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
摘要:地震所具有的破坏性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国家、人们的安全极大的受到了威胁,因此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我国对地震方面的研究,建筑结构设计虽然不断进步,但是抗震设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抗震设计问题亟待解决。以下就此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9-133-02
前言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指基于建筑的抗震需求,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入手,为建筑结构的设计设立抗震目标。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建筑的结构设计做到:遇到小地震建筑基本不受影响;面对中级地震,通过维修可以保证建筑的继续使用;遭遇大地震,建筑不倒塌,建筑内部不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通过建筑结构的科学设计,提高建筑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的影响因素
1.1建筑抗震场地
建筑抗震场地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是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在地震发生时,地表位置会产生变化,若是建筑场地选择在土层较软、土质疏松的地段,建筑结构会被严重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2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是与建筑物整体安全相联系的。一方面,抗震设计要慎重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建筑结构要有一定的余度,不能因为个体建筑而影响整体的效果,当建筑物的局部被破坏时,需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建筑结构体系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建筑结构部件的强度和刚度的均衡。如果刚度和强度分配不合理,个别的建筑结构部件刚度达不到要求,对于建筑物区域有影响时,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因此,必须注意建筑结构体系在抗震中的设计。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求
2.1科学设计建筑刚度值
刚度值是建筑抗震机构设计的重点,设计者要对建筑的使用材料,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和施工设备的使用方式,利用自己掌握的抗震设计的物理知识,对建筑的刚度值进行设计。建筑的连接设计是设计者需要重视的内容,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建筑的连接性,对建筑进行科学的防震处理,使建筑具备刚好的防震性能,并能够建筑承受一定的外部震动。
建筑因为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出现基础部分的变化,建筑要具备自我完善的性能,建筑整体不会因为基础部分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变化,只需要对建筑的基础部分进行修缮,修缮之后,不会影响建筑的防震性能,保证建筑能够正常使用。
2.2重视建筑防震结构连接点的性能
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人员要加强对抗震结构连接点的关注,统计表明,大多数建筑在因地震灾害而出现安全事故时,发生问题的位置大多位于防震结构的连接点上。
建筑抗震结构的受力点,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力量,如果连接处的工作没有做好,建筑很有可能单地震灾害中坍塌,因此,设计人员要尤其关注抗震结构的连接点,使抗震结构具备更好的延展性,保证建筑不会因地震灾害而产生较大的破坏。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的选址问题、建筑的结构问题、建筑的施工问题是在抗震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三个方面涉及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但是在现实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3.1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在迅猛发展。然而,在现实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建筑的实用性发展,而忽视了建筑的抗震设计。关于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人们一直疏于对抗震设计的重视,只是在地震发生后,人们才注意到建筑的抗震设计。所以,提高建筑设计人员对于抗震设计的认识尤为重要。
3.2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抗震设计结构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虽然考虑到了要进行抗震设计,可是,迫于某些原因,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乎实际,偏离建筑设计,造成了严重浪费,没有达到抗震的效果。抗震设计主要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地理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4.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
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且对周边的建筑和设施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4.1慎重选择建筑场地
抗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场地的选择问题。场地选择不好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时伴随着一定的地质活动,因此,在建筑结构选择场地时,要尽量在一些平坦开阔地域建筑房屋。地质较为活跃地带,不适合房屋的建筑。另外,土质的疏松对于建筑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在选择场地时,要对建筑地带的土质问题进行慎重分析。在一些密实度较大,土质较硬且土质均匀的地带适合建筑房屋,更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4.2慎重选择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合理的建筑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还可以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建筑结构的载重范围。要实现建筑物稳定、安全这一目标,要注意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的赘余度建筑材料的材质是否变形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能。第二,建筑结构的平面设置。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平、立面的布置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建筑的准确性。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管理数据,提高数据的精确度。第三,建筑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建筑材料的强硬度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建筑材料强度不够,建筑结构则会易于发生突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抗震这一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建筑结构。
4.3加强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地震发生时,多一道抗震防线,就多增加一份人们逃生的希望,同时也会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采取设置多重防线的方法。首先可以优先使用具有良好延展性能的材料作为一道抗震防线,其次再选择一些适合作为防震设计的部件,进行其他防线的设置。设置多重防线的好处是可以缓冲地震的冲击力,尽可能的降低地震的破坏,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4.4科学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减少地震的能量,就可以尽量的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是减少地震能量的重要方式。要达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造成的破坏的结构变形要求,可以进行设计定量分析,减少建筑下层的位移延性比。当然,选择地震不活跃地带以及地质硬度大的地方修建建筑也会降低地震能量。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震对于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破坏力,然而在无法对地震准确预测的现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现实实施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更要注意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只在乎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建筑带来的利益,建筑设计工作者应改变以前的观念,加强自身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之外,更要重视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把抗震设计观念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另外,为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注意场地、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总之,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障人们安全的有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