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互联网+”

2016-12-30 04:18:01
首席财务官 2016年19期
关键词:顾客转型数字化

文/本刊记者 袁 跃

理性看待“互联网+”

文/本刊记者袁跃

智能制造个性化的报价系统、定价系统和物联网,促进了产业成本的改良和优化关联科技的融合,使得管理会计的预警预测和分析决策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

在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浪潮袭来后,特别是在转型期的今天,作为克强总理推动的一个新兴科技的时髦用语,“互联网+”已经在一些人眼里取代了互联网思维,成为席卷中国街头巷尾、大会小会的口头禅。

谈到“互联网+”、数字化,大家经常借用小米董事长雷军的一句话:有了“互联网+”只要找对风口,猪都能被吹上天,可是很少有人想到猪如果飞上天的结果会是什么?尤其是山东女孩徐玉玉被电信诈骗失去生命之后,在打个喷嚏,都要惹来广告、诈骗,信息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的当下,那个被吹上天却不会飞的猪,摔下来肯定会变成馅饼。

借用这个形象的比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李扣庆院长一针见血地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涌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互联网潮流不断推进,在数字化、互联网这个潮流下面,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拥抱互联网+、数字化潮流,捕捉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关键要把握的是到底能给社会和客户带来什么样的核心价值。”

围绕核心价值,不管什么样的行业都要考虑“互联网+”背后清晰的伦理和品质的逻辑,怎么通过连接和共享提升效率,帮助顾客更好的创造和提升价值和自身的信誉?通过连接和共享实现效率路径,关键是要构建更有效率和品质、安全的价值曲线,更有效的实现价值创新,继而拓展渠道,才能占领市场,而不至于被逐出中原,这是借用效率提升的基本逻辑,如果不理解这个清晰的逻辑,就像冲浪一样,吹得天花乱坠也不解决问题,还有可能跌的更惨。

基于连接和共享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解开这些不能回避的绳索,通过什么途径和技术,才能为顾客创造预期的价值,顾客才愿意买单,投资者才愿意投资?而你又为顾客带来的是更便捷安全还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范围?还是为企业和顾客之间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或者基于连接和共享,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这是拥抱“互联网+”要把握的非常关键的一点。

对这一连串在企业面对转型抉择十字路口时不得不思考的挑战,李扣庆回应道:“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住构建价值、建立连接这个核心问题,如果拥抱‘互联网+’忽视了核心价值,不能从这个里面挖掘价值的话,这个‘互联网+’或许就走上了一个歧途。谷歌、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互联网界做得成功的大佬,无外乎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连接的特性,挖掘了机遇、连接共享的价值,使人们能够轻易到达过去到达不了的客户那里,利用共享精准的发现、服务客户,推进产品、安全和服务的创新、可以迭代构建更广泛的合作链条。”

对于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在险境丛生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怎样正确地认知互联网的价值和蕴含其中的风险?极为理性的李扣庆提醒CFO们:“认清互联网的本质,关键要认清它不是魔棒,不要寄希望互联网解决所有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问题,也不要指望它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当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成功拥抱互联网,为顾客创造高品质的价值、为企业提升效率的前提,要做最充分的准备,既开拓市场,又防范于未然,不为外力、资金所束缚、所迷失。反过来我们如果只能够停留在意识层面,在行为上无所作为的话,同样会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被迫处于非常被动的困局里。”

补足短板

在亟需深刻变革的今天,互联网思维像飓风一样,把一个一个行业推上了风口,倒逼企业进行深度变革。企业信息化进入3.0时代,如何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最佳实践实现企业的华丽转型并补足短板?所谓的短板实际上是面对机遇,应对未来挑战的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怎样利用大数据补足短板?大数据专家王相成解释说:“各个业务系统、设备、客户各种各样的大数据,需要对其进行集成和数据治理,精益管理、阿米巴经营都要求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算清楚每一个小的中心损益和成本,这就要有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中间依赖的是深入挖掘大数据,做精准的营销需要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而这些都需要将认知转化为企业的行动。”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认为:“智能制造个性化的报价系统、定价系统和物联网,促进了产业成本的改进和优化关联科技的融合,使得管理会计的预警预测和分析决策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

落实行动的先决条件是正确的决策,而在决策前只靠财务单兵突击远远不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薛向阳教授坦言:“我们经常说让数据说话,但关键时刻都不是让数据说话,数据出来之后最重要的影响是对企业管理文化、组织架构、权力结构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已经上升到治理层面,财务在其中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数字化转型光靠财务部门的努力是很难真正达到的,还要更多层面来推动。”

柔性认同

对于多层面的推动,推而广之,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是连接,连接的基础是共享,移动互联成为现在燎原之势的关键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与终端的互动、反馈才形成了真正的数据。

面对与工业4.0和国际巨头布局全球的大数据爆炸时代的不期而遇,众多中国转型企业跃跃欲试。而埃森哲调研报告披露,虽然现在概念很热,但是中国70%的企业准备不足。流程有了,企业的文化能不能撑得住?一旦革命到某些人头上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尤其对于传统产业来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其实背后的战略、组织、文化、人才是一个关键。

很多准备不足的企业觉得转型期的管理太虚,简直无从下手,怎么由虚到实?

现在“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大数据战略,更多意在技术上引领转型,但是真正管理流程的改革模式,只靠经济、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管理来支撑,处在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有些行业可能被颠覆掉,有些行业也要加以改造,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是善于合作,成为一个互相信赖的真正战略,是立足自我,加上善于长期做下去的合作,才能领先世界,而这离不开品质和精神的文化认同。

浪潮执行总裁王兴山认为,当今世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应该是重塑绿色和智慧制造。“互联网+制造业”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兴工业,无人汽车,可穿戴设备等令人应接不暇。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对于中国企业没有答案,关键还要靠自身去探索。“组织的扁平化,在互联网时代占比越来越高,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和评价,更需要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是革命性的改变,我们考勤就在网上考勤,进浪潮网区和网络连在一块就是上班,你的战场就是客户现场。”

猜你喜欢
顾客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让顾客自己做菜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7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