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洁
区别于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侧重于促进学生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现代教学论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根据课堂信息反馈,及时作出恰当、艺术的评价,将对课堂教学健康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记住这段话。因为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的念头,也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和训责,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目光投向思维敏捷,发言踊跃的学生,也要给更多沉默的学生以关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评价的方式,他们同样能给我们惊喜。在一次语文课上,一向沉默的一个小女孩举起手又放了下来,我注意到了,可当她站起来后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脸涨得通红,这时我没有立刻让她坐下去,而是摸摸她的头,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亲切地说:“别害怕,老师和大家都相信你、支持你,来让我们一起为她加油。”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终于鼓起了勇气,她的回答再次赢得了同学门的掌声。从这节课以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她高举的小手。
其次,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鼓励要有指向性和明确性,评价的内容不能是苍白的“太好了”、“你真棒”等语言,而应该以事实说话,有根有据,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有不足。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观摩课上对一名不能积极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这样鼓励:“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于老师先用“真了不起”夸奖这名有些害羞的学生,接着借“如果……不就……”句式巧妙地提醒学生不该放弃锻炼的机会,做得多么高明啊!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优点要讲足,缺点要讲清,教师用热切真诚的目光,恳切和蔼的语气,爱抚的动作带给学生自信和灵感,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徜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二、因势疏导,体现课堂评价的导向性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处于与学生共同的感受氛围中,顺着学生思考的过程,用带有一定指向性、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评价,启发学生变换角度,对比思考,在讨论中形成新的共识,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出色表现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全体学生以引领。“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立足于所有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对“事”不对“人”,评价的是现象,否定的不是个人。教师要改变习惯的语言行为,避免在评价时使用人称代词,如“我对×××同学的回答……”“他的意见……”因为这种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视为自己的个体,如果把评价语言改为“刚才的问题讨论中,有三种意见,可能第一种……”将评价对象指向于问题的研究结果,而非学生个体。这样能减轻或转移个体反应者的负担,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在下一次交流讨论中,能自由提出两个或更多不同甚至相反的答案,以利于全体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三、允许出错,体现课堂评价的延时性
在课堂上教师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就会阻断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索,扼制其探索的欲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合理推迟评价,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儿童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这就难免会出“错”。但“正确”正是在这些诸多“错”的辨析、筛选中形成的,因而每一个“错”都是儿童进步的足迹,我们要倍加珍爱。一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听写词语,其中一个学业欠佳的学生在黑板上听写“缠绕”一词,在“绕”的右上角也多加了一点。该如何评价才会有助于这个学业欠佳的学生健康发展呢?其时,教师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有进步!你距离写得完全正确不远了,只多了一点。再仔细看一看,能把它写正确吗?”这位学生在教师的热情鼓励和暗示下,正确地擦去了多写的一点。
四、幽默风趣,体现课堂评价的人文性
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自主发展,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样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在课堂评价上,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师生关系融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林海》一课,有一位模样英俊的男孩对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不空洞时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称赞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你看,样子英俊,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开心地笑了。这样机智有趣的评价是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五、多元互动,体现课堂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长者、老师、尊者才能评价孩子,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显然不合时宜。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的学习是在交流和合作中完成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又受到众多的关注,因而,评价要面向家长、教师、学习伙伴,以及自己。
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教育者的自我内化过程,体现的是对教育者的尊重,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一步。教师要抓住机会,给学生自由发挥,亲身体验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设计、自主参与,增加小组活动的实践机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的自评不一定全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同伴的互评可以弥补不足,发现优缺点,并且能自我反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能培养学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态度。评价的多元化,丰富了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首动人的乐曲,那课堂评价就是乐曲里面最打动人心的音符。课堂行为评价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行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要不断积极研究、优化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