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轨迹——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为线索

2016-12-30 19:36秦翠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报告特色

秦翠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合肥 2316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轨迹——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为线索

秦翠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合肥 2316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形成、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也随之不断成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经历了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到十六大以来的丰富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必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党代会报告;历史轨迹

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是党的思想的风向标,我们可以从其内容中找到一些重要的思想、主要的方针与政策等。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大会报告内容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轨迹。因此,从党代会报告这个视角去跟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形成、丰富、成熟与发展,无疑为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将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

一、十二大至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形成阶段

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提法就被及时提了出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产物。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这是在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运动”之后第一次指出:“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表现。”新命题的提出,让我们得以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让人们消除了对社会主义固有的几点认识,同时也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力推进。

理论推进仍然在进行,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论证中,1987年的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与初级阶段理论对应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出台,而与基本路线对应的经济建设三步走计划也适时提出。这一系列新理论、新认识勾勒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让广大民众知道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也就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问题,即本质问题,也就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至关重要的内容。而接下来的党的十四大则完整地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做了全面阐述,理论全面地回答了在当时的中国国情下如何去建设、巩固并且很好地发展这个各方面待发展的国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也就是在这样的时机下初步形成了。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初次提出,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形成,再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的系统概括,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形成的关键环节,而这些关键环节的密切结合也促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逐渐形成。

二、十四大至十六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成熟阶段

当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定以后,党和人民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摆脱了之前的种种羁绊,取得了重大发展,同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实践成绩。经济水平提高了,政治文化建设自然就会被提上日程,于是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政策与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翔实的思路。本次报告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将邓小平理论上升到最新的高度,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性飞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模式全面开启,于是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就有了翔实的论述,也可以说是报告的主体内容之一。三大板块的体制改革也与本次大会所追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相呼应的,本次大会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全面发展的目标正是切合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战略思想,无论怎么样发展,最终都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战略思想。所以,本次报告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战略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了其指导思想的地位。本次报告中关于小康社会总目标与“三个代表”重要战略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不断加深,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与发展时期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巩固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成熟。

三、十六大至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深化发展阶段

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各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国内国际层面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党的十七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明确,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之路上所坚持的坚定信念,也是本次报告带给大家最鲜明的印象,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提法也是首次提出,并且对这个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报告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科学解释,并将道路与体系的关系也进行了论述。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这个理论体系,这样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如此大众化的理论分析也只有长期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出,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无疑最有发言权。

十七大结束了,但是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一直在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奋勇争先,实现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好成绩,在十七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激动人心成绩,我们离全面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与此同时,全国人民开开心心地迎来了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十八大报告的主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主题相对以往较短,但是简短的主题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致力于建成小康社会的雄伟抱负。报告正文重点介绍了我们如何在今天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也必须也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自然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也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它的指导思想地位被确定下来,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无疑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又一重大发展。我们也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第一时间将反复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与此同时,我们的民生建设改革、我们党内的作风建设改革、我们的法治国家建设改革等逐渐推进,改革成果较以往非常显著,我们也真心喜欢上习近平、李克强的建设时代,他们的亲民、爱民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于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的中国梦、李克强的经济学、王岐山的“苍蝇老虎一起打”等新提法成了广大民众每天都必谈的一个话题。当然,这些话题的最上端是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将会为我们新时期的全面改革时代提供全新的理论指导。真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包括实践上的,也包括理论上的,让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最为全面的理论指导,早日实现全民中国梦!

[1]郭圣福.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认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屠静芬.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俞思念.中国社会主义认识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杨军.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再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周仲秋.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观从马克思到江泽民[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陈鹤]

A8

A

1673-291X(2016)25-0177-02

2016-08-16

秦翠红(1987-),女,安徽合肥人,助教,硕士,从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报告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报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报告
报告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