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
上海街道的路名牌更新,蓝底白字,名牌上还明显多了一串数字,显示了所在路口到下一路口之间的门牌号码。以前没有这个数字,如果行车到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很多时候司机只能“瞎懵”,而且上海的单行道很多,万一“懵”错了,想要掉头还非常麻烦,有时候只能“兜圈子”,所以有些乘客嫌出租车司机绕路,最后火冒三丈要打投诉电话,往往问题就出在“左右难分”,而现在的路名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早点为司机们指明方向。
在这个新路名牌普及到全市之前,上海不同的区,往往有不同的路名牌,所以字的大小很多时候是“自由动作”,而不是“规定动作”,这点和北京很像,即便不跨行政概念上的区,北京的不同区域,路名牌也有点“百花齐开”的味道,既有现代的,也有古色古香的,倒也是一种特色。
在北京要找到一个地方,有时候眼睛不仅要看路名牌,还要多找找十字路口某些建筑物上的门牌号。这种找路的方式,又让人觉得和欧洲有点像,因为在欧洲不少城市,路上不会竖一块专门用来写路名的牌子,他们的路名就直接弄一块牌子固定在十字路口的建筑上,所以在欧洲旅游的时候,你更多时候感觉不是在找路,而是在找建筑。
上海人到北京,或是北京人到上海,在找路这个问题上总有点“水土不服”。上海人更像是在找路,因为他们喜欢用两条路来定位,而北京人更像是在找建筑,因为他们喜欢说某某桥南边多少米,某某大厦北边多少米。在我看来,这些都还算比较容易理解的,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就是某某中路,或者某某南路,在上海和北京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举个例子,北京的酒仙桥中路、酒仙桥南路和酒仙桥路是什么关系?如果你是没有到过北京的上海人,你怎么也不会想到酒仙桥中路之所以叫酒仙桥“中”路,正因为它在酒仙桥路的中间且与酒仙桥路垂直,同理,酒仙桥“南”路也与酒仙桥路交叉,只是它在酒仙桥路的南边。而对于北京人来说,估计第一次也很难理解,上海的河南北路、河南中路和河南南路原来都在一条直线上,只是河南中路在这条线的中间,而河南南路在这条线的南边。
不管在路名排列的习惯上有多么不同,找路的时候能看到清晰准确的指示,总是好事一桩。我自己在北京找路的时候总觉得很难找到门牌号,北京的楼又高又大,有些大楼的门牌号却小得有点不合比例,找起来特别费劲。
我认识一个做环境标识的朋友,前几天和他聊天,问他最近正在做什么?他非常自豪地说:“我正在为北京一些小区的楼,刷上了有4~5层楼那么高的门牌号!即便是简单的数字,做得好,也像是一个很现代的艺术品。”我很认同他的观点,如果你人在上海,想看看他说的那种效果,不妨到五角场下沉式广场去看看,那里表示几号出口、将近一人多高的数字,就是他们团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