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源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问题导向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探究
罗 源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研究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就是要通过充分调研,理顺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服务意识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科学设计服务路径提供有力依据。
问题导向;高职院校;社区教育;服务
所谓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将问题融入到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意识。首先是要形成问题意识。问题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意识会强化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先要提出问题,再以问题驱动思考和自我反思,产生思维的碰撞。其次是养成反思行为。个人反思是个体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研究的基本前提,是研究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促进发展的核心因素。
传统的社区教育研究主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社区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重点是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较少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在国家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研究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就是要通过充分调研,理顺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服务意识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科学设计服务路径提供有力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且鼓励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更加明确了要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在此背景和需求下,地方职业院校广泛参与社区教育实践,如:按照国家和地方文件精神,建立了职业院校与社区的联动机制、开发了社区教育课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了服务设施等,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职业院校自身和外界的一些原因,高职院校在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3.1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识不强
3.1.1高职院校对于“服务”的定位不准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在该发展思路的引领下,高职院校主要以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为主要方式作为其落实“服务”功能的主要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院校将主要资源集中到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1.2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热情不高
一方面,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地位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与质量正在快速增长稳步提升,高职院校通过单一的学历教育能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形成大量的学历教育经验与成果,在满足学历教育要求上驾轻就熟,相较于学历教育,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需要开展大量新的基础性工作、开发新的社区课程、共享教学资源与设施,这都会给高职院校带来新的“负担”,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热情不高。
3.2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
3.2.1社区教育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制度支撑和政策措施的持续关注。纵观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探索和积累经验,社区教育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仍不健全。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都还不太健全,在法律法规层面更是缺少设计和规划,使社区教育还停留在非常规的工作层面,没有真正形成有制度保障的常规工作体系,以及常规性的工作力量、工作资源和工作制度。
3.2.2高职院校缺乏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制度
在参与社区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开发社区课程资源、共享实训设备与材料等,这些活动均会增加高职院校的人力、财力投入。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本身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如果在此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和回报,无疑会加重高职院校的负担。就目前来看,鲜有地方政府出台可操作性强、吸引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鼓励政策,由此,势必会大大降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3.3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相关方沟通不畅
3.3.1高职院校与社区沟通不够
一方面,从隶属关系上来看,社区主要是在区级政府和街道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是基层管理机构,高职院校一般有省级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地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两者分属不同的管理序列,工作内容(任务)交叉少,联系不多。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与社区虽委派人员进行衔接沟通,但专门机构缺失,相应的多方参与机制暂未建立,导致双方的对接、沟通不畅。
3.3.2高职院校对社区居民需求了解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根据国家和地方要求,开发建设了一些社区课程。在已经开发建设的社区课程中,但定位不准。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绝大所属院校主要是结合院校自身优势专业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较为注重突出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但是该类课程的难度较大,虽然适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但作为社区教育课程难度偏大。第二,开发课程覆盖面较窄。由于高职院校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不充分,没有全面掌握居民行业分布情况和需求情况,整体来讲,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不丰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要。
3.3.3高职院校之间沟通不够
当前,积极服务社区教育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广泛共识,并着手进行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以职教大学城为主要形式的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模式,使高职院校集中到一块儿,而高职院校的就近服务原则使社区教育的院校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为保证社区教育课程门类齐全,各高职院校均开发建设了通识教育类课程与专业培训类课程,但通识教育类课程内容基本相同,重复建设情况严重。
3.4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资源不足
3.4.1人力资源不足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办学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高职院校的师资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迅速增长要求数量与之匹配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教师的准入门槛。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队伍(特别是公共课教师队伍)处于较重负荷运转,不堪承担更多教学任务。
3.4.2课程资源不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并要求职业院校到2015年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目前,职业院校均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社区课程建设,投入了人力、财力,开发了部分社区教育课程。但就推动社区教育发展而言,该项工作落实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是社区课程的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社区教育需要;二是不同院校之间重复开发、建设的情况比较严重。
3.4.3场地设备和图书资源开放不够
在场地、设备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场所、实训设备在功能设计上主要以满足学生学习实训要求和日常教学需求为主,往往不具备向社区开放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厅等虽具备向社区开放的功能,由于运转、维护成本的原因,其开放程度不高、时间不长,不能较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既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通过深度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6
G717
A
1673-0194(2016)20-0215-02
2016-09-20
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ZJGH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