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飞艳+余节约
随着“互联网+”在印刷行业的深入发展,网络印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提高和保障网络印刷平台接单后的印刷质量,是进一步拓展印刷电子商务的关键着手点。印刷品质量受原材料质量、印刷质量、印后加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原材料质量、印后加工质量容易评估和控制,但以色彩和阶调层次正确还原为主要要求的印刷质量控制则更加困难。为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网络印刷平台的颜色管理进行探讨。
网络印刷平台的印刷质量控制难点
采用传统印刷生产方式,印刷厂接收原稿和设计稿后,会先由印前部门完成分色和打样,再由印刷车间完成颜色复制,整个过程可通过闭环的色彩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即使没有做色彩管理的印刷厂,在长期的磨合过程中,也能使印刷效果与原稿、打样实现较好的匹配。而网络印刷平台面向众多的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印前制作由不同的客户完成,印刷生产则分发到不同的加盟印刷厂完成。由于不同客户的印前处理不同,不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效果不同,再加上缺乏起颜色沟通作用的硬拷贝样张,使得印刷质量控制更加困难。
1.客户印前处理方式不同
在网上下单的活件,通常印前制作由客户自己完成,包括彩色图片的颜色模式转换,以及页面上色块和文字的颜色设置等。但许多客户对印刷色彩管理的理解不深,往往会根据屏幕显示效果进行颜色的设置和调节,按照图像处理软件的默认设置进行颜色模式的转换。由于客户电脑上默认的印刷特性文件与后期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特性文件严重不匹配,往往导致最终的印刷效果和客户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效果存在很大差距。
2.缺乏合格的硬拷贝样张
网络印刷平台的客户一般只提供电子文件,没有硬拷贝样张,且网络印刷平台也不可能制作样张,快递给各地的加盟印刷厂。在没有合格的硬拷贝样张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印刷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条件和印刷工人的偏好,最终的颜色效果可能与客户原本的意愿相差很大。
3.印刷厂的印刷特性不同
为网络印刷平台提供生产服务的加盟印刷厂,所使用的生产设备、材料不同,加网方式、印刷压力大小、水墨平衡等工艺条件的设置也可能存在差异,使得印刷时的印刷网点增大、叠印效果等各不相同。加之没有硬拷贝样张,印刷过程中主要依靠印刷工人的经验控制颜色,使得同一电子文件在不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结果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造成颜色质量不稳定。
网络印刷平台模式下的印前制作和印刷生产是分散、随机组合的,不可能像传统印刷那样实现闭环色彩管理,只能以网络印刷平台为发起人,通过规范客户的印前制作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生产,使其遵循同一印刷标准要求,才能实现颜色的正确复制。
印刷生产标准化的瓶颈及对策
印刷生产标准化是指给定的CMYK模式的电子文件经印刷后,印刷品上的颜色都符合标准要求。反映到印刷呈色上,是指印刷品上的原色、间色的色度值要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四色的网点增大值也要符合标准要求。标准化生产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碎片式的订单生产,效果更为明显。
如何使网络印刷平台加盟的各印刷厂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呢?现有的标准化校正,如G7、GMI等,过程过于复杂,需要印刷专门测试版以及检测和分析大量数据,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太高,只有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印刷厂才能实现,而大部分与网络印刷平台对接的印刷厂都是小型企业,网络印刷平台强制要求各加盟印刷厂按照G7、GMI等进行标准化校正,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此,我们研究了胶印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利用扫描式检测结合软件智能分析,使标准化校正简单、易用,印刷厂乐于接受。具体校正方法为:通过印刷测试图(如图2所示),扫描检测后,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并自动生成建议控制的最佳密度(使青、品红、黄、黑、红、绿、蓝偏离标准的平均色差达到最小)和CTP网点增大校正补偿值,如图3和图4所示。按建议值调整后,即可达到当前纸张、油墨条件下最接近标准要求的印刷效果。该方法不需多次印刷测试版,不会占用大量时间去逐点检测、分析,只需快速扫描测试图,利用软件自动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校正即可,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网络印刷平台作为标准化生产的发起人,既可以让加盟印刷厂采用该方法对印刷生产进行校正,也可以让加盟印刷厂印刷图2所示的测试图,然后将测试图样张快递到网络印刷平台,网络印刷平台使用该方法对测试图样张进行检测,并把胶印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提供的建议反馈给加盟印刷厂。与其他印刷评分软件类似,该系统还具有印刷质量评分功能,通过标准化校正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使各加盟印刷厂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
规范印前文件制作
实现了印刷生产标准化控制后,网络印刷平台才能对印前客户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网络印刷平台根据印刷标准化特性制定“印前颜色设置方案”和“印前检查配置文件”,提供给客户下载,并要求其对生成的PDF文件采用规定的印前检查配置文件进行预检。此外,网络印刷平台还可以对收到的印前PDF文件进行自动的预检过滤,防止有重要缺陷的文件进入生产流程。
利用优化的屏幕软打样控制颜色
基于网络印刷平台,印前制作人员和印刷厂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传统利用数码打样来确认印刷效果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屏幕软打样能让客户和印刷厂各自利用显示器进行软打样,符合基于网络印刷平台的新型生产模式。
采用Photoshop或Acrobat等图像工具或PDF浏览器观看电子样张,不同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会有明显不同。虽然依据色彩管理方法,借助ProfileMaker、EyeOne等软硬件设备对显示器进行颜色校正后,显示器显示的颜色准确性会有明显改善,但实际上,采用现有的基于开放式色彩管理技术校正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还是不能与硬拷贝样张接近,原因是现有的色彩管理方法对观察环境、显示器的色域等有严格的限制性要求,实际生产环境很难满足。
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高精度的软打样新技术,如图5所示,其能根据环境光、显示器的特性及印张的光谱特征,对显示器特性文件进行精准修正。相比现有屏幕软打样方法,其能够实现屏幕色和印刷色的高精度匹配,较好地满足印刷打样要求。
网络印刷平台可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印刷一批标准样张,分发给各加盟印刷厂和业务量较大的客户,要求各加盟印刷厂采用高精度的软打样新技术优化屏幕软打样的呈色效果,使其接近网络印刷平台分发的标准样张,这样在后续的印刷生产中,加盟印刷厂就可以放心地以屏幕软打样效果作为印刷参照标准。
印刷网络化是大势所趋,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印刷平台出现,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随着人们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产业的升级,网络印刷平台之间的竞争一定会从开始阶段的以价格取胜,逐渐过渡到以性价比取胜。以标准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定制式生产方式,能管控好分散生产的印刷品质量。而协助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实现生产标准化,可使网络印刷平台在性价比竞争中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