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绩。要进一步实现崛起,西部须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西部水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是青藏高原虹吸效应导致的水汽循环系统破坏,关键是将青藏高原南流之水引回其北部,修复水循环系统。
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一个“大西线”调水方案,建议国家尽快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可考虑舍弃穿越青藏高原的调水线路,选择从雅鲁藏布江开始,向东南穿越横断山脉,于三江并流处东出至四川盆地边缘,沿青藏高原边缘向北,过秦岭、黄河,经陕西、甘肃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通过逐级借水、补水,借用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含大渡河)三江之水(均为长江支流)输往西北,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同时,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之水逐级补充至长江上游金沙江段。
受到地形等因素限制,雅鲁藏布江至怒江、怒江至澜沧江、澜沧江至金沙江的补水位置以及金沙江的取水位置依次向南推进,以适应和利用自然高程的降低,避免超长隧洞,尽可能利用自然河道,减少施工里程,增大施工可行性。此外,在长江流域汛期,可以考虑只借不补。实际建设时,可以采用如下的备选方案:主要从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取水,减少施工里程和难度;同时,增加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对金沙江段的补水。此方案丰水期可减轻相关流域的水患,同时减少金沙江到雅砻江段输水线路的运行压力。
线路涉及的取水口总水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每年,按国际惯例,以允许的取水量占总量的25%-30%计算,则取水量可达550亿-660亿立方米每年。若每年取水400亿立方米,占总可取水量的约18%,足以满足调水需求。此外,沿途小的水系和水库之水都可以作为备用补充。同时,由于主要供水河流的取水口都位于它们的中上游,对下游影响较小(因为中下游控制的流域更大)。此方案还可根据需要沿途补水渭河、黄河、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为西北部发展注入活力。
施工线路可借鉴都江堰和红旗渠,全程自流调水,采用明渠和引水隧洞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应保证全程水位逐渐降低(无扬水),避免跨河渡槽引水,施工海拔不超过2500米。工程可分步进行:先期修建大渡河到黄河(刘家峡)的输水干渠,后期向两头延伸(目的地方向继续向西北入甘肃、新疆,水源地方向向西南回溯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作者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