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平
蔡元培是斯文学者,但为了救国也曾尝试过各种武器;蔡元培是革命家,但在救国之路上也曾一腔热血遭误解……
20世纪初的中国,风云激荡,起义此起彼伏。可是革命起义耗资巨大,与之相比,暗杀是最“经济实惠”的手段。当时的革命党人大多热衷于暗杀。蔡元培是暗杀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他精心组织了一个暗杀团体。
作为“暗杀大亨”,蔡元培很有理想。他的第一个暗杀目标,就是清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不过慈禧年事已高,八国联军来时,她曾长途跋涉到西安做“深度游”,此后深居紫禁城,对外出再也不感兴趣,所以暗杀团根本没有刺杀的机会。蔡元培后来又两次谋划,派遣暗杀团成员吴樾,谋刺清朝陆军总司令,无奈敌人太狡猾,两次都没能接近。再后来,蔡元培又间接谋划了刺杀考察宪政五大臣事件。吴樾在这起暗杀事件中杀身成仁。事件虽然没能成功,却深深地震动了清王朝的上层。
蔡元培搞暗杀也很有创意。刚开始,他热衷于研制毒药。毒药携带方便,能杀人于无形,自然是暗杀的利器。为此,蔡元培恶补了很长时间的化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毒药终于研制成功。据记载,蔡元培为了验证毒药的药效,曾经抓来一只小猫,在小猫嘴上滴了三四滴毒药,小猫很快一命呜呼。
不过,清朝的大员们不是温顺的小猫,不会老老实实等人来喂毒药。所以,暗杀团需要携带这种毒药而不被怀疑的人。什么人才能不容易被怀疑呢?答案是女性。如果这个女性接受过现代教育,那就更好了。于是,蔡元培开始在学校里狠抓女学生化学课的教学质量。之后蔡元培还真的吸收了一些进步女学生和女教师到暗杀团中。
然而,即使是女学生也不好接近清朝大员。蔡元培一度认为催眠术或许可以成为暗杀的辅助手段。后来,蔡元培思考,暗杀不仅仅能起到消灭目标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带来广告效应。能成功,则清除了国贼;即使不成功,也能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广告效应,震慑敌人,教育人民。怎么才能达到轰动的广告效应呢?把目标炸死。所以,用炸弹暗杀也就成了不二选择。
为了研制出理想的炸药,蔡元培亲自担任爆破组的组长,更是与陈独秀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研制炸药。上海滩各家大大小小的五金店都被蔡元培踏遍了,只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更优良的炸药弹壳。
蔡元培是文化界的翘楚、新文化运动的干将,然而国难当头之时,书生也不得不放下笔墨纸砚,拿起刀枪、炸弹,用“十八般武艺”救中国。
(摘自《百家讲坛》 图/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