贯穿着中国文学,诗歌以其悠久的历史、繁多的种类、深远的影响以及流传的精神在中国文学史占有者重要地位,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精神遗产,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收录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供学生们去赏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们领会其中的情感,传承前人的精神风骨。可是,回头看一看我们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各种各样所谓的“专业术语”生搬硬套,一味的沉浸于所谓的修辞手法、句型格式、选词炼句,忽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将原本情感丰富、文辞练达的诗词歌赋拆解的七零八落,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殊不知,如繁星般的专业术语只会让学生觉得课程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语文或者说是语言,更多的是情感的沟通,是人们交流的载体,一味的套用专业术语,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会造成学生感情世界的匮乏。
2.远离生活,索然无味
一切的文学都源于生活,地泽万物,土壤滋养着万事万物,那生活就是文学的土壤,为文学创作提供着丰富的资源,也让人们在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能享受足够的文化知识的滋养。可是,在我们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更多的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更多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当前的教育环境较为封闭,学生们只能接触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可是语文的教学应该生动的、活泼的,属于情感与语言的教学。“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是生活;“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血隔陇闻”是生活;“时挑野菜和根煮,斩斫生柴带叶烧”是生活。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生动的书面文字都是死的,都不能代替活泼的语言。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投入到生活中去,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学生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之中,远离社会生活,没有机会去领略多姿多彩的世界,这势必会极大程度的削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学生,更是健康向上、热爱生活、思维开阔的学生,而不是仅仅知道如何应付考试。
二、如何应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语文学科是情感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培养中学生情感的重要媒介,而作为这一媒介的重要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身为语文教师,要学会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传播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在解析文化知识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前人的情感世界中去,用前人美好的、健康的情感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可以自发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将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
语文作为文化语言的载体,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生活处处皆语文,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令外部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必修与选修这两种教材中,报纸、广播、杂志,都可以作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良好媒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时事穿插到自己的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到外界的生活,发散自己的思维,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学生时代正是思维跳脱,开阔视野的重要时期,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料以及恰当的教学手段,例如配乐的诗文朗诵、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带动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语文的课程改革还在路上,当前的教育改革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慢慢的显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态度,以积极主动地态度投身到教育改革中去,力求将语文教学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次旦卓嘎.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N].西藏日报(汉).2013年10期22-29
[2]沈万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01期170-228
[3]彭立平.高中语文课堂评点教学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36期27-29
[4]田子华.青川第一高级中学;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N].广元日报.2015年17期35-38
作者简介:
雷园园(1989~),女,江西上饶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教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横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