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莹
(北京神舟实业总公司,北京100091)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其构建
蒋莹
(北京神舟实业总公司,北京10009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理念也在逐渐进步。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在企业资产和生产经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政策和市场不断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新要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不同,在企业内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对企业生产指标、项目投资和资产及现金流量等实行以全面预算为手段的严格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可以用资源的最佳配置,并在企业经营和市场的博弈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体系,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和企业内全面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企业管理;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最早起源于国家用来审查政府财务账目控制官员支出的制度。这一制度后来延伸到了现代政府和非盈利单位的资金管理中去,再后来被企业管理者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现代企业预算被看作是企业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将预算管理办法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去。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以战略性发展为目标的内部综合协调计划管理手段。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可以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计划、组织、控制和职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保证企业各部门的子目标同企业整个的战略发展方向相一致。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与开展,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调配和控制取得了更大的收益。同时,在全面预算体系下的企业管理,做到了投资人、经营者和审计者的统一,保障了企业财务、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产值和经营利润。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集中在全面上,通过预算和管理相结合的手段,集中实行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更好地实现生产率的提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成本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资本市场自身的运作,市场的扩张给企业带来了可用资源减少、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的竞争劣势。为了保障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环境中能够取得更加优势的竞争地位,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成为了众多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焦点和导向。成本为中心的全面管理预算模式,就是通过结合企业生产和经营两个方面的成本要素和市场竞争导向,对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追踪和监控,并以成本各要素的综合量化为手段,形成成本目标值,通过全面预算各管理方式,对于该目标值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其中成本预算管理主要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即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和达成。通过落实企业成本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企业可以实现与市场供需的对接,降低企业由于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和产生的管理风险。
2、现金流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收付的额度。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企业每日流入与流出的资金进行流水的管理,可以以财务管理的手段做到监控企业管理中成本采购、人力资源支出、税负情况、经营租赁支出等各项明细。以企业资金流为为中心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起到对企业固定资产、权益性投资资产、无形资产和债权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化管理,并针对企业在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对企业的投资与生产计划进行控制和管理。
3、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选择当前最适合企业的战略性发展道路,并根据目标利润总和的制定,实现企业定期资本净利润率。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应建立在市场需求和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销售预算、成本预算、投资预算、负债预算等各项目的综合管理和编制,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制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资产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并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执行手段,保障预算编制在生产计划各环节中的落实情况。
1、预算意识不到位
企业财务管理虽然引入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然而,就目前企业财务和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预算还停留在财务预算和报表上报的阶段,对于全面、全额、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还没有实现。究其原因,虽然企业开始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从领导到各级各部门员工对于预算这一概念的认识还是十分不够的。例如,某企业虽然设立了预算小组,但是小组隶属于该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工作的只有两名员工,并且两名员工隶属于原企业财务部。由于对预算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两名员工在预算工作管理上仅仅负责预算编制、上报和下达工作,对于预算在其他部门的实行情况基本不了解。
2、编制方法不科学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目前企业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作的中心仍集中在财务预算上,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经营预算和专项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却很少能得到体现。由于预算管理缺少科学的预算编制做基础,在实际的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导致了预算执行能力薄弱、部门参与度差、部门间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
同时,财务预算是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多是参考部门上报的费用指标或上年度同期数据进行调整。由于缺乏对其他生产经营部门的了解和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政策指导,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给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考评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要求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由于缺少有效的考评和控制截止,所以预算目标的分解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就算企业无法完成预期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缺少对于不符合预算的生产行为的鉴定和绩效的制度,企业实际上也无法针对各项生产环节进行考评工作。企业在全面预算考核管理上,难以形成全面的、完整的、体系化的评价体系。而这种预算管理体系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内部无法指定相关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制度,全面预算管理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
1、全面预算管理环境体系
企业要实现全面预算的管理模式,就要建立起能够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良好运行的企业管理环境。全面预算管理环境体系包括制度体和企业文化体系等几个方面。企业在预算管理环境体系的构建上,要保证制度体系和文化环境体系建立的同步进行。企业的管理不能不依靠人、又不能只依靠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既要处理好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庞大复杂的人力资源与规范制度体系之间的关系。
同时,企业还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各级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宣传和基本知识普及工作,树立起企业内部全体职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对预算管理工作者要进行专业培训,规范其工作办法,并通过及时的沟通,企业上下及时了解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中期规划和奖惩机制等,让每个岗位明白自身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和租用,这样才能督促其在预算执行和落实过程中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和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从理论走向现实。
2、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企业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要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对相关事务进行处理。根据企业实行的制度和相关章程,预算成立委员会要依照企业年度由股东或董事会制定和审批的年度预算方案,负责对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拟定、预算草案的编制和平衡、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方案的调整并、预算管理的执行和考核并将全面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报表的形式上交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档。
3、全面预算内容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体系包括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全面预算的执行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在制定要按照战略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在企业长远规划和科学分析计算的综合指导下进行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并非单纯的经济效益指标,而是在生产率、企业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满意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总体的战略计划制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指标。其次,在预算编制上,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的状况和当前市场信息,通过运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固定预算等多种预算手段编制合理有效的企业全面预算。最后,在预算执行和控制上,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度,对于预算外支出和超支项目要实行综合审批的制度,并对其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及时做出全面预算的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部门要针对阶段性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上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提出调整方案。
4、全面预算执行的保障体系
预算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是预算执行保障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有效性,相应的考核制度和考评奖惩制度是起到预算执行约束力的基础。只有建立以考评和奖惩机制为中心的全面预算执行保障体系,才能让企业员工向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企业实行平衡计分卡绩效制度可以有效的对财务、生产、经营和成长等不同项目进行指标的设定和考核工作,通多绩效考核的结果同各部门的工资和奖金挂钩,才能保障企业预算执行的顺利实现。
[1] 廖敏霞: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企业经济,2013(5).
[2] 邹韶禄: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4.
[3] 张素会: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论坛,2011(12).
[4] 王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24).
(责任编辑:郭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