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16“百场阅读活动进农家书屋”文化惠民行活动在成都市金堂县三江社区正式启动。活动特别针对农村青少年群体,为他们提供常态的、长期的、公益的阅读服务,让孩子们便于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使阅读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读养德的作用。
此次活动是由公益故事人等民间公益机构的30名阅读推广人、50名文化志愿者组成的阅读分享主讲团队,作为2016 “百场阅读活动进农家书屋”文化惠民行的“领读者”,以即兴演讲、单口相声、即兴表演等方式进行阅读推广;同时采用导读带领阅读结合现场互动的模式,通过书籍、短文、视频、音乐、图画等文化载体,寓教于乐,激发孩子讨论和互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农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接下来,该活动还将陆续在金堂县梅林社区、沱源社区和三星镇幸福村等地举行,活动预计将持续到5月中旬。
随着甘肃省首创的“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在庆阳市西峰区的试点工作顺利竣工,“数字农家书屋”智能手机客户端在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落里也逐渐“流行”起来。
“其实大家现在很少有人去那里看书,有时候需要的书被别人借走了,有时候又找不到自己要看的书。借阅手续也比较麻烦,忙农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看书。” 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寿仙认为,农家书屋作为如今农村唯一的阅读场所,存在着更新慢、内容不足和陈旧、借阅不便等问题。在李岭村,农家书屋就很少有人光顾,这让李寿仙感到忧心。
自2015年起,由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甘肃省财政厅牵头,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实施,联手中国联通给予技术支持,共同推出了“农家书屋”的升级版——基于无线Wi-Fi 覆盖下的“数字农家书屋”。时隔十年,甘肃再次走在了全国文化建设先行军的前列。截至目前,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已顺利完成了庆阳市四乡五镇,共65个新农村“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和试运行,使无线Wi-Fi覆盖率达到60%。设备覆盖范围为周边200米,每个村落无线设备的全村覆盖率平均达到75%以上(每个村落人数、地形和农户集中度均不一致),其中覆盖率最好的可以达到90%以上。
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图书资源配置,扩大公共图书服务覆盖面,整体提升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水平,近日,东营市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整合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加快推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东营市将选择100个农家书屋进行试点,建立农家书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这意味着以后村里的居民在书籍阅读上有了更多选择。
据了解,选取的农家书屋将与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纸质资源的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的共享共用。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到2017年10月底前,全面建成以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为服务点、图书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总分馆服务网络,形成全面覆盖、统一规范、均等便捷、实用高效、机制完善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
纳入公共图书管理服务体系,农家书屋按照何种形式进行管理?农民将享受到什么优惠?该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县域图书馆总分管制建设按照“七个统一”模式管理运行,将在技术平台、业务规范、资源共享、集中管理、统一图书配送等方面推进对农家书屋的规范管理。“例如,将农家书屋书目数据库与本县区图书馆系统书目数据库通过网络整合在一个检索和借还平台上,形成联合目录,使农家书屋和图书馆系统的持证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农家书屋服务点或图书馆总分馆借还图书,实现‘一卡通’。”并且,农家书屋图书将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尽可能满足农村居民的读书需求。
说到农家书屋,不少人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一块牌子一个书柜。不过,这些在寻乌县都已是过去。
“今日有脐橙订单数量200斤,请还有库存的果农前来联系;今日有快递到,请刘加生、刘永添、汪庆生、刘越胜前来领取;农家书屋新书目录:简明施肥技术手册、小学生英语口语提高速成……”这是3月16日,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赶街文化服务站”电子信息显示屏滚动播放的信息。这个服务站在原有农家书屋的基础上,融入了电商和便民服务功能,使农家书屋再次焕发出生机,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探寻出一条新路。
眼下,在寻乌县乡村圩镇,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各地的“赶街文化服务站”,外表类似酒吧的造型使之焕发着时尚的气息。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村委会主任刘周元向记者介绍了该村“赶街文化服务站”的配置:一个工作室,充分利用原有的村部农家书屋,将其打造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文化服务站工作室;一批电脑,在已有电脑基础上,升级配置,提高网速,使之承载电子商务功能,同时打造成能实现电子书籍借阅的现代化农家书屋;一个显示屏,在服务站醒目处安装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电子商务信息,并打造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身边好人榜”发布的重要载体;一个展示架,利用农家书屋现有的书架,摆放书籍、文化产品、农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一个物流配送站,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村级物流配送站,为村里的农民提供邮件和包裹的代收代发、中转、派送等服务。
“一开始的时候,村里人都不相信,买东西可以先收货再付钱,等到我把通过网络购买的衣服鞋子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信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我在农家书屋的工作站网购日用品,也给他们代卖各种农产品,农家书屋又再次火了起来。”刘传盛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寻乌县已在淘宝、天猫、微信、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共注册大小卖家1000多家,其中参与电商的果农5000余人。
市文广新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文化+电商”推动了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不仅没有影响基层文化站点的功能发挥,反而使村民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更高了,促进了农家书屋的发展。同时,“文化+电商”建设,打通了农村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系统解决了农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实现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