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这辈子就和水果“杠”上了
文/图 雷露
1990年,成都街头。一家水果店里出现了一名个头不高、身材清瘦的小伙子。小伙子在店里忙进忙出,将一箱又一箱用胶条封好的水果搬上车,然后再送到城中的酒店。如果酒店没有电梯,他还要将水果扛上楼。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他大概要送出几百斤水果。一个月坚持下来,他能得到150块钱的工资。
小伙子名叫李伟,家住金堂县金龙镇谢杨坝村7组,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这家水果店打工。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竟由此与水果结下了长达20多年的不解之缘。
▲ 李伟查看冬季葡萄园情况
“钱虽然不多,但都是通过劳动挣来的,心里踏实。”李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的激动心情。他将这150元钱的工资分为两部分,自己留下一小部分维持日常开销,其他的全部给家里。他知道从此自己就是大人了,必须要为家里分担压力。
每天送水果很辛苦,长时间下来李伟感到浑身酸痛乏力,尤其是肩膀,常常在送水果时被箱子磨破皮,痛苦难耐。尽管如此,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两年。
那时的李伟虽然年轻,但目光却看得长远。他很明白,“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自己不能一辈子打工”。因此,在打工的两年时间里,他利用出货送货难得的空暇时间,不断学习水果的品种特性、运输保鲜、藏储分拣等方面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开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眼见时机成熟,李伟果断从水果店辞职,怀揣两年来攒下的积蓄及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本钱,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水果店。虽然店铺规模不大,但却承载了他所有心血。
靠着在水果店摸爬滚打积累的丰富经验,李伟对进货渠道、保鲜储藏、市场定价等流程都十分熟悉,所以水果店很快步入了正轨。然而,做生意毕竟不同于打工,打工只需要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就行,而做生意则需要有更长远的谋划。为了使水果店能稳定发展,李伟将水果店的经营宗旨定位于健康、绿色、便利。
李伟知道,有少数批发商为了使水果卖相更出色、颜色更鲜艳,会给水果“打药”,因此“把好货源关”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为了向顾客提供新鲜、绿色的水果,李伟跑遍了成都周边的各大水果市场,货比三家,寻找最值得信赖的水果供货商。同时,他还不断奔走考察周边的水果种植地,直接在果园里与农户签订定货合同,保证水果品相优质放心。李伟的用心没有白费,很快,就有不少顾客慕名而来,指定要购买他家的水果。
在李伟的带动下,他的亲戚朋友也加入进来,纷纷在成都开起了水果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就在李伟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水果销售时,他却干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将自家的水果店交由姐夫打理,自个儿回到老家金堂种起了葡萄。
“金堂县毗邻成都市,不少年轻人都选择去成都或省外务工,本地有大面积土地被荒废。”虽然在外做生意,但李伟一直都十分关注家乡金堂的发展。在他看来,大片良田被荒废实属可惜,他希望能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发展当地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2008年“5·12”地震后,在当地政府振兴金堂的号召下,李伟毅然决定回家乡创业。“把外面的技术带回家,让家乡人看到希望。”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止住了大家对他回家种地的疑问。2009年4月,李伟在老家谢杨坝村成立了金堂县伟国平葡萄专业合作社,全身心投入到葡萄种植中。
流转土地、选购品种、挖沟搭架……李伟用3年时间在谢杨坝村打造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200余亩葡萄田绵延在山谷之间,一眼望不到尽头。2011年,经过前期培育,葡萄大量挂果,长势颇佳。就在李伟憧憬着葡萄成熟的美好场景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使他此前的努力都几乎化为了泡影。
这场冰雹来势汹汹,伴着强风骤雨,刹那间就袭卷了整个葡萄园。原本还在树荫下乘凉消暑的人们都往屋檐下奔跑寻找庇护,只有李伟奋不顾身地往田里跑,就连弹珠大小的冰雹打在身上也毫不在意,他只想着第一时间知道葡萄的情况。冰雹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他跑到田里时,冰雹已经骤停,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透过雨幕,他看见的是一片狼藉的葡萄园,白色的冰雹混着紫色的葡萄在泥里滚了一地,搭好的葡萄架也被大风吹倒一片,断枝残叶缠绕在架子上更是令人心疼。
“完啦,全都没啦!”李伟痛心疾首。经过冰雹的“洗礼”,原本饱满结实的葡萄串上只剩下一两颗葡萄粒,稀稀拉拉的没了往日的繁盛。更让他难受的还在后面——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一些原本还挂在藤蔓上的葡萄粒开始腐坏,整个葡萄园里充斥着发酵后的臭味。“没人愿意收购被冰雹砸过的葡萄。”一想到葡萄的后续处理问题,李伟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初步估算,损失超过百万余元。
几年的努力就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全部付诸东流,李伟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面对打击,他也曾想过放弃,打算回到成都重新经营水果店,“至少卖水果没有这么大的风险”。当他将这一想法告诉家人时,妻子的一句“你甘心吗”却让他哑口无言。
怎么可能甘心!200亩葡萄园可是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这辈子就和葡萄杠上了!”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伟重拾信心,秉持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信念,重新调整思路,投入到新一轮的挑战中。
“葡萄的成熟时间是夏秋季节,这段时间也是冰雹经常出现的时期。冰雹对葡萄生产危害极大,轻则造成减产减收重则绝产绝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李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接下来的果园规划中格外注重防御保护,并从市面上买来防雹网,为所有的葡萄田架设防雹网膜,起到了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灌溉和排水也是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李伟引进了一整套现代农业的浇灌技术,将输水管道铺进田间地头,运用滴灌技术,做到定时定量补水灌溉,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虽然设备成本投入很高,但这样能做到精准灌溉,还缩减了灌溉过程中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一举多得。”李伟表示,目前这套设备已经开始发挥功效。而在排水上,李伟通过开挖排水沟,来达到排水利水的效果。所有的沟渠底部都有一定坡度,呈现出一头高一头低的走势,李伟解释说是为了杜绝地里积水,利于葡萄糖分的沉淀。
此外,李伟还对基地里的老旧葡萄品种进行改种,深受顾客欢迎的阳光玫瑰、美人指等品种成了他的主打品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伟的葡萄在今年大获丰收,不少熟识的老顾客驾车到基地采摘葡萄,“品尝过后都说味道巴适”。
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李伟并未忘记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初衷。他常年聘用了40余名村民在葡萄园做一些修枝施肥的田间日常打理工作。在葡萄上市的时节,葡萄园最多可吸纳120多名村民进行劳动。
李伟说,当地很多五六十岁的村民赋闲在家没有收入,自己在葡萄园发展的同时让这些乡亲受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能为他们做得也不多,希望今后能做得更好。”