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新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试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
祁新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双重严峻考验。中小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环境、社会负责,通过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和关爱社会等途径,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小企业的慈善文化,增加中小企业的内在价值,最终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增速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稳定增长。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并不是因为我国经济运行出现危机,降增速、提效率,是对旧的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从传统劳动力和资源大力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以技术和资金投入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降低第一、二产业占经济比重,逐步提高第三产业使其成为主体。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消费需求将成为主体,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经济、繁荣市场、促进技术进步、创造就业机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追逐利润最大化符合股东的利益,是中小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但中小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其他组织或个人发生利益交换时,其行为产生的收益和成本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边界而向外部溢出,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当中小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应该由企业承担的成本向企业外部转嫁时,就产生了负的外部性。由于负的外部性及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败德行为,这就必然要求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
中小企业在运营中,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股东、员工、政府、潜在投资者等不同利益主体发生利益交换,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现实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企业与各相关利益方间会形成信息的博弈。中小企业向外部传递有效的正面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功能,赢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有利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保持,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定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这似乎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背离,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符合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产业优化升级对企业的内在要求。不能合理利用资源、不尊重人才、新技术、简单粗放式经营、逃避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将势必被社会发展所淘汰。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不断创新,重视科技,培养人才,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更能增加中小企业的内在价值。
1.以人为本,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取得稳定收入的经济来源。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社会就业机会,对员工负责,是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务。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视作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远来看,不但不会导致成本增加、降低利润,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的内在价值。企业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会加深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工作中会将其转化为动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会增加员工创造的财富。企业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员工的生产能力,使员工拥有职业生涯上升的空间,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将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最终还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经济新常态时期只有科技创新、提供产品的品质,才能保持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中小企业以人为本,对员工负责,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资源节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缺乏品质的独特性,生产中需较多地依赖资源投入,处于产业链的中端,获取利润需要人、物资源的大量消耗。盲目扩张、简单粗放的增长方式注定将无以为继,新常态时期,中小企业只有重视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靠拢,坚持产品品质提升,进行设备技术更新,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生存发展核心。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中小企业对劳动力、能源、资源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
责任体现的是企业的品格,企业责任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企业的理念、精神、行为准则,是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一份责任,对社会的贡献。随着全社会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环保产品,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已成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可避免各种短视行为,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向社会展示一个负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信誉,增加企业文化价值,最终会使企业相关利益主体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共赢。
3.关爱社会,构建中小企业慈善文化。社会是企业的依靠,利润的来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关爱社会,企业的慈善行为是基于慈善激情与慈善理性结合基础上的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表达方式,符合千年沉淀慈悲为怀、仁者爱人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体现企业家从企业经济追求向企业社会价值追求的转变。关爱社会,构建企业慈善文化,将慈善行为置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形成社会、企业双赢的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慈善行为是没有回报的净投入,慈善行为利于中小企业基业长青、长远发展,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高度的责任,是企业德性的正道,积极的慈善行为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社会信誉和企业形象。当广泛的社会民众对企业的慈善行为形成好的印象后,会倾向于据此推论企业其他方面的特征,建立消费倾向,在购买商品时会优先购买那些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社会责任感强企业的商品,这也是心理学晕轮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中小企业构建慈善文化,不仅奉献社会,也利于企业价值增加,长远发展。
[1]李国平,张倩倩,周宏.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理论、方法与检验[J].经济学动态,2014,(6).
[2]黄家瑶.社会责任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分析[J].东方论坛,2011,(1).
[3]徐雪松.企业慈善行为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雷光美,许萍.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3).
[责任编辑吴高君]
F276.3
A
1673-291X(2016)25-0011-02
2016-08-1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江苏小微企业外部支持研究”(2015SJD747)
祁新(1976-),男,江苏盐城人,讲师,从事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