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提问构建有效课堂

2016-12-29 22:39王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王东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问题教学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有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问,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笔者就提问的质量谈一下浮浅的认识:

【关键词】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深度;提问的广度;提问的明度

一、抓住课堂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古人曾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实际上就告诉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到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是提问的好时机。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深度

“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这句名言,以它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有力地荡涤着传统教学观,给现代教学思想以深刻的启迪。只有处于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桃子,才是最好的。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之上,那“桃子”无需帮助,孩子就能顺利“摘下”,问题就失去了价值;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恰好落在最近发展区内,那必要的帮助就能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儿童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之下,那最好的桃子也只能看看。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的问题必须把握一定深度。在课堂中提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一眼就能看穿的问题,显然是浪费了宝贵的四十分钟,持之长久则让学生失去了对问题的兴趣;而提问太难,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万马齐喑的尴尬局面。在教学六年级练习五中《秋天》这首小诗时,让学生读了两边后,我这样问“透过这枚红叶,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本以为学生会有许多精彩的回答,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竟然只说出“红色的秋天,枫叶红了;”金色的秋天,稻子黄了。”究其原因,是我讲述这首小诗时,高估了学生,只是让他们读了两边,在没有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表象前,就让他们来回答。我引导问:“在秋天的田野、公园、校园你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拓宽了,有的说:“五彩缤纷的秋天,稻子黄澄澄的,高粱黑红黑红的,青菜碧绿碧绿的。”有的说:“香喷喷的秋天,丹桂飘香,金菊吐芳……”可见,老师所提问题的深度恰倒好处,就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使课堂生机勃勃,反之则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

三、拓宽课堂提问的广度

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常会出现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大多数学生变成了看客,不真正参与课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外,老师们得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我的提问是否面对了大多数学生?在教《船长》一课时,我设计的整个大问题是“找出船长一共下了哪几道命令,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并练习朗读。”这三个问题不仅涵盖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深有浅,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大问题中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找到了主要的三条命令,细致的同学找到了第四条;大多数学生练习朗读了船长的命令;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命令,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则表现程度的差异。这样就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在交流简单问题时,学生几乎都会举手,在交流较难的问题时,以优启中,以中带差,互相补充,通过辩论朗读等方法使课堂气氛热烈,也使整个课堂在在一个大问题的引导下,步步深入,有表及里地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哈尔威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伟大人格。

四、提高课堂提问的明度

在语文课堂中,有时候许多问题并不是真的学生不会,而是问题的指向不明,让学生无从答起,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如在学习写人物这类文章时,老师提出“读这一段,抓住关键词谈谈你对人物的理解。”看起来这个问题是明确的,实际上许多学生还是不明白,你说的关键词是指什么?是找语言、动作还是神态的?或许是一起找?还有一部分学生也许根本不知从何找起,用什么方法去找。与其让学生猜,不如直接告诉学生:“请你抓住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样指向明确,学生就容易操作,交流起来就不会东一鳞西一爪,杂乱无序。经常这样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总结方法,形成自己理解文章的方法,把老师的问题内化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构建自己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切忌老师的问题散而多,学生的回答满天星,看似热闹,实质高耗低效,更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最后想说,课堂提问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育的唯一办法。有效的教学必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焕发生命光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