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曦 陈 波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2.河南省体育设施管理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河南省体育强省规划纲要,全面了解掌握全省体育产业发展和场馆运营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努力构建上下衔接、横向联动、资源共享、科学规范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5月“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的相关成员对洛阳、南阳、平顶山、汝州、漯河、周口、滑县、安阳进行了实地调研。采取听取介绍、实地查看、座谈了解、资料收集等方法,比较详细地了解掌握当地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场馆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发展建立的有效机制体制和成功经验做法、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及对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呈平稳上升发展态势。体育主管部门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的同时,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开发体育用品市场、拓展体育培训、休闲旅游和无形资产市场等,促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注重对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场馆设施配套功能和管理队伍,制度逐步完善,为体育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洛阳市体育场馆总占地面积1157亩,由体育馆、游泳馆、射击场、体育场、网球综合馆、自行车赛场6个大型体育场馆及中心广场、湖面、绿地等场地设施和西工体育场组成,成为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平顶山一次性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体育村,对体育场馆和辅助设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成为市民群众和广大体育爱好者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南阳市以举办2012年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为契机,对全市体育场馆进行了升级改造,现有市级体育场馆15座,室内(外)游泳馆、网球场、保龄球馆及高尔夫球场等一系列体育设施。周口市体育中心占地806亩,概算投资6个多亿,规划建设“一场三馆一校一园”和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市体育运动学校、全民健身公园及室外各运动项目训练场相继投入使用,游泳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漯河市体育中心成立于2000年,占地430亩,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健身俱乐部、游泳场、游泳馆和网球场等场馆设施,一应俱全。汝州市新规划的体育场馆已经开工建设。滑县对现有场馆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结合当地城镇化大型社区建设,加紧规划体育场馆用地。
各地体育部门,注重边实践边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体育产业发展路子。洛阳市体育中心借鉴“无锡模式”,建立“事企分离、管办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积极打造“品牌项目工程”、“商贸会展基地品牌工程”、“人才训练基地品牌工程”、“全民健身品牌工程”、“特色文化品牌工程”五大品牌工程,正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的“洛阳模式”。漯河市体育中心发挥场馆优势,积极搭建赛事平台,坚持以承办赛事活动为主,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先后承办了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国际男排精英赛、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预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省级以上比赛90项1400多场次,积极打造“漯河排球城”品牌。周口市体育中心被命名为“河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承接各类比赛、展览、商业演出等活动,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汝州市专门成立体育市场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和体育场馆运营发展。
体育与文化、旅游血脉相连,彼此交融、相辅相成。为此,各地注重探讨体育与文化旅游事业相结合的新途径,积极拓宽体育产业面。南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以鹳河漂流、宝天曼峡谷漂流、龙潭沟、坐禅谷、淮源景区、伏牛山、老界岭滑雪、天竹峡、丹江水库风景区、太公湖生态旅游构成的豫南体育旅游框架,并积极以丰富的资源申报省级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安阳市十分重视航空体育产业发展,利用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航空运动优势,近年来连续举办中国安阳国际航空运动节,组织滑翔伞比赛、航空跳伞表演、航模比赛表演。通过航空节的举办,带动飞行员培训、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航空模型制造等产业。平顶山市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山水文化优势,探索建立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舞钢市制定了“一带二基”体育产业战略布局,建起了生态健身养生度假村、生态型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在鲁山县西部山区建起了滑雪漂流户外运动休闲示范区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河南省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政策出台,各地对体育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做了积极的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但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河南省总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省内各地市发展不平衡,与外省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体育产业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从国家层面上讲,占GDP的总量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中的地位作用还认识不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用地、政策、招商引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在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型体育消费,即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占整个消费的重头,而用于购买体育比赛门票等观赏型体育消费和人们花钱用于参加体育训练、健身休闲的参与型体育消费明显不足。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体育消费上还存在着明显差异,消费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体育市场中介机构和体育市场管理队伍不健全,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管理人员缺乏。由于编制限制,体育产业管理人员不足,而且大多身兼数职,缺少专用经费,对体育市场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同时,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涉及体育、工商、税务、公安、消防和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目前国家尚未颁布有关体育产业市场管理的行政法规和配套政策,导致一些经营项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的出现,扰乱了体育市场秩序。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整个体育市场的培育,又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体育产业往往局限于场馆房屋租赁、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销售等几个传统项目上,产业链条延展不够。体育产业经营规模小、结构单一、档次不高,缺乏综合性、集团型体育经营企业,没有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集聚效应。体育产业发展与旅游、经贸、会展等行业融合不够。以至于工作随意性大,没有科学性、计划性,统筹兼顾不够,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在融合资源、招商引资、拉动内需,提高体育产业发展层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坚持政府主导,把体育产业发展置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去思考。充分发挥省级体育场馆协会的指导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有关组织和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制定年度全省引进赛事演出活动计划,整合省市体育场馆资源,统筹安排实施,实现上下联动、信息共享、资源搭配、功能互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如引进明星演唱会可以办成省内巡回演出,在具备条件的体育场馆演出;有些赛事可以进行巡回比赛,费用合理分摊等。整合省内体育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避免省内过度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建议在地市建一个区域性试点,探索实践体育场馆共同开发经营之路。
人才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就地市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人员来看,在经营管理水平上,既懂体育,又懂市场经营管理且善于商业化运作的人才比较匮乏,应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在全省体育系统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谋划的高层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实现体育产业人才专业化,并不断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实施管办分离,机关真正做好管理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从业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切实搞好市场经营、品牌打造、深度开发,形成以公益开放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科学规范的体育产业发展局面。同时,可借助新闻媒体,做好系统主题宣传、公益广告等,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全民健康消费理念,普及适合各类人群的体育活动,推动体育健身大众化,以体育活动的普及带动体育产品需要的增加。
各地应认真学习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在税收和准入条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各种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把体育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势头比较好的地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议由省体育局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与扶持力度。将一些已经命名的体育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先发展起来,然后再以成功和成熟的模式带动全省各地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规范发展。争取做到省内有全国优秀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每个地市有一、两个产业基地和若干个示范基地,对体育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要有明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各地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督促其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