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
约20年前,电视播报韩国高考新闻,有家长在寺庙拜佛场面,电视台引为谈资,是作为负面教育文化认识的。岂不知许愿还愿及各种禁忌的科考文化,是从我们中国成套蔓延出去的,如果有闲翻书,不难找。
然没几年时间,磕头烧香,说复兴就复兴了,新旧宝典,层出不穷,四方寺庙的高考香火,也一下子就旺起来。今春南京有寺庙举办法会,“为中考高考学生祈福”,仪式庄严隆重,报道图片上,家长虔诚跪拜成排。寺庙方面是不是义务祈祷,我不清楚;但如果这个祈福果真“灵验”,则从另一面证明学校“强化复习”是白吃苦,证明“教辅”可能是骗钱,证明“家教”是无用功……学校和神灵,人力与天意,按说只能信一方,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让考生两难。所以,以为学好数理化,就什么也不怕,很可能是胡话,要不,学得了科学,怎么还不断下跪?安徽知名的“高考工厂”,家长竞相在校外“高考神树”下烧香,势如纵火;考生在校内,一步一磕头地上山,跪拜领袖像,若非有图为证,不敢相信那是21世纪的中国学校。这几年媒体多次报道,高考考场外有家长“念经助考”,最甚者逢考必念,自始至终,接连念四场。回想首尔寺庙考生祈福那个规模,实在小巫见大巫。在四川梓潼大庙,见到全国名校莘莘学子还愿的锦旗,成百上千,层层相叠,成为该庙特色。我因之很想告诉“高考把关教师”们:你们声嘶力竭叫喊三年,在考生心里,或许不及菩萨的一声未吭。
从前也有忌讳,比如,考试前,不给小孩子吃咸鸭蛋,忌讳考零分;菜肴名称要好,要“满分”“吃馒头”,谐音吉利;还有劝不能“吃干饭”,担心“素餐兮”。只是当年食品紧缺,供应困难,能吃上个咸鸭蛋,很不容易;再说,能“吃干饭”,比喝粥要强多啦!其实那时也是说了玩的,毕竟各种因素多,应试教育未成风,更有“凭手上老茧”或交白卷上大学的荒唐。
如今吃饱喝足,忌讳便多了。每年高考新闻,记者都有新发现。今年考场门前,有助阵教师、家长穿旗袍,据说是为讨吉利,微信上流传“高考穿衣宝典”,要“旗开得胜”。“旗袍”也算“旗”?本当锣鼓声起挥舞战旗,闪亮登场的,只不过着件旗袍,就能得胜,这成本未免也太低了。“宝典”又称男士要着马褂,取“马到成功”意,这更是马虎眼:大热天,着马褂岂不背时?好玩的是,因为无处买马褂,教师家长偷工减料,索性穿个红马甲,网上有照片,一排男士穿着红马甲,像证券交易所的。
有清一代,旗袍马褂,民族服装,宫里宫外,官府民间,懒得创新,本无“得胜”“成功”之义,穿二百多年,由兴入衰,宫里也穿洋装了。我私下以为,那兴风作浪,装神弄鬼,企图推动考场外旗袍马褂风气的,实在不怀好意。考场里的孩子,受过科学文明教育,应当有自信,不迷信,再说,绝大多数人的费用,还得靠爹娘省吃俭用,怎么忍心让爹娘为了祭“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穿背时衣物?
但十多年来,家长为孩子读书,早已精疲力竭,失魂落魄,多折腾一回,也认命了,比起此前吃的苦头,算什么?只可怜中学教师不似家长仅此一回,如成了风气,就得年年穿旗袍套马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