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乡 望山见水忆乡愁

2016-12-30 03:47田丽丹刘艳梅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9期
关键词:乡愁城镇城乡

·文 田丽丹 刘艳梅

绿色城乡 望山见水忆乡愁

·文 田丽丹 刘艳梅

“使城镇再现绿水青山、农村展现田园风光,建设和谐宜居、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和乡村,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城乡建设向和谐相融转变,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我们既要外在的美,做到“好山好水好风光”;又要内在的美,做到“宜居宜业宜发展”,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省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城乡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乡村建设中去。”

▌规划先行 绘绿色蓝图

“我们要以绿色理念来优化城镇规划设计。”邱建介绍道,“城镇规划设计引领城乡发展,从源头筑起绿色发展方向,是为城镇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打下基础。我省要按照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城市的定位以及它的功能、规模和发展方向。”

这样的解读无疑为我省各地规划城市绿色发展指明了路径。而在这之前,我省已有许多城市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如何科学布局城市建设?各地有自己的思考。

【特写】

遂宁市:科学布局建海绵城市

初秋时节,行走在遂宁,荷叶田田的观音湖、绿树婆娑的湿地公园、翠影掩映的步行街……足之所至,无处不因“绿”而精彩、而陶醉!河东湿地公园里成群的野鸭,联盟湖畔的晨跑者,都是遂宁宜居宜业的和谐剪影。

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遂宁市坚持规划先行,用绿色意识来引领城市发展,利用生态资源受到较少影响的“后发优势”,确立了“环境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为此,遂宁坚持“多规合一”,加强城市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衔接,促进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共融。

同时,科学确定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合理划定基础刚性边界、城镇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及城市绿线、蓝线、黄线、紫线。在全国率先聘请城市总风貌师,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率先派驻县级规划督查专员,积极探索建立市、县(乡、镇)联动的规划督查机制,规划管理已实现由粗放向精细化、由城市向城乡的转变。

遂宁曲艺代表——清音,曾赴法国演出。 图/李四海

作为全国首批16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遂宁根据海绵城市三年实施规划,在三年内将进行25.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改造,涉及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湿地、排水设施、生态修复、供水保障、能力建设7个大类、346个项目的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遂宁市已建成大批人工湿地、水塘,大片园林花卉,地面停车场也铺设了多孔砖……这座城市呼吸更加自如。

▌根植绿色理念 建美丽城镇

使用“水源热泵”的酒店空调、修建“采光天井”的地下停车场……如今,推进美丽城镇建设,除了发展绿色交通,建设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开展美化绿化行动外,颇具科幻感的绿色建筑的应用已成为一大潮流趋势,在我省各地广泛流行,并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014年底,我省出台《四川省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细则》,全省各地在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方面也有自己的行动。2013年,雅安印发了《雅安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意见》;2014年,《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出炉。

【特写】

泸州:“绿色建筑”成就宜居新城

“近郊注重以生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城市则以绿色建筑打造宜居典范。”前不久,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明确要求,自今年8月1日起,泸州市绿色建筑、保障房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程项目应率先使用绿色建材,到2020年底,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使用比例需达到80%,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

在泸州市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城已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启动53.3公顷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报建工作。未来将以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城为依托,扶持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建成节能低碳、绿色生态型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基地。

“泸州建设现代绿色城镇体系,不仅要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还包括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泸州市相关负责人谈道。2015年,通过“多规合一”,泸州构建起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五级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各项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目前,泸州已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建成32个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近39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已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格局。

▌留住青山绿水 各美其美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邱建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我省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要从实际出发,把民居新建、改造和保护性修缮结合起来,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要加强村庄规划与设计,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村落格局,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避免“千村一面”,实现“各美其美”,形成“小组微生”的美丽新村建设模式。

【特写】

崇州余花龙门子:恢复性改造川西林盘

从成都出发,穿过桤泉场镇,再行约2分钟车程,余花龙门子就出现在路的右侧,绿树竹林掩映之下,清一色的白墙、黑瓦建筑群映入眼帘。深入林盘里,农户的房前屋后开辟出“微田园”,利用空地种上应季的新鲜蔬菜。

“余是当地的大姓,‘龙门子’是指当地有围墙有院门的建筑风格。”群安村村支部书记余江涛介绍说,在“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余花龙门子自始至终贯彻“修旧如旧、不大拆大建、不毁林”的原则,保持村落的形态不变、保留村落的历史文化,在道路、排水排污、公共活动场所及建筑风貌改造、配套公共设施上下功夫,真正保留下来川西民居的“原味”。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我省从治理脏乱差入手,与城市环境整治相结合,突出院落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河渠沟塘治理。环境整治行动营造了优美的乡村环境,使群众就地提升居住品质,望山见水忆乡愁。(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乡愁城镇城乡
永远的乡愁
乡愁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九月的乡愁
城乡涌动创业潮
回头一望是乡愁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