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0)
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杜浩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0)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扩大区域性土地经营规模,利用大型机械,实施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一家一户的生产责任田,过渡到土地集约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土地集约化经营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解决好土地合法流转经营与农民权益的问题,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经济;土地经营;集约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正在向科技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品种逐步改良、优化,生产经营方式具有新的改观,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在向小康社会奋斗。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部分富裕起来的返乡农民,利用手里的资金,开始尝试租赁土地承包经营,把相对集中的土地,筹划进行集中连片经营,实施规模化生产,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的规模实力和品牌优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党中央提出土地合法流转经营的思路,各地政府有了相应的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农业格局迈进,强有力地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农业生产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告别了延续若干年的传统经营方式,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有效调整了产品结构,真正实现了自由发展农业经济,面向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的良好局面。新的土地经营者可以在充分掌握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土地土壤性质,加大科技投入,一些地区由原来的传统作业方式向大规模种植收益较好的经济作物转变,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商品化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工序越来越科技化,用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时间越来越减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正在向农业发达国家的土地经营水平迈进,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为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农业要发展,必须重视科技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实施机械化是告别传统粗放式经营的必然途径。一部分率先富裕的农民参与到农村土地合法流转的过程中,对实施农业机械化有了新的希望,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和财政补贴,使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逐步适应大型机械化种植的目标成为现实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使多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逐步富裕起来。但是从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角度,也明显暴露出方方面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实行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减少劳动力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农村大多数地区土地经营权分散,不适应大型机械种植。另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农民的观念意识和经济能力所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长期难以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较好地改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不利于农业的统筹经营,也使农作物的推广有了难度,在某种程度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土地太分散,一家一个经营理念,不利于农业生产合作的推进。如果继续推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很大程度阻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尤其在北方相对落后的农村,不改变靠天吃饭的生产经营模式,大部分农民的脱贫难以解决;不实行机械化作业,永远会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后,才有可能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引导和组织工作,确保农民离开对自家小范围土地的精耕细作,而从另一方面要增加更多的收入,使农民从相对低水平、小范围的常年劳作过程中解放出来,发展第三产业,干自己更喜欢、更胜任的工作。另外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要把土地合法流转和保护农民的权益结合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减除后顾之忧。通过在农村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此就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可以避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把一部分有文化、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留在农村,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解决离开土地耕作农民的生存和致富问题,通过自主发展集体工业的方式,建立农村工业项目,多方面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我国北方地区农村企业的建立,需要政府协调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工作,要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农产品实施市场化运作,还要充分考虑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的结合,产品要有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要尽可能形成地区特色品牌。要发挥地理环境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建立具有地方农产品特色和农村文化氛围融合的“农家园”、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充分发挥每个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建立并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目标应该把促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发展放在第一位,所建立的第三产业要以农产品的深加工为基础,大力引进科技生产项目,让科技和土地结合起来,是在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新的必然发展趋势,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研发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广新型农业灌溉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提高农业的抗旱抗灾能力,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让离开土地耕作的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的统筹工作。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31
F321.1
A
1673-0194(2016)20-0193-01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