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谁听

2016-12-29 17:53马浩
特别文摘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待业言辞失利

马浩

俗话说,忠言逆耳。实际是,实话难听。在很多情况下,无论忠否,实话,往往是很难让人听进去、承受住的。因此,大家要想方设法用其他言辞来掩盖、包装、代替甚至诋毁和仇视实话。这时的言辞基本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没话找话”,“兜圈绕弯”,苦心孤诣地忽悠别人,异想天开地撺掇自己。

30多年前,重开高考,应届的和往届的高中生,应试者云集,试图抓住这一历史瞬间,促成人生转折的一大机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仍然是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去参加高考。当时录取比例只是百分之几。这就意味着大多数考生必将面对所谓的高考“失利”,一次严重的打击。概率在那儿明摆着。然而,当年令人心血沸腾的是“人生能有几回搏”之类振奋人心的口号。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戏。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考生自己、家长或者老师就应该直截了当地说实话:某些考生即使奇迹性发挥也是没戏的。说这种实话很残酷。但是,把基本不可能有机会考上的人忽悠得觉得自己也许行、于是硬着头皮下苦功,但却终将以所谓“失利”收场,其实是更残酷的打击。

人常说,你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事实是,很多人不用试就已经知道不行,概率在那儿摆着的。还有人说,只要你努力,你就有可能成功,并拿范进中举的故事举证。事实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不管多么努力或者怎么试,也不可能考上。尤其不愿意听实话的是许多考生家长。如果老师说他们的孩子考不上,还是早日另谋出路吧,他们肯定会跟老师急。凭什么就认定我们孩子考不上?并不是谁狂热地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会行的。比如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男子足球队基本上不具备进入世界杯比赛的素质、经验与实力,但国人中一些铁杆儿球迷以及某些相关人士却数十年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队按说能够成事儿,只是一时失误、没有运气,要么裁判不公或者关键时刻缺乏稳定的心理,才让本来属于自己的机会白白失去。

二三十年前,大学生毕业还实行国家分配。某高校一位毕业生被分配回到上大学之前所在的那个边远城市的“三线厂”工作。任凭其辅导员使尽浑身解数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该毕业生就是死活不愿回去。道理很简单:“我父母当年就是响应号召从大城市去到三线厂的。一辈子就耗在那儿了。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才算是终于离开那里。现在又让我回去。压根儿没门儿!再说了,咱们班那么多党员,他们怎么不去三线呢?”辅导员最后也是心急拢不住火,厉声反诘到:“你以为人家入党就是为了去三线呀!”好嘛,更是添堵无疑。辅导员先前的哪些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顷刻间云里雾里。

进入新的世纪,大学扩招蔚然成风。结果如何?说实话,相当一部分大学的实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一批高中待业生转换成了一批大学待业生。大学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然而,有多少人敢明目张胆地说现在的大学生今非昔比,大学教育质量值得怀疑,学位掺水、含金量降低?

说真话,谁听呢?

猜你喜欢
待业言辞失利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古柏
言辞重复的社会— 认知语用阐释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
东风二号首射失利之后
美国人最爱用的个性短语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